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陆出版行业的整体境况不能算好,但社科类图书,尤其是其中的世界史类图书却给人一枝独秀之感。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中,世界史图书的出版状况几乎是呈井喷之势,更不用说还有许多因故推迟出版的重磅图书。此外,在一海之隔的宝岛台湾,广场、八旗、时报等出版机构也在不断地给中文读者带来惊喜。 你读到的那些历史畅销书都是谁写的? 文学作品可以大致分为生怕一般人看不懂的类型文学和生怕一般人能看懂的纯文学两类。总体来说,衡量一个类型小说作家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指标一般是其作品的销量,而另一种作家则更会为作品的专业技巧或有无文学史意义而感到骄傲或羞愧。 与这种分野类似,历史类图书的作者也大略可以分为学术向的“historian”(历史学家)和知识普及向的“writer”(历史作家)两类。今年大陆世界史类图书出版的一大特点,就是有更多“writer”(历史作家)的作品被引进。 作家写的历史作品或许缺少历史学家那样重大的学术价值,却同样重要。他们往往没有高校的教职,身份有可能是《纽约时报》或者《卫报》的大牌记者,也可能是某个我们看过的BBC纪录片的解说员。他们具有高超的非虚构写作能力,知道什么样的写作可以让普通读者有过瘾的阅读快感,也一般比书斋里的史学家更能把握读者的兴趣所在。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普通读者历史兴趣的产生、培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都在更大意义上是拜他们所赐的。 “英语世界的豆瓣网”goodreads颇能代表英美一般读者的阅读偏向,与更多代表学界、文化圈趣味的沃尔夫森奖、费正清奖、坎迪尔奖获奖名单或经济学人榜单等决然不同,这份goodreads2017年最佳历史&传记类榜单中几乎全部都是“writer”(历史作家)的作品。Goodreads的年度榜单很能反映英美一般读客的口味,今年历史&传记类图书榜单网址为:https://www.goodreads.com/choiceawards/best-history-biography-books-2017 榜单中书籍题材的美国趣味过于浓厚,但其中有本书相当特别,即Mike Duncan的The Storm Before the Storm: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the Roman Republic(风暴之前的风暴)。Mike Duncan是欧美著名的历史播客(podcast)播主,此书不仅概述了罗马共和政体的形成历程,而且对于生活在经济日趋不平等、政治日趋极端化、人类的野望也愈发残酷无情的现代政治阴影中的人们有着不小的借鉴意义。但与图书的内容相比,作者的身份显然更有值得玩味。作为在欧美影响巨大的新媒体形式,播客的社会影响力巨大,大陆也已经引进过一套播客博主的图书。拉尔斯•布朗沃思是历史播客“拜占庭十二帝”的播主,中信出版社今年开年时就已经把他的欧洲中世纪三部曲(《维京传奇》、《诺曼风云》、《拜占庭帝国》)出齐,而且引起了不小的热度。 两套历史播客播主趣味盎然的作品: The Storm Before the Storm和《欧洲中世纪三部曲》 有些“writer”的作品以往虽然引进过,却只包含其最有畅销潜质的作品。西蒙•蒙蒂菲奥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无论在欧美还是中国都是现象级畅销书,耶路撒冷史几乎是世界史所有板块里最厚重,也是最传奇的。但蒙蒂菲奥里对于俄罗斯历史显然更为了解,他大部分的作品主题也都与之有关。今年他的《青年斯大林》和《罗曼诺夫皇朝》终于陆续出版,不仅如此,甲骨文图书已经公布他们还有出版蒙蒂菲奥里以及其他writer世界历史小说的计划。 《青年斯大林》和《罗曼诺夫皇朝》 热销的中国史小说很常见,但世界史类小说却几乎没有,这大概是因为以前国内没有足够大的对世界史有兴趣的读者群。如果读者对正经的世界史著述本身都缺乏兴趣,更是很难教人想象他们怎么会对以历史为背景的虚构小说有兴趣了。读客今年出齐的畅销图书世纪三部曲已是其中少有的例外,其他著名的世界史背景小说如《时间的女儿》、《玫瑰的名字》等等其实主要都是作为推理、谍战等类型小说乃至纪实文学出版的,社科图书出版机构更是很少会考虑出版虚构小说。从甲骨文又开风气之先的出版规划中,我们也可隐约感觉到时下中国世界史读者规模的扩大。 砖头般的学术著作也可以是畅销书! 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学人,对那套巨著的价值,再高的评价恐怕都不为过。