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增下放财力150亿元!广州五大措施增强区级财政保民生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注

12月21日,记者从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的方案》(下称“方案”)已于近日印发,方案在财政收入增量上做文章,在招商引资、培植税源方面加大激励力度,进一步下沉财力,均衡各区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据静态测算,预计市对区将年均新增下放财力约150亿元。方案内容具体有哪些亮点?一起来看看。

方案关系到区域间财力均衡
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

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涵盖收入范围划分、支出责任界定、区域间财力均衡等内容的市、区政府间财政关系。也就是说,财政管理体制是财政收入如何划分的依据,而财政收入划分又跟事权有关系,干什么事就给多少钱。

目前广州市正执行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最早出台于2006年,并在2010年、2012年两次进行调整和完善,该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已于2016年底到期。因此广州市在2016年启动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方案制订工作,最终形成方案并于近日印发执行。

广州市财政局局长陈雄桥表示,新方案在延续上一轮体制框架的基础上,以“保基本、强激励、理顺事权财权”为思路,在增量上做文章,在招商引资、培植税源方面加大激励力度,进一步下沉财力,均衡各区发展,为推动广州市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支持区解决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困难

陈雄桥介绍,方案将从5个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1、加大对老城区的补助

一是对于部分历史包袱较重的老城区,比如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等,受产业发展等因素制约,财政收入增长较慢,因此方案加大对这些区的补助。


荔湾老城区,恩宁路。广州日报记者 廖雪明 摄

2、加大部分城郊接合区的补助

同样地,对于白云区、番禺区等部分城郊结合区,常住人口较多、社会管理压力较大,同样受地理空间、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等因素制约,财政收入增长较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存在一定困难。方案对这部分区亦加大补助。

通过加大上述两方面的补助,将增强区级财力,将促进区域间财力均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增强其解决群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困难的财力支撑。

3、对市生态功能保护区给予专项补助

此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提出每年对市生态功能保护区给予专项补助,比如从化区,从财政管理体制上固化对生态保护系统的投入。


广州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广州日报记者 邱伟荣摄 

4、对城市维护建设实行定额补助

而对城市维护建设任务较重的区,比如海珠区、荔湾区、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等,每年实行定额补助,以提高各区城市维护建设水平,共同推进环境治理,打造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5、提高区对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比例

再者,方案提出在土地出让收入分配上,市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区的收入让渡,提高区对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比例,增强区级重点项目资金保障能力,加快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

此举旨在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加大财力下沉的力度,充分调动各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区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预计年均新增下放财力约150亿

为了充分调动各区积极性,协助各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支持各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财政局亦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下沉财力:

一是加大对区级政府招商引资工作支持力度,鼓励各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是提高对区的税收增量返还比例,共同做大收入蛋糕;

三是延续对国家级开发区及产业园区的财政扶持,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四是降低对特定区的财力集中力度。特定区的可支配财力增加,将有助于各区开展产业扶持。

另外,为全面落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建设方案,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支持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方案延续对南沙自贸区有关财政扶持政策,以促进自贸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服务机制加快完善,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做好政策试验准备。

南沙横沥岛尖(图据e南沙)

据静态测算,预计市对区将年均新增下放财力约150亿元。“这只是根据2016年数据进行的静态测算,动态来看,收入蛋糕越大下放财力将越多。”陈雄桥对记者补充道。

将根据安排做好“财随事转”

陈雄桥表示,下一步市财政局将向各区做好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宣传工作,财力下沉以后各区要统筹好区域内财力安排,规范财政收支活动。

此外,市财政局还将会同各职能部门,按照“成熟一个、推动一个”原则稳妥推进市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根据中央、省、市主要领域改革完成时间,结合省下放事权改革安排,按照“财随事转”的原则,做好事权下放后相应财力划转和保障。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何颖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