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他们,像铁一般顽强,像山一般稳定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方翔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我保证,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情境,
我都会像铁一般顽强,
山一般稳定。
我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
——摘自龙华烈士纪念馆多媒体剧《血染桃花红满天》
编者按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几乎所有上海人都因为这首诗知道了龙华。革命先烈铸就上海英雄之城的品格,今天我们缅怀他们,就是要传承其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这个清明小长假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龙华烈士纪念馆,去寻找先烈们的红色足迹。
向警予在周南女子师范学习期间的日记
共产党员是群众的核心,要说话有人相信,就要联系群众,带动群众,不摆一点架子。周围没有群众,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向警予 1928年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志还看女英雄。这就是中共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向警予的写照。今年,是向警予烈士就义90周年。
向警予早年赴法勤工俭学。1920年5月,她和蔡和森结成了革命伴侣,结婚照上二人并肩而坐,共同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的名著《资本论》,表明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爱情上的同盟,更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基础之上的革命理想事业上的同盟。
1922年1月,她回国后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二大后任中共第一任妇女部部长。1924年,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青年妇女部助理。
据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列部负责人沈申甬介绍,在展厅中有一张1924年12月,向警予在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说的照片,“当时向警予阐明该会的宗旨是‘促成国民会议,一方解决国事,一方解决妇女’。”
1925年5月增补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局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并领导各阶层妇女投入五卅运动。
1927年,向警予在武汉从事工人运动和主编党的刊物《长江》(又名《大江》)。1928年,向警予在武汉参与领导湖北省委的工作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关押在卫戍司令部军法处。
在狱中的深夜,向警予时常面壁而坐,对着照片上的两个孩子满怀深情地说:“妮妮、博博,妈妈在叫你们呢,你们听见了吗……”说着说着,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实堪称:天长路远思念苦,狱中凄凉断肠声。在赴刑场的途中,她高声呐喊:“我是向警予,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为解放工农劳动大众,革命奋斗,死而无憾!”她的声音响彻湖北,灵魂回归湖南,足迹留存上海。
1939年三八妇女节,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在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邓中夏撰写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我邓中夏化成灰也是中国共产党员!
——邓中夏 1933年
邓中夏早年考入北京大学并发起组织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参加过五四运动。1921年初,邓中夏受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派遣开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组织成立了长辛店工会,用通俗的语言、生活的事例向工人们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了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8月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公开从事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邓中夏先任北京部主任,1922年5月当选为劳动组合总部主任。之后,邓中夏先后参与组织领导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开滦煤矿工人和京汉铁路工人的罢工运动。
1923年邓中夏任上海大学总务长。两年中,他聘请了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任弼时、李立三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到校任教,利用上海大学为党培养人才,并创办《中国青年》杂志。1925年,他在上海、广州领导了上海日商纱厂4万余人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这些罢工斗争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1931年9月,邓中夏被错误撤销党内外所有职务,来到上海从事印传单、办小报的工作。但他毫无怨言,依然埋头苦干。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被捕,受过电刑等拷打,却坚决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他曾经在狱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一个人不怕短命而死,只怕死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为了个人升官发财而活,那么苟且偷生地活,也可以叫作虽生犹死,真比鸿毛还轻。一个人能为了最多数中国民众的利益,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
邓中夏不幸在8月间因叛徒指认,之后,关押在南京宪兵司令部。国民党的中央要员利用他遭遇的不公,劝他改弦易辙。他义正辞严地说:“我被撤销职务,这是我们党内的事,与你们无关。”监狱内的党支部得知邓中夏多次被国民党中央要员传唤,便询问他的政治态度。他饱含深情地作答:“我坚持理想,就是骨头烧成灰,还是共产党员。”
1933年9月21日黎明,邓中夏从容地穿好衣服,大声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口号,大步走向刑场。敌人害怕邓中夏进行革命宣传,命令立即开枪。就这样,在雨花台下,邓中夏英勇地献出了生命,年仅39岁。
罗亦农穿过的长袍
我们如果害怕,就不是一个共产党员!黑暗终将过去,胜利是属于人民的。
——罗亦农 1927年
罗亦农原名“善扬”,他易名“亦农”,为表明既要服务工人,亦要服务农民的决心;他17岁只身来到上海,阅读《新青年》,拜访陈独秀,誓为农民“寻找一条出路”;他到莫斯科求学,决心成为“以革命为职业的共产主义者”。
举世闻名的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是他叱咤风云的舞台,其不朽功勋,赫赫有名。特别是在上海,罗亦农深入调查研究,正确地估计了形势,提出采取坚决进攻的策略和组织罢工斗争进而准备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于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在上海组织领导了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取得了第三次起义的胜利,占领上海,成立了上海市民政府,周恩来称赞他“是上海暴动的创造者”。在龙华烈士纪念馆中陈列着一件1927年3月罗亦农参加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成立典礼时穿的长袍。“这是罗亦农夫人李文宜捐赠给我们的,也是我们馆的一级文物。”沈申甬说。
这件长袍款式中门襟,从上至下五个纽扣,纽扣为一字盘纽。马褂多处蛀洞,左肩部破损,领口边缘及衣襟多处破损;内衬泛黄。马褂面料已变脆,罗亦农牺牲后,他的物品由其妻李文宜收集保管,遗物曾先后置于杨之华、邓颖超等人的秘密居所(李文宜与杨之华、邓颖超在党内以姐妹互称)。第二次武装起义后的第二天,即192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召开联席会议,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决定成立以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为首的特别委员会,作为起义的最高决策机关。经国共联系会议协商,确定孙中山逝世纪念日——3月12日召开上海临时政府代表会议。这件长袍是罗亦农在1927年3月12日,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成立典礼时穿的,并有照片存世。2001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近现代一级文物确认专家组鉴定确认为一级文物。
1928年4月15日,因叛徒出卖,罗亦农在上海英租界被捕。“学我之所学,以慰我。”是他写给妻子的遗书,其殷殷之情,跃然纸上;“勉励在外同志继续奋斗!”是他在狱中留给党中央的遗言,其壮志未酬,令人扼腕。4月21日,罗亦农在上海龙华从容就义。他把满腔热血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牺牲时年仅26岁。
专家点评
英雄已逝 凛然正气永生
上海,英雄辈出之城,龙华烈士陵园,英烈永生之所。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这首创作于龙华监狱内的光辉诗篇,是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为人民谋解放,为民族谋复兴”,坚持理想,忠贞不渝的生动写照。正是有着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他们才能始终保持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面对各种艰难险阻,他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面对敌人威逼诱惑,他们意志坚定、不为所动;面对刑场枪口屠刀,他们大义凛然、毫无惧色。“追求真理、坚定信仰”,这种精神的秉持,使他们不忘初心;“祖国至上、无私奉献”,这种精神的恪守,让他们牢记使命。
今天,我们正在拥抱新的时代,实现新的理想,奋斗新的征程,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乃题中应有之义。
徐国梁 (中共党史研究学者)
摄影:张龙
制图:戴佳嘉
编辑:周春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