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客机自动降落应用程序首次在大型机场验飞成功
原标题:大型客机自动降落应用程序首次在大型机场验飞成功
日前,两架大型客机在辽宁大连国际机场,进行了“需要特殊授权的所需导航性能进近程序”的验证飞行。飞机使用引导大型客机自动降落的应用程序,在没有飞行员操作的情况下,顺利绕过障碍,成功降落。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年运输旅客千万人次以上的大型机场,验证这项导航技术。
在大连国际机场执行验证任务的,是一架空客A320飞机,和一架波音737飞机。飞机升空后不久,这次试飞的主角——“需要特殊授权的所需导航性能进近程序”开始接管飞机。
飞行员介绍,目前国内大型机场采用的飞机自动降落系统,是基于地面导航设备支持的盲降系统。但盲降系统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局限,那就是飞机必须接收到地面导航设备发射的信号,才能被引导实现自动降落,一旦信号被遮挡就必须靠飞行员手动矫正。
南方航空大连分公司飞行员 于昊:可以看到,飞机降落线路有一座磊子山,磊子山地形正好挡在试飞飞机进近五边降落航线的航迹上。就相当于在你直直的一个方向上,有一座山挡到了,你只有绕过去。这次设计的RNP-AR(需要特殊授权的所需导航性能进近程序)就可以按照自动驾驶的方式绕开这座山。
于昊说,在大连机场降落,因为有磊子山,所有飞行员需要在距离跑道一公里时手动转弯,绕过大山后,找到降落信号,飞行难度较大,容易复飞。在这次的试飞中,每架飞机都要至少3次飞过磊子山。在试飞过程中,记者看到,飞行员在没有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飞机每次都能自动顺利地绕过群山。
按照试飞计划,两架飞机在大连上空一共要盘旋7圈,在两个小时内完成14个计划程序。在20日的试飞实验中,两架飞机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所有验证科目。
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 孔繁伟:根据验证的过程来看,验证非常顺利,非常成功,突破是我们对这个导航新技术的保护区范围精度从0.3海里第一次提高到了0.15海里。
北斗护航新技术 提高航班效率
这项新导航技术在我国一些地形复杂、难度较大的小型机场已经有过应用,但在国内大型机场却始终没有推广,原因在于这项技术的卫星导航以前主要依赖全球定位系统(GPS)。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的成熟,这项新技术拥有了双系统的保障,为我国大型机场推广奠定了基础。
沈阳广通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兆宏:北斗技术是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对于我们民航的运行安全是很有帮助的一项技术。
这项新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解决国内许多大型机场面临的难题。
大连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日承:我们现有的导航手段只有一套,必须要面临校验飞行、检修、更换。当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必然会给航空公司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困难,减少航班,影响旅客的出行。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把这个技术应用了,就解决了这么一个瓶颈。
预计今年年底大连国际机场就可以使用这项新技术。目前大连机场高峰容量是26架次每小时,采用新技术之后,高峰容量预计将提升至33架次每小时,效率提升26.9%。
孔繁伟:今后发展的方向还是基于这种最新的、基于星际导航的技术,会给我们整个民用航空运行效率的提升和运行保障都带来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