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条挣出9个亿!这两万村民比你北漂挣得多
提起邓城镇,很多人会感到陌生。这个位于河南省商水县西北部的小镇,总面积72平方公里,因三国时魏国大将邓艾在此屯兵,故名邓城。
邓城镇如今有一个更响亮的称呼——““中原油条之乡”。据河南都市频道去年报道,邓城镇有6万多人,其中2万人靠祖传炸油条手艺,外出经营早餐摊,每年能带回来近九个亿的收入!
小编注意到,近日,邓城镇组织了一年一度的炸油条大赛,这些致富能手,在油锅前一决高低……
▲邓城镇炸油条大赛(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小油条“炸”出大产业
据央视新闻,2月9日,邓城镇广场前一片沸腾,油香飘荡。和面、开火、切条、揉形、下锅……随着选手一个个登台,一根根黄灿灿的油条出锅,惹得围观人群直咽口水。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据大河网,大赛评委会成员魏红表示:
“我们从油条的色泽、蓬松度、口感、形状、吸油率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判打分,最终会评选出今年的‘油条王’。”
而对于选手们来说,如此“高大上”的打分标准,则绝对考验他们的技术。“从和面到掌握火候,再到下锅翻滚,有一个环节稍不注意就会失分。”有着丰富炸油条经验的村民于师傅说。
于师傅介绍,他从事炸油条40多年了,同样的面、同样的油、同样的锅,炸出来的油条口感、色泽也会有差别。分辨油条是否加入添加剂的标准是,兑入添加剂的油条入口发硬,未使用添加剂的油条入口软,嚼起来不费劲。
同样是油条,难道邓城人炸得跟别人不一样?当地人都会自豪地说:是的。于师傅表示:
“油温必须控制在160℃至200℃之间,和面用40℃温水,里面要加白糖。醒面时加生油,开始切条时要用热油淋在面上,而且擀面杖也要放在热油锅里蘸一下。”
据一位在山西经营早餐点的参赛选手介绍,炸油条搭配卖稀饭、胡辣汤、包子,一天毛收入500元左右,一年能挣一辆小轿车。
据中华龙都网,当日12时比赛全部结束,大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和5名“油条致富带头人”。拿着奖品,”油条致富带头人“范卫东感慨满怀:
“我下学就出去跟人家学炸油条,学了三年,自己出去创业,走南闯北走了好多地方,挣到了钱,在家里盖了房子,在市里买了房子,自己又买了一辆车,还有几十万块钱存款,油条大赛我今年第一次来参加,跟弟兄们在一起交流经验,特别开心特别高兴,奖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
邓城镇有6万多人,2017年贫困人口4500多人,通过合作帮扶和巧媳妇工程脱贫1262人,其中从事油条产业脱贫成效显著。为鼓励这一产业持续发展,邓城镇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资金帮扶,鼓励更多的贫困户学习炸油条技术,实现技术脱贫。该镇镇长陈国平表示:
“举办比赛可使更多的群众,尤其是贫困户从事此行业,实现脱贫致富。此后将持续组织举办,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此项工作中,把邓城‘油条之乡’美誉推向全国。”
炸油条背后的生意经
邓城镇变成“油条镇”的故事,还要从一位下岗厨师说起。
据中华龙都网2014年报道,年过七旬的张有志早年在邓城镇腊梅庄粮管所当厨师,后来粮管所倒闭,张有志下岗。下岗后,多年吃“商品粮”的张有志为吃饭犯了难:农村人都有地能收点粮食,孩子老婆不愁饭吃,而我靠啥来养家?几经思量后,张有志决定利用自己掌握的炸油条技术外出挣点养家糊口钱。
30年前,对刚达到温饱水平的农村人来说,油条仍是种“奢侈品”。油条好炸,到哪去卖?思来想去,张有志把目光锁定了平顶山。为啥?因为张有志几经打听得知,平顶山有煤矿,人比较富,而且矿上的职工早晚饭都有吃油条的习惯。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张有志携家带口来到了平顶山。
靠着在平顶山炸油条,张有志实现了脱贫致富。随着眼界的开阔,张有志接着去了郑州,后来辗转来到西安炸油条。张有志的经历也引发邓城镇的村民争相效仿。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张海江,就是邓城镇“炸油条大军”的一位代表。他表示,炸油条要吃得起苦,每天凌晨1点就要起床,然后和面、热锅、熬油,等油条炸出来后,早上四五点钟就有民工来吃饭,到了六七点钟,学生、上班族陆续出来吃早饭,他的小吃摊点迎来食客吃饭的高峰。随后,他要一直忙到10点多。接着,要考虑到附近市场上买第二天用的材料。
如今,邓城镇的农民虽然仍很朴实,但他们早已不是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思想观念的农民,他们靠学到的炸油条技术,不但在走南闯北中开阔了视野,还以独到的眼光在全国各地寻觅着新的商机。
陶明建,在山东单县炸油条,一炸就是十几年,问他为啥选单县,他说得头头是道:
单县在苏鲁豫皖4省交界处,交通优势明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人流量大且当地比较富裕,所以油条当然很好卖。
而屠家村的张华东,在安徽阜阳炸油条,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经”:
阜阳是皖西北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好,人口是安徽省最多的,“有人气,才会有生意”,这是他的总结。
当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学炸油条的手艺。据大河网去年报道,像众多年轻人一样,90后的许文龙曾经也有“高大上”的理想——进南方工厂当工人。15岁那年,他从初中辍学后辗转多地打工,但是一年到头不尽人意,他决定回到父母身边,学习油条烹饪,靠传承父辈的炸油条技术安身立家。父子两代人靠两个早点摊,一年挣回了20多万元的收入。
“我这(手艺)算是祖传了,俺爹在外面炸油条20多年了,以前在山东、陕西都干过,我也决心靠这门厨艺发家致富。”许文龙说,大他1岁的媳妇儿当年嫁到他家,看中的就是炸油条的手艺,“在俺这一片,不管年龄多大,会炸油条都是件很骄傲的事情。出去在外面有人指点说这么年轻就只会炸个油条,但我从来不嫌这丢人,我也是靠双手改变命运。”
而在春节过后,这里的“油条大军”又将踏上寻梦征程,远赴全国各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点燃心中的小康梦。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