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历史上真实的沈崇诲

新华日报

关注

《无问西东》中驾机撞敌舰的勇士沈光耀原型——

王凯

沈崇诲(中)在清华

《无问西东》中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

《无问西东》正在全国热映,电影中塑造了一个驾机撞向日舰、从容就义的空军飞行员沈光耀的形象,他的原型是曾任国民党杭州笕桥航校教官的沈崇诲。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沈崇诲是什么样的呢?

沈崇诲祖籍江苏江宁县,祖父沈味兰是晚清重臣张之洞幕僚。父亲沈家彝举人出身,曾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学习。抗战胜利后,出任国民政府司法院大法官。1949年江山易手之际,沈家彝审时度势,选择留下,后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54年逝于北京。

沈崇诲出生于1911年7月20日,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很快便成为学校足球队和棒球队队员,还代表北平和华北地区参加过全国运动会。1932年从清华毕业后,他离开北平,选择来到绥远(今内蒙古一带)开发塞外。就在这时,日本侵略东北,垂涎华北,国难当头,沈崇诲产生了从军的念头。

1932年10月,中央航空学校招收学员,沈崇诲回到北平报名。由于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都很突出,报名后马上被录取,成为中央航校第三期轰炸科的学员。航校毕业后,成绩优异的沈崇诲留校担任教官,他常对学生宣传他的航空救国理念:“救国莫急于防空。吾辈今后当翱翔碧空,与日寇争一短长,方能雪耻复仇也。”

后来的事实证明,沈崇诲践行了他当初的誓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此时沈崇诲已担任国民党空军第二大队第九队中尉分队长,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沈崇诲随队参加了战斗,在长江口外狙击日军。

当时日军占据空中优势,经常派飞机袭击沪宁一带,但中国空军毫不畏惧,经常击落日机。8月19日,沈崇诲所在的空军第九队在队长谢郁青带领下,从安徽广德基地飞往长江口外的佘山、白龙港一带海面轰炸日军舰艇。沈崇诲驾驶的是904号飞机,就在当天的战斗中,沈崇诲壮烈殉国。

对于沈崇诲的死因,比较流行的说法有撞机说和失踪说两种。

一、撞机说。此说认为沈崇诲与助手陈锡纯驾机撞击日本军舰“出云号”,与敌人同归于尽,后来一些影视作品包括今天的《无问西东》都采用了这种说法。

撞击日军“出云号”的说法,来自队长谢郁青作为目击者的回忆:“白龙港附近有大批敌舰出现。看见我们雄伟的阵容,惊慌失措,向上海方向蠕动逃去,机会太好,可惜我们的炸弹已投光……那架在我们下方、敌艇上方的孤独的飞机——现在已认明是沈崇诲的904号了——忽然对准一艘最大的敌舰,开足油门直冲下去。一声巨响——强烈的白光水柱,大丛的黑烟,突出海面数百呎,一会儿,烟消火散,敌舰倾侧,舰尾先没,人如青蛙,乱跳入水,轰的一声,火药库爆炸,一切毁灭。”

当时“出云号”就在上海参战,是日本海军最大的巡洋舰,即谢郁青所说的“最大的敌舰”。但谢郁青的说法有几个可疑之处,一是4天后的8月23日,我方在启东县海滨找到了陈锡纯遗体,如果与敌舰同归于尽,找到飞行员遗体就无法解释;二是在日军当天的交战记录中,并无军舰被击沉记录,且日军旗舰“出云号”一直正常服役,直到1945年才被美军击沉;三是撞机说直接证据目前只有谢郁青的回忆,这在历史研究中属于孤证。

二、失踪说。从台湾公布的抗战史料来看,沈崇诲和陈锡纯驾机通过南汇上空时,发动机出现故障冒烟,队长指示其返航,但沈崇诲和陈锡纯执意杀敌报国,没有服从谢郁青的命令。由于机械故障,逐渐落在机队后方,等轰炸任务完成后,发现904号下落不明。因与沈崇诲同机的陈锡纯遗体已经找到,所以中方内部档案将沈崇诲列为失踪人员——这说明当时军方并不认可沈崇诲的撞机说。

今天看来,当时之所以出现沈崇诲、陈锡纯驾机与敌军舰同归于尽的说法,可能是军方或者文艺工作者为提升军民抗战决心而合理想象的。随着史实和细节的逐步厘清,沈崇诲牺牲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南京市政府网站在“抗战英烈录”栏目如此写道:“轰炸任务执行完毕后,904号机失踪,事后判定为牺牲。沈崇诲牺牲之后,衍生出其驾驶飞机冲击敌舰的传说并且广为人知。”

但不管沈崇诲死因如何,都是为抵御外侮而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死,他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