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巧艺夺天工“燕京八绝”堪当此名

辽一网-华商晨报
![]() |
![]() |
![]() |
2010年12月,北京工美集团出品的花丝镶嵌吉祥观音获2010“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花丝镶嵌,这项曾被誉为“燕京八绝”之首的传统工艺,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依然带给人们那巧夺天工的艺术震撼。 总工艺师厉宝华告诉说:“历史悠久、技法复杂、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工艺,是我们应该极尽所能去保护与传承的。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回归,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 花丝镶嵌·辉煌到衰落 据《文物天地》报道,与景泰蓝相比,花丝镶嵌乏人知晓。 花丝镶嵌工艺在明清两朝步入鼎盛期,入清后,内务府造办处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工艺精益求精,造型设计、品种大为丰富,花丝镶嵌亦不例外,实镶工艺更趋成熟。当时,花丝匠人主要服务于宫廷,这门技艺也被视为皇家工艺。 20世纪70年代是北京传统工艺的巅峰期。那时,北京花丝镶嵌厂职工上千,拥有大批熟练技工和雄厚的研发力量,工艺水平超越清宫造办处,产品畅销东欧地区。1974年,北京花丝镶嵌厂设技工学校,培养了新一代技工。 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巨变,花丝镶嵌出口订单锐减,工厂经营大不如前。加之为了生存,生产者降低材质、精简工艺以适应商品化的市场需求,很多传统技艺濒临灭绝。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工艺美术大师几万元就被买断工龄,失业艺人不得不改行谋生,蹬三轮车,当环卫工,开出租车,继续从事花丝镶嵌者仅50人左右。 花丝镶嵌·王者归来 近年,我国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渐重视。经过专家论证,2007年,花丝镶嵌工艺列入市级重点保护项目,2008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厉宝华等人筹划恢复、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金作工坊应运而生。 获得2010“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吉祥观音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指定传承人程淑美设计、塑型、监制。手工制胎,再手工錾刻,避免了浇铸人像的缺陷,提高了手工錾刻的效率。观音的身体、面部及双手都采用了手工錾刻工艺,有的部位采用了难度更大的花丝镶嵌工艺及錾刻工艺,并点缀了花丝镶嵌独有的点银兰工艺的八宝纹样。 他们努力将花丝镶嵌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金来打造。文化金与首饰金、投资金不同,不能简单的以黄金用量来衡量一件作品的价值,而是应从其设计理念,工艺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考虑。厉宝华坦言,因手工制作,工匠有限,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客观上限制了产量。目前,金作工坊产品的价格与黄金现货行情相差无几,但他深信,既具黄金保值的属性,又有文化升值空间的文化金前景美好。 花丝镶嵌·传承 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花丝镶嵌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厉宝华告诉记者,现在金作工坊里从事花丝镶嵌最年轻的工匠年届不惑,大部分技师是花白头发、戴着花镜的老师傅。 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90年代前,北京从事传统工艺人员数万人,而今,不及十分之一,从事花丝镶嵌者不过百人。而工艺品制造行业的熟练工,月薪在3000至5000元左右,技师年薪10万元至30万元。 当然,除了使金作工坊效益相应提高外,他知道,只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项工艺中来,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多,花丝镶嵌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花丝镶嵌不该被我们这代人遗忘,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艺术不该被遗忘,不该被遗忘的还有很多,可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 花丝镶嵌 应用 《繁花》手包被作为“国礼” 馈赠给各国领导人 在APEC会议期间,彭丽媛特地安排各国贵宾们在颐和园排云殿观赏“燕京绝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花丝镶嵌作为“燕京八绝”之首,受到高度好评。采用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繁花》手包,也被作为 “国礼”馈赠给各国领导人及配偶,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名声再次享誉全球。 花丝镶嵌 匠心独运 明万历皇帝金丝翼善冠 这件1956年发现的明代金丝蟠龙翼善冠,就是让所有人第一次相信神话的所在。金丝蟠龙翼善冠,整重826克,整身由518根0.2毫米的金丝相互缠绕编织而成。细细密密的金色丝线,像轻纱一样薄透,又如蝉翼般轻盈。头冠的顶部还嵌着两条金龙,镂空的龙身,錾刻的龙首,对着中间一颗填丝火焰珠,仿佛只要一声霹雳,大有凌空之势。 复刻品·点翠六龙三凤冠(明) 明朝万历孝端皇后凤冠则是花丝镶嵌的另一种表现,细腻的金丝勾勒着满冠点翠,点翠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折射出不同程度的蓝,仿若晨光破晓时金蓝色的大海,镂空的金龙口吐玛瑙,冠随着人行走而动,金丝点翠,流光溢彩。 复刻品·双鸾衔寿果金簪(明) 这支明代双鸾衔寿果金簪,是明末的巅峰之作。明代花丝镶嵌工艺比前朝更为精细,并讲求生动灵巧。这一对鸾鸟为花丝掐制,金色的羽翼根根分明,小巧的身材饱满灵动。由金丝弹簧所制的连接线,只要稍有微动,鸾鸟便振翅欲飞,栩栩如生。 乾隆金瓯永固杯(清) 这是清代乾隆年的国宝,一樽金瓯永固杯。夯实的金花蔓延在整个杯身,每一朵精心錾刻出的花蕊里,吐露着各色珠宝,它比明代任何一个花丝镶嵌作品都显得足金足贵。 复刻品·累丝银镀金花瓶(清) 清代国力到达顶峰,对于工艺的追求也繁盛至极。其最巅峰的花丝镶嵌作品,是一樽累丝花瓶。它是一樽粗丝与细丝相互搭配的花瓶。凝实的粗丝焕发着光亮,虚幻的细丝则闪烁着哑光。层层叠叠的丝线,弯弯曲曲的金线,无论从哪个角度,仿佛都能感知到这瓶中漫溢的年华。据史料记载,光这一个花瓶,就花去了十多位工匠足足半年的时间。 |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