除此之外,三联、北大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等出版机构也出版过不少社科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往往有枯燥呆板的嫌疑,它们大都由专业的历史学者(historian)写就,普遍在相关专业领域享有盛名,虽然对一般读者来说阅读消化的难度很高,却普遍比作家(writer)的著述更具含金量。 市场化的出版机构过去往往不太愿意触碰相关题材的图书,近年来有了令人欣喜的转变。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日后将有更多出版机构出版兼具学术价值和通俗性的好书。更何况相较国内的学者来说,欧美的大学者在写作时也更注意对于非专业读者的友善度,有很多作品其实并没有它们看起来那么难读。 不仅如此,由于时下世界各地的信息流通更为通畅,香港、台湾的出版信息也很容易通过网络进入我们的视野。他们的出版题材更为多元化,不少图书的出版速度也比大陆更快。 以今年引进了多部重磅学术著作的海洋史图书为例。上半年,后浪首先推出了林肯·佩恩的巨著《海洋与文明》。如果说传统研究中对于古代船只战舰的发展概述、功能探讨与模型复原仅仅是“名物之学”,那么海洋史的研究对象则几乎包罗万有。 林肯·佩恩今年在中国进行过巡回演讲,他对《海洋与文明》在中国的畅销程度略嫌吃惊。 不难想见,因为海洋史研究对象——海洋的特殊性,海洋史必然与传统的国别史与区域史全然不同,而与时下正热的全球史、整体史关联密切。台湾的广场出版社更是有数本海航史相关图书的出版计划,除《海洋与文明》外,家岛彦一讲述印度洋与地中海交流史的『海域から見た歴史』(《从海域看历史》)也值得关注。 广场出版社的编辑在脸书中晒出了他们海洋史相关图书的出版计划 羽田正主编、小岛毅监修的《从海洋看历史》一书已经于年内出版。两位学者均鼎鼎大名,此书虽是编集,却完整勾勒了千年来东亚海域的几乎所有重要节点,有着不逊于学术专著的完整体系。 年鉴学派集大成者费尔南.布罗代尔可谓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他用了20年时间写就的、130万字的扛鼎之作《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更是永垂不朽的名著。自此以后半个世纪以来,都很少有人敢于下笔写就一部新的地中海史。诺维奇的《地中海史》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库》中翻译出版过。在英语世界,诺维奇(John Julius Norwich)正是那少数几个最顶级的历史作家(writer)之一,其作拼遍布大大小小书店的显眼位置,最畅销的有Four Princes(四王子)、Sicily:An Island at the Crossroads of History(西西里)、A History of Venice(威尼斯史)、Absolute Monarchs: A History of the Papacy(教皇史)等等,《地中海史》也是其中之一。但这本书与它的中文版不同,它更主要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通俗历史读物,与布罗代尔的皇皇巨著并不属于同一性质。 诺维奇主要著作的美国亚马逊页面 正因如此,大卫.阿布拉菲雅的《伟大的海:地中海人文史》格外值得关注。作者是当世研究中世纪西地中海地区最卓越的学者,他对于在地中海上上演过的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繁杂无端的冲突与交流了若指掌,这本足以媲美布罗代尔的巨著在西方也获奖无数,广场比甲骨文更早地推出了这本书的中文版。 顺带一提,Openbook年度好书是台湾地区的图书重要奖项,在获奖的历史类图书中除了优秀的历史作家塔米·安萨里《中断的天命:伊斯兰观点的世界史》一书外,还有瑞秋·劳丹的《帝国与料理:一部关于美食佳肴的全球史》。 瑞秋·劳丹的上一本著作The Food of Paradise(乐园的食物)是获奖畅销书,而这本以历史人类学方法写就的食物史著述试图在全球史的视野下,以帝国的发展为经、料理的变化为纬,“牵涉各种食材的交换与传播、民族对饮食的想象或是社会阶级的变动与饮食的表现”(周惠民序)。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的图书市场上都有着无以计数的美食书,其中有些也打着食物史、美食史的名号,但就视角的独特、话题的有趣、方法的新颖和主题的意义来说,《帝国与料理》都堪称是其中最优秀的之一。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