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城中村黄贝岭的变与不变 | 十年这里

中国之声

关注

十年这里

《城中村黄贝岭的变与不变》

听音频,更有料

2017年11月5日,这一天,对深圳罗湖区的黄贝岭村人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日子。远在海外多年的黄贝岭人,也会不远万里回到家乡,爬上村子附近的菠萝山集体祭拜张氏祖先。一位定居荷兰的黄贝岭人告诉记者,她每年都会回来祭祖。

小孩子是在这边出生的,没有空回来。但我和她爸每年都会回来,因为我们退休了,我们在荷兰40多年了。很高兴见到老邻居,都是一个祖先的。

黄贝岭村,是深圳最古老的城中村之一。近代以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以荷兰、英国、美国为主。仅在荷兰定居的黄贝岭人,就已达到1200多人。已加入荷兰籍的黄贝岭人张国锦说,这次他带回了小儿子和儿媳,目的就是想让他们尽早融入黄贝岭这个大家庭,叶落总是要归根的。

张国锦:我的祖宗,我的家,我的同亲的兄弟也是在黄贝岭,我自己做人要重视乡情,我第一次带儿子回来,看看我的乡亲父母,一定要让后代回到黄贝岭。

在黄贝岭祭祖这天,记者见到了多位打“飞的”回来的华侨华人。访谈间,他们对黄贝岭的深情溢于言表。今年已过六旬的张达兴,7岁时就随父母离开黄贝岭,到英国伦敦打拼。虽然英文听说书写,现在要远远强于中文,但他仍然愿意坚持用中文和记者交谈。

张达兴:黄贝岭是我们的家,为什么不回来呢?很多华侨都会回来,但近年有几个因为身体的问题回不来了,我每年都会回来两到三次。

在众多的节日庆典中,“重阳秋祭”是黄贝岭村人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每年重阳节前,黄贝岭村会照例举行一次隆重热闹的祭祖活动。在这一天,黄贝岭村张氏后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抬着烧猪,浩浩荡荡来到附近的菠萝山上,由宗亲会的老人念读祭词,后人默祷叩拜。祭祀完毕,烧猪当场分食。一年一度的盆菜大宴,几百张桌子摆满了黄贝岭村张氏祠堂前的大广场,场面壮观。

祭祖归来,还有祭祀。祖先灵位摆在阔气的祠堂中央,而“大王爷”就摆在祠堂外的老榕树下。记者多次见过村民虔诚祭拜,却对他们祭拜的是谁一知半解。这次集体祭拜仪式算是涨了知识。

一位懂行的村民说:大王爷,就是在大门口的,等于现在的保安。就相当于门神,看着张氏族人的门卫。

祭祖、吃大盆菜、全村文艺汇演…这一天的“节目”,从早都晚真不算少,场面也颇为壮观。各种仪式、细节沟通等等,村里的股份公司上上下下,都要提前准备好几天。之所以是公司在张罗村里的一切事物,是因为早在1992年,深圳推进农村城市化,所有的村委会改为股份公司,黄贝岭村以祖先的名字命名,成立黄贝岭靖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村民变股民,董事会、监事会也应运而生,村集体资产市场化运作。

近些年,深圳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中村黄贝岭的每一处角落,随着2013年旧村改造的启动,也在发生着惊人变化。从杂乱村庄到高楼大厦,并非每位村民都住着习惯。但不管怎么改造,黄贝岭人坚持原地回迁。

黄贝岭村改造后的城市综合体效果图

黄贝岭靖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家良说:我这个村庄,大家都聚在一起,才会有村庄,如果分散了,就没有村庄了,那个味不一样了。

城市的发展,势不可挡。夹缝中的城中村,迟早要消亡。未来这里一定是没有村庄,只有高楼大厦。很多年后,外地人途径这里,或许并不知道黄贝岭曾是一座村庄。几十年后,黄贝岭村所在的位置,也许只剩下一个叫黄贝岭的地名。

对于这样的担忧,黄贝岭靖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桂服说:股份公司在旧村改造方面,首先要维护好村民的利益,再怎么谈条件,多多少少,都是另外一码事,但是就地回迁,这是第一原则,我们要原地安置,这点很重要。

2017年,是黄贝岭近五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去年底,黄贝岭第一期旧村改造顺利完成,城市综合体投入使用,回迁房东岭花园正式交付村民,重建后的黄贝岭村牌坊也举行了重光庆典,筹备多年专供村民养老的黄贝岭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黄贝岭村委会变身为村民股份合作公司

在黄贝岭村民看来,是股份公司这种村民组织形式,有效保护了全体村民利益。有了经济基础,黄贝岭的文化也才得以传承。村民张福妹说,不管黄贝岭将来变成什么样子,只要有股份公司存在,人心就还在。

村民张福妹:有我们股份公司在,村的文化,村的人一代代都有。股份公司还在这里,就好像村委一样,村里边大事小事还往那里去,虽然村庄换了高楼大厦,但是我们的人心还在,就是因为有股份公司在那里。

然而对黄贝岭村来说,产业单一、人才匮乏等困境,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黄贝岭的村集体正谋划着怎么跳出黄贝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黄贝岭靖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桂服说:

张桂服:每年收的租金,除了开支,就不剩多少可以分红。我们只有往其他行业发展,才能出路。所以这次旧村改造中的靖轩豪苑,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我们就是要尝试,不怕风险,第一炮已经打响。怎么发展第三产业,我们正在思考,我们是缺乏人才,但是要体谅我解决村民就业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股份公司,还是有很浓的农村思想。

2018年的大门已经开启,新的一年,新的时代。中国之声从2013年开始,连续十年,用话筒聚焦10个中国地点,10个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领域,从细节处展现微观中国的生动图景,记录时代、社会、国家、个人10年的变化与进步。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这一记录的第五年。翻阅过去五年我们记录的民生样本,邯郸武安重现蓝天,环境治理初见成效;北京寸草春晖养老院已经建立了居家养老设施和运营的标准化体系;广西田东县布兵小学的留守儿童比例下降了一成多,学校建起了网络视频亲情屋,拉进了孩子们和父母的距离……过去五年,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这些变化在我们观察记录的样本里都有生动的体现。

2013年,我们的报道策划启动时,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18年,党的十九大引领我们进入新时代。我们憧憬下一个五年,新时代的愿景如何逐一实现?1月1号起,我们再次翻开《十年,这里》的民生样本,一起分享时代的变迁,一起倾听你我的故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