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贵州人的“平均脸”原来长这样……中国各地常见脸型来了,快来对号入座!

多彩贵州网

关注

来源:瞭望智库 网络

你以为你的长相仅仅是“随机抽取”的结果吗?

其实,这张脸长啥样跟很多因素紧密相关。

比如,你的祖先过去多次迁徙

以及各地气候、生活习惯的差异,

都造就了你的面貌特征。

怪不得有人可以通过不同的长相,

大致判断一个人来自南方还是北方。

那么贵州人长啥样呢?

最近,一个有着各地人群的“平均脸”的网站火了!

看看中国各地的“平均脸”啥样,

贵州人的常见脸型又是什么样~

为了解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外貌差异,国外网友Ratatoskr建立了一个同名网站,各地网友可以上传自己的人物肖像,程序会自动抓取并生成各地人群的“平均脸”。

以下就是Ratatoskr网站上中国及周边地区各人群的“平均脸”。

快来对号入座!

一、中国常见的人脸类型

1.东亚型

东亚型是东亚地区占支配地位的人群类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群分类。

他们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农业/渔猎部落,之后往南扩张,替换了当地的原住民。

近代以来,他们通过移民等方式扩散到了东南亚各地。

东亚型人群的身材大多较为瘦高,四肢较短;

脸长且平,不少是单眼皮,鼻翼不是很宽;肤色大多是浅棕黄色,黑直发,体毛少。

2.黄河流域型

东亚型的典型,得名于黄河,由黄土高原古文明的创造者发展而来。

他们常见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在福建的河洛人中也有分布。

黄河流域型人群从古代开始就通过移民、贸易而分布于中国、蒙古、朝鲜和日本。

3.长江流域型

东亚型的子类型,得名于长江,人口极为众多,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稻作农民。

他们常见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省。

通过移民和贸易,数以百万计的长江汉人如今也广泛分布于东南亚、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

4.珠江流域型

东亚型人群的子类型,得名于珠江,起源于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渔民、农夫和林中人。

如今,他们是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南部的典型人群,混合了越南、傣等成分,在东南亚也有广泛分布。

5.安南型

得名于越南的古称“安南”,起源于向南方扩张的汉人与南方蒙古人的混合。

他们大多体型较瘦、眼睛细长,常见于越南中部,在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6.满洲-朝鲜型

东亚型的子类型,这种类型可能起源于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扶余、沃沮、濊貊[huì mò](大致对应现在的朝鲜族、满族等)等农业或渔猎民族。

其典型代表分布于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

7.羌人型

得名于中国古代的羌人,是东亚类型在青藏高原的代表。

他们可能融合了一些阿尔泰类型人群(中亚游牧民族的类型)的成分,颧骨较高和五官分明。

其典型代表是藏缅语族。

二、部分邻国的常见类型

1.萨摩型

属于通古斯类型(中国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的人群类型)和南方蒙古类型(东南亚人群类型)的混合,以鹿儿岛的萨摩地区命名。

其祖先有可能是古代中国南方以及马来亚的移民。

如今是日本南部沿海鹿儿岛、本州岛、九州岛的主要人群,在朝鲜沿海也有分布。

2.筑前型

这是一种特殊的日本人群,得名于古日本的筑前国(现为福冈县)。

这一类型来自于通古斯型、南方蒙古型和阿依努型的混合,经常在日本古代的武士阶层及其后代中出现。

主要分布于九州岛北部,在日本列岛其他区域也有少量分布。

3.石川型

日本北部和东部的特殊类型,得名于石川地区。

他们可能是东亚人群与新石器时代岛屿上的阿伊努人的混血后代。

常见于本州岛中北部和东北部,在北海道也有少量分布。

4.信越型

得名于日本的越州地区,属于华北类型和韩国类型的混合,混有一些古亚细亚型和阿伊努型的成分。

窄面窄鼻,身高较矮。

5.冈山型

得名于日本的冈山县。他们可能起源于东亚大陆,在铁器时代通过朝鲜半岛进入日本。

如今在日本冈山沿海、京都和本州岛中部分布广泛。

6.阿伊努型

这些人是古代日本北部的原住民。

阿依努型人群在史前时代分布的很广,遍布从俄罗斯沿海到印度尼西亚的大片区域,甚至包括加拿大西部,近代分布于北海道、北方四岛、库页岛。

千百年来,由于日本对北海道的开拓,如今阿伊努人大多和日本人通婚,典型的阿伊努人数量已经十分稀少。

他们的特点是身材矮壮、长颅型,面容粗犷、深目卷发,体毛发达。

三、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常见类型

1.通古斯型

中亚地区的典型类型,广泛分布于从戈壁沙漠到西伯利亚冻土的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之后往中亚西部扩张。

