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流感以乙型病毒为主 儿童老人是流感高危人群
原标题:今冬流感以乙型病毒为主
“今年的感冒太严重了!我们全家都被传上了!在医院输了一个星期的液都不见好!”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就要警惕了,这是流感最简单、最通俗的总结和解释了。
近期,我国南北方均已进入冬季传染病高峰季节,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目前门诊就诊病例中以流感为主,还有部分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
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近日发布,北京地区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且仍呈上升趋势,其中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甲型H3N2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共同流行。此外,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的监测结果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在门诊、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患儿中占有较高比例,这一病毒更多的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一般是一个城市或地区流感流行的前哨,因此成为社会的关注点。
乙型流感高于往年同期
全国监测数据显示,哨点医院报告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比例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且仍呈上升趋势。
我国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哨点监测结果也显示,近期,南、北方省份的流感确诊住院与死亡病例数略有所上升。全国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起数也显著高于往年同期,其中多数为乙型流感导致。
儿童中流感样病例近两周呈现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流感相关的住院及危重症病例中以H1N1、乙型BY系为主。我国监测系统未发现影响流感病毒传播力、疾病严重性和耐药性的变异,全国流感流行水平总体仍在预期范围内。气象条件(是否降雨、降雪)、学生放假等都会对流感的传播、疫情持续时间产生影响。
大部分流感患者可以自愈
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极易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属正黏病毒科,为有包膜病毒,传染性极强。医学上根据病毒内部的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甲)、B(乙)、C(丙)3型。其中甲型病毒最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每年11月至次年的3月为流感高发期,潜伏期为1~3天,呈群体流行。
3种类型流感病毒都会导致人感染病毒,只是程度上不尽相同。A型流感病毒:流行范围广,能感染包括人及多种动物,是多次引起全球性流感的罪魁祸首。B型流感病毒:仅在人和海豹中发现,通常致病性低,偶尔导致局部暴发。C型流感病毒:多以散发病例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且感染后症状较轻。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生流感,大部分流感患者是可以自愈的。但对于高危人群如婴幼儿,特别是2岁以下小宝宝,更容易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孕妇和产后2周内的女性、老年人(年龄≥65岁)也可能出现肺炎、脑炎或者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这部分人确诊或者疑似流感的时候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流感之所以“杀伤力”强,关键在于传染性极高。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3至5个小时即可排出病毒。流感患者发病后的第24至48小时是病毒排放的高峰期。
儿童、老年人是流感高危人群
儿童、老年人、孕妇和特定慢性疾患者都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早期,多数病例集中在儿童,特别是5~19岁的学龄儿童。3~12岁的托幼和学龄儿童,是人群聚集密切接触频繁群体,相互传播的概率更大,因此,成为流感病毒感染率较高的年龄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物也有可能被感染。
但并非每一个感染了流感病毒的个体都会出现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是否发病取决于每个人免疫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流感病毒经飞沫进入人体的呼吸道,正常人的呼吸道黏膜上存在分泌型IgA抗体,可以清除病毒。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分泌型IgA的含量就会降低,清除病毒的能力就会下降,就可能出现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专家提示大家,在流感高发季节,也会出现个体先后被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感染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加强防护。
流感疫苗是否有用?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一次,接种地点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部分医院开设的疫苗接种门诊。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需要指出的是,今年冬季我国流感呈现以BY系为优势毒株、H3N2和甲型H1N1流感共同循环流行的特点,而本季WHO推荐的北半球疫苗中包含的是甲型H1N1、H3N2和BV组分,不含有BY组分,因此对BY系病毒的保护作用有限。
专家指出,目前临床可用的流感治疗和预防药物主要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静脉用帕拉米韦。最佳给药时间是流感症状出现48小时内,应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症状出现96小时后给药也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