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个税改革不能只关注起征点 专家为何这么说?

中国新闻网

关注

原标题:“个税改革不能只关注起征点”,专家为什么这么说?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7日电(记者陈溯 万淑艳 路梅 付强 周乾宪)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透露,要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引发各方关注。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7日在财政部记者会上透露,财政部会根据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来确定,并且提出一个提高起征点的建议,一个政策性的建议,并加快启动税收改革方案。

中国个税改革未来将如何推进?小新在两会上找到了四位权威专家,为您答疑。

刘尚希:免征额覆盖居民平均生活成本 将严格测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现在的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人民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个人所得税,其实就是提高个税免征额,免征额到底提高到多少要经过严肃审慎地测算,要根据生活成本,随着生活成本上升而调高,要能够覆盖当前居民的平均生活成本。

“中国的税法是统一的,因此,个税免征额的确定要通盘考虑,找到符合13亿人口的最大公约数,通盘考虑城乡和区域差距。”刘尚希表示。

对于“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的表述,刘尚希分析说,上述内容实际上也是生活成本的内容,美国已经实行了个人所得税的专项费用扣除,当前中国也要实行,个税起征点的上调额度对专项费用扣除也要通盘考虑,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情况进行专项扣除。

“个税免征额的调整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测算过程,需要严肃谨慎,不能过高或者过低,否则就会对整个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对于个税起征点上调政策出台的时间表,刘尚希表示,经过严格测算以后会形成一个方案,方案将经由人大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然后由人大常委会讨论后最终确定。

李稻葵:调节工薪收入和资本收入差距是重点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看来,个税起征点不是关键。他分析说,目前造成社会收入差距大的不是工薪收入差距大,而是工薪收入和资本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

李稻葵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要调节收入份额皮,就需要从这种差距入手,实现个税的全覆盖,不能让个税变成“工薪税”。

对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李稻葵认为是一大进步,不过他也强调,减免的内容不宜太复杂。在这个方面,瑞典、中国香港地区的做法提供了正面范例。

对于董明珠提高起征点的建议,李稻葵调侃说,就好像她的空调不冷了,不能只顾加氟,关键要看是不是有漏氟的地方。

高培勇:起征点不重要 关键在于综合制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分析说,现在所谓的起征点就是纳税的时候不考虑你是谁、不考虑你家里有多少人,也不考虑你家里有没有病人。如果只是提高起征点,那就是加点数字。

“但这次在说提高起征点的同时,后面跟了一句话,‘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高培勇表示,这就意味着个税标准将因人而异,个税的改革开始考虑走综合治的道路,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高培勇强调,这种综合制的改革,是一个符合现在税收制度发展方向,融入世界税改潮流的改革。不过他也提醒说,因人而异的税率也让操作更加复杂:“(纳税将)有一个申报的过程,不是发工资的时候就扣除了,它一定是让你填表,填完得申报一下,收入多少,除了一般费用扣除之外,你还有哪些基本情况,如果家里有病人,孩子正在上学,都可以填上去进行扣减”。

王东京:个税改革是提高获得感最直接的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东京表示,要让人民群众通过改革发展获得更多获得感,个税改革就是获得感的直接措施。

王东京认为,中等收入者将是起征点提高的主要受益人,他们会少交税。他强调,稳定中等收入群体,使其收入逐步提高,这与中国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

王东京强调,调高个税起征点,也是鼓励双创,用消费拉动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老百姓手里有钱,他的消费就是给市场提供一个需求的信号,生产供给侧去满足消费的信号。这是一个双向的,既有供给侧改革,也有需求拉动”。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