通古斯人身材粗壮、四肢短;头较短、脸圆而扁平、单眼皮较多;浅棕黄肤色,直黑发,体毛少。

脸部特别扁平、低颅型、短头颅的戈壁类型常被视为通古斯型的代表。

此外,在阿尔泰地区、日本和朝鲜也都能发现受通古斯人影响的人群。

2.西蒙古型

通古斯类型的子类型,主要分布于蒙古高原、哈萨克斯坦和新疆,常见于新疆地区的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等。

其特征是头骨低而宽、脸圆而胖,单眼皮较为常见,粗黑发、胡须稀少(但比其他通古斯类型多)。

3.图瓦型

西伯利亚地区的通古斯型亚型。

面部特征类似蒙古人,常见单眼皮,拥有非常高、宽而平的脸,薄嘴唇,柔软的直发,棕色或黑色的眼睛,肤色非常浅。

这种类型在图瓦人、鄂温克人等族群中比较常见。

4.阿尔泰型

通古斯人的西部类型,影响了中亚草原的广大人群。

在古代,他们可能建立了匈奴、柔然汗国、哈扎尔汗国,统治着域内的图兰、诺迪克和地中海型人群。


5.西西伯利亚型

曼西人、涅涅茨人、多尔甘人等。

他们的面部特征在于突出的鼻子和倾斜的前额,肤色较浅,发色为浅棕色到黑色,身材较矮。

6.东西伯利亚型

接近北极地区的蒙古人种类型,分布于东西伯利亚和堪察加半岛。

常见于因纽特人、伊捷尔缅人、楚科奇人、科里亚克人等寒冷地区的族群。

特征为下颌较小、小眼睛、嘴唇相对较厚、鼻子长而窄,肤色很浅,身材矮壮。

7.黑龙江-库页岛型

俄罗斯黑龙江流域地区、库页岛、千岛群岛常见的人群类型,典型代表是尼夫赫人。

和其他通古斯类型人群相比,他们身材矮小、体毛较多、下巴突出。

这显示出他们与阿伊努类型融合的可能。

8.因纽特型

典型的因纽特人分布于阿拉斯加、努纳武特、拉布拉多、格陵兰岛。

这些人是最靠近北极圈的原住民,表现出人类对最极端气候的适应。


四、东南亚地区常见类型

1.南方蒙古型

南方蒙古型人群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群之一,是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占统治地位的人群。

他们可能起源于东亚大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向南方扩张,替换了当地的土著——维达人和尼格利陀人。

南方蒙古人群种类多样,分布于从马达加斯加到日本甚至复活节岛的广大区域。

他们的特征是高颅型,低面(五官在脸部位置较为靠下),棕黄色皮肤,较宽的鼻翼和脸部,单眼皮较少。

2.原始马来型

原始马来型混入了一些维达型(南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原住民)、美拉尼西亚型(美拉尼西亚群岛和巴布亚岛部分地区的类型)、尼格利陀型(东南亚矮小土著)的成分。

和后来的新马来型相比,他们保留了更少的蒙古人种特征。

在爪哇、菲律宾、苏拉威西岛等地有分布。

3.达雅克型

原始马来人的子类型。分布于菲律宾、马来群岛尤其是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中,与亚马逊河土著类似,十分适应热带生活。

4.新马来型

是东南亚群岛地区占主导地位的类型,特征是阔脸宽下颌,后倾的额头,扁平的鼻子和矮小的身材。

广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西部和马来西亚等地。

5.绍姆班型

印度和缅甸之间的尼科巴群岛的特有类型。

他们通常有蒙古型的眼睛、厚嘴唇,身材矮小或中等。

6.布朗-德昂型

属于南方蒙古类型,是中南半岛的主导类型。

融合了部分澳大利亚类型,维达类型、尼格利陀类型的成分。

他们身材矮小,面低而圆、鼻翼宽大、厚嘴唇、下巴后缩,单眼皮频率较低。


7.掸族型

他们德昂-布朗类型和东亚类型的混合,常见于缅甸东部和老挝北部,身材矮小到中等。

8.尼泊尔型

羌人型、印度帕米尔型和达罗毗荼型的混合类群,身高中等,常见于尼泊尔。

9.东孟加拉型

达罗毗荼型和德昂-布朗型的混合类型,常见于印度东部(例如曼尼普尔邦、阿萨姆邦)、孟加拉和缅甸西部。

体态特征比较不稳定,有类似维达类型的,也有类似东南亚类型、印度类型的。 

你觉得贵州人的“平均脸”靠谱吗?

你的长相,跟哪个型更接近?

转发,让身边人也看看“平均脸”的秘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