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应急管理部两名正部级主官联名撰文 为的是这件事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应急管理部两名正部级主官今日联名撰文,为的是这件事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纪念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通过官网在5月11日晚11点50分发布了一篇由部党组书记黄明、部长王玉普联合署名的文章,为社会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这篇文章也在12日出版的《中国应急管理报》头版发表。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查询发现,这篇题为《广泛深入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的文章,开篇从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开始谈起:“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旨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活动,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防灾减灾的重视,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全民学习应用防灾减灾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随后,两位正部级领导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为读者普及了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全国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正是在这次灾害后,经国务院批准,确定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天所在的一周为防灾减灾宣传周,集中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城乡基层社区减灾能力建设。这是我国针对自然灾害严重的基本国情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短板作出的一项倡导性制度安排。

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作为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的第一任党政主官,黄明和王玉普在文章中坦言我国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目前的成绩和不足:“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管理制度、社会动员、基层减灾、工程减灾、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救助、恢复重建、科技支撑、国际合作等体系在内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但是各个体系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最为薄弱、急需改进的仍是基层减灾体系,主要表现为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不足,基层社区防灾减灾救灾组织力不强,一些地方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等方面,这是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的突出短板。”

两名正部级领导联合署名的文章还有不少“干货”。

例如,文章透露:“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战略高度,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文章透露:“2016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了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改革举措,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在实施层面的具体展开。”

文章表示:“中央意见对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将防灾减灾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强调要深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定期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居民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

这些重要部署,为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相关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两位正部级领导在文章中提到,将重点从四个方面组织实施好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

一是突出防灾减灾日主题,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组织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时,要突出“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这一主题。今年的主题延续了突出灾害风险防范的一贯要求,提醒社会公众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并积极行动起来,针对身边的灾害风险,综合采取排查治理灾害隐患、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等多种措施,努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二是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有效推进灾害隐患排查治理。根据辖区和行业主要灾害风险,针对各类易发灾害可能带来的威胁,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集中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隐患排查,重点做好社区、学校、医院、敬老院、福利院、建筑工地、机场、火车站、地铁、城市地下管网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的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灾害隐患,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风险。

三是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因地制宜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根据灾害风险和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注重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点针对城市内涝、地质灾害、台风、地震等灾害以及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人员疏散和搜救、群众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应急指挥、物资调运、信息共享、社会力量参与等演练活动,进一步规范各类灾害的应对处置程序,确保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位。

四是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以城乡社区、学校、机关、厂矿、企业等为平台,根据行业和领域特点,面向系统和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向社会公众开放消防博物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设施和场所,设立专区开展防灾减灾基本技能公众体验活动。开发和投放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防灾减灾科普读物、动漫、游戏、影视剧、公益宣传片等产品,发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作用,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确保宣传教育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