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特朗普国情咨文“首秀”:终于有共和党总统样了

新京报

关注

在国情咨文中这些华丽表达的背后,特朗普似乎快速回落到了共和党传统内外政策路线。

文 |刁大明

“今晚,我想谈谈我们将要拥有怎样的未来,我们将成为怎样的国家。我们所有人,团结起来,是同一个团队,同一群人,同一个美国大家庭”。当地时间1月30日晚,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首次发表的国情咨文中的这些积极表达,与以往固化的极端形象完全判若两人。

在耗时80分钟的演讲当中,特朗普列举了执政一年来的诸多业绩,并对未来一年的施政重点给出了明确规划。虽然是新世纪以来最长的一篇国情咨文,但在全程表述中也算是“金句不断”,比如,“美国是建设者的国度”“美国民众都是追梦人”……不过在这些华丽表达的背后,特朗普似乎快速回落到了共和党传统内外

政策路线,这应该是过去一年中不断被塑造的显性成效。

就其标榜的一年执政成就而言,除了剿灭伊斯兰国得到两党相对一致的认同之外,其他项目仍有很大争议。经济增长的功劳到底归谁,当然不是特朗普自己可以单方面决定的;被他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改革”,是否将给美国营造一个“比任何时候都更好的美国梦”,还是个未知数;而通过减税立法间接实现的奥巴马医改关键条款的瘫痪,估计让两党难以满意。

这些事实上并不确定或并不理想的执政业绩,并没有影响特朗普规划未来的热情。从国情咨文的表述上看,移民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但被放置在新一年工作计划的首要位置,而且也被加以清晰阐释。在移民政策上,特朗普明确强调的四个支柱,本质上即在默许“童年入境暂缓遣返项目”存在的基础上提出了筑墙、废除抽签绿卡、反对连锁式移民等多项共和党阵营的要价。这种“一换三”的设想看似务实,但却极可能因无法与民主党实现最终交易而再度破局。更为迫在眉睫的是,两院两党必须在临时拨款到期的2月8日之前对此形成一个说法。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特朗普政府所面临的国会立法压力可能更小,或者说国会两院两党达成妥协的可能性很大。究其原因,并未因为两党共识更多,而是因为基建是所有议员都可以为自己选区分一杯羹的“好项目”。

在对外政策上,特朗普延续了自去年年底《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来的强硬画风:将俄罗斯和中国从“竞争者”升级为“对手”,以凸显强大军事力量存在的必要性;保留关塔那摩监狱,以彰显打赢反恐战争和捍卫国土安全的坚定性;通过讲述普通人的“催泪”故事,来强调对朝鲜继续最大限度施压的正当性。这些表达颇有“危机总统”的意味,让人听出了在国内无法凝聚人心而不得不需要外部“假想敌”衬托的弦外之音。

最为出人意料的表达,当属特朗普反复呼吁的“两党合作”。仔细想想,如此诉求当然不是要唤起两党的“良心”,反而更像是提前给自己贴上了推卸责任的护身符:如果哪个政策议程因无法在国会通过而落空,责任不在呼吁团结的特朗普,而在“不愿合作”的民主党人。

总之,特朗普的首篇国情咨文,更像是一个共和党总统的做派,因此也只能讲给共和党人,而不是全体美国人听了。

□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点击进入专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