汉语拼音正词法亟须普及
原标题:汉语拼音正词法亟须普及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今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颁布30周年。正词法的“年纪”正好是方案的一半。方案普及得很好,但是正词法普及得不理想,社会发展亟须普及正词法。
为了拼写普通话,我们按照世界文字共同进步的书写方式按照词书写,所以1988年国家颁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就是告诉人们怎么按照词来拼写汉语。西方的语言即使用拼音文字几千年了,但是他们早期也是跟汉字一样连续书写,除了标点符号,没有词的间隔。直到大约7世纪才把书面上句子中的每个词用空格隔离。
词本来就是语言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因为词是能够自由充当句子成分的最小单位。比词小的语素,可能没有自由造句的能力;比词大的词组,虽然自由,但是数量庞大,不利于词典编写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汉语书面语几千年一直是仿古的文言文,文言词基本上是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长度的语素,一个语素又是最小又自由的词,所以字的间隔基本上就是词的间隔,没有正词法的问题。白话文运动以来,字和词已经很不吻合了,汉语的书写才有按照词书写的新需要。这个需要在拼写汉语的时候,显得更加迫切。
符号系统有这样的反比例关系:总的符号越少,给特定对象编码需要的符号越多。因为拼写汉语一共用大约30个字,所以对于每个词需要的字比汉字要多,人们阅读中自动划分词需要扫描的字的数量更多。即使汉字记录的汉语文本还没有从字式文本改革成词式文本,但是人们在阅读汉语的时候,必须在心里完成词的划分工作才能真正理解。
60年前,人们很难接受汉语拼音这个新生事物,很多人特别害怕拼音在帮助汉字的同时会取代汉字。于是,方案中没有把正词法一起写进去。直到30年后,在人们接受了方案以后,才根据需要颁布正词法。事实上,方案中已经给正词法预留了接口:提供了多音节词连续拼写可能需要的隔音技术:能够用Y和W改写的尽量用字符变换,否则用专门的隔音符号。
现在,国外拼写“北京”的Beijing已经逐渐取代当年外国人设计的Peking。不过,今天在英语等西方语言里出现的来自汉语的外来词,不只是人名、地名这样的专名语,连普通的词语,都直接采用汉语拼音的写法,例如yuan(元)、lishu(隶书)。
国务院为了推广普通话,发现传统字典无法适应汉语应用需要,责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不断地贯彻正词法,值得学习,也给小学教材教学正词法提供了学术基础。虽然它开始还比较保守,保留了“字典”的含糊理念,但是从2005年第5版开始,已经能够区分一个字记录的词和非词,并且给词标注词性。接着从2012年第6版开始,把原来按照字分开拼写的成语也当作一个词整体拼写,实现跟正词法的完整一致。
我们在中国的出版物里看到的拼音,包括报纸和期刊的名称拼写,多半是按照正词法拼写的;面向外国人的汉语教材,几乎全部是按照正词法拼写汉语课文和词语,教材的课文后面,都是“生词表”,而不是“生字表”。社会到处在应用正词法,然而,我们的小学教材30年来一直不采用正词法进行拼音教学,一致把“一会儿()”这3个字记录的2个音节的必须整体拼写的词,机械地按照汉字对应的方式拼写成3个用空格分离的音节:。这是值得深思和反思的。
总之,基础教育普及正词法和汉语的词意识,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已经具备了词典和理论上的基础。
(作者:彭泽润,系湖南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