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计划|《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新华网
【第113天】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场声势浩大的送别让旁人也体会到这份情感的真挚浓厚;“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则让送别友人的伤感气氛渐渐弥漫开来,曾经历过分别的人,大概也会感同身受吧。
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首送别诗,是王昌龄送别友人辛渐所作,但这首诗不单单只是送别友人的伤感,还传达了诗人坚持操守的信念。
芙蓉楼送辛渐
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君授业】
热烈掌声有请我们今天的诗君—蒺藜。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是一组送别诗,共有两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是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叙述送客的时间、地点、环境,诗中着一“夜”字,可见诗人整宿难眠。寒雨仿佛与江流一道在夜晚降临润州,早晨在江边的芙蓉楼上与客饯别,感觉自己恍如身旁浩大水面上显得形单影只的楚山。
三四两句则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冰雪操行: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起我的近况,请您一定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无瑕的玉壶中一般。
诗中那笼罩着整个江天的苍茫秋雨,渲染出诗人送别时惆怅萧索的心境,而孤峙于江天风雨中的楚山又和冰心、玉壶等意象相互生发,使人联想到诗人那玉洁冰清的高尚情怀。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中,使得全诗浑然天成,余韵无穷。
此诗应写于王昌龄任江宁丞期间,诗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乃千古名句。历代也有多首含有“冰心”“玉壶”的诗。而王昌龄的这一名句,则冰心玉壶互相映发,一片晶莹,又不用任何说明性的理念文字,相比之下无疑生动含蓄得多。
清俞陛云在其《诗境浅说续编》中认为,“此诗自明高志,与送友无涉”。而更多的人则认为这一句有表白心迹之意。尽管如此,将这蕴藉空灵的美好诗句给读成了决心书或申诉状,未免有煞风景,但却很有可能确是他坚持操守、不同流合污的真诚表达。
据《资治通鉴》《后村诗话新集》等书记载,安史之乱中王昌龄弃官家居,被刺史闾丘晓杀害。和他前此遭遇贬谪一样,理由语焉不详。后闾丘晓为河南节度使张镐“杖杀”。闾丘晓被谁而杀也有不同记载。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严黄门》记载的是,为王昌龄报仇的是高适。
但不管是哪位为王昌龄报仇,千年之下读来,仍令人毛发俱张,倍感快慰,直欲“满饮一大白”。
【传道解惑】

诗宝
诗君好,芙蓉楼是在哪里呀?
诗君
诗人与辛渐饯别的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江南道一·润州》记载:“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诗宝
诗君,听说王昌龄二次被贬?
诗君
我们知道,王昌龄一生曾因不拘小节,两次遭遇贬谪:第一次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第二年北归,经襄阳与孟浩然相聚,并于这年冬出任江宁丞;几年后又一次被贬为龙标尉,李白为此还写下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名作。这也是世人称王昌龄为“王江宁”“王龙标”的由来。但面对无端泼向自己的诬蔑毁谤,王昌龄其实早已有所洗刷,这就是他请辛渐向洛阳亲友所转告的:他王昌龄胸襟磊落,心地光明,“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宝
谢谢诗君,受教啦!
【领学团斗才】
大师姐:作诗一首。
浣溪沙·效花间体
度影宝蟾过画梁,秋深寒锁鹊桥霜,凤屏已卸寿阳妆。
粉靥羞开人倚玉,眼波初动雪凝香。昨宵清梦别思长。
龚师兄:作诗一首。
赠蓝莲花先生
儒雅翩翩博士杨,
胸怀似海海无疆。
醉看三尺腰间剑,
常得琅环一瓣香。
兰师兄:作诗一首。
送故人
霜钟出深寺,浊酒上高楼。
世事不如意,今朝一醉休。
山风催落叶,江水逐行舟。
一别伤心地,天涯岁月愁。
【每天加两首,更上一层楼】
芙蓉楼送辛渐
其二
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
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青门柳
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
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
长条折尽减春风。
诗友秀秀秀今天要晒的是学诗九班和一班诗友的作品。
窗花
长春-吉祥
仙家着意绣琼花,
夜半无声巧织纱。
玉叶银枝同水色,
冰峰雪岭共烟霞。
依稀入梦三春境,
飘渺萦香百姓家。
莫道人间风物好,
闲偎炉火煮诗茶。
题画
潇湘夜雨
竹舞秋风淡淡随,
伊人作画送愁眉。
思君不语何相寄,
一管箫声两泪垂。
预告
明天学的是《出塞》。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原创出品
诵读:孙越
声音:范雨婷 晨亮(诗友)
编辑:金娅倩 李梦玲 谷朋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