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历史脱口秀:高枕可以无忧?古人为何偏爱这种枕头

新华社

关注

小小枕头,方寸之间,伴随着我们历经无数春秋。与现代人习惯睡软绵绵的枕头不同,古人似乎特更偏爱枕着硬邦邦的石头或木块入眠,甚至还出现了“高枕无忧”一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古人们对这些又硬又高的东西情有独钟?

◎清凉去热

事实上,古人是分时令使用枕头的,冬用布料,夏用瓷枕。而夏令使用瓷枕,最主要目的就是清凉。据专家研究,人在入睡以后,头部的温度过高,就不容易入睡。古人没有空调、电风扇等高科技来降温,就只能用清凉去热的硬枕帮助入睡。

此外,古代的枕头大多具有清火、安神的作用,文献中也记载了不少用中药配制而成的药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提到“明目枕”,就是一种作为驱头火、明目、医治头昏目眩的非常简易的疗法。

◎“悬头励志”

古人的枕头还有一种称呼,叫作“警枕”。

据历史资料记载,随着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寒门学子为考取功名而刻苦读书,学累了枕着圆木枕眯一会,睡熟了稍微动一下,就会咔擦掉下来惊醒,这和我们现在每天用的闹钟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历史上最励志的枕头属于史学家司马光,据记载,他在编撰《资治通鉴》的时候珍惜光阴,在木头的两头儿坠以铃铛,如果沉睡过去,枕头一动,铃铛就响了,人就醒了,避免自己长睡。

◎保护发型

古代硬枕头大多都是“慰项枕”,不是后脑勺放在上面,而是脖子枕在上面,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到唐代又推崇高大发髻,睡觉时,枕头垫在颈部,可以很好保护发型;到了宋代,发髻中还会插入“贯通”让头发蓬松,配合瓷枕一起使用。

◎有益健康

我国古代有“3寸长寿、4寸无忧”的说法。按现在计量,3寸约9厘米,4寸约12厘米。古代瓷枕的高度也大多在9—12厘米之间。

而科学证明,9—10厘米是最适合的枕头高度,垫了这个硬枕头,颈椎会随着睡觉的时间变得更加前屈,这样的前屈,对于治疗颈椎病是有好处的,有利于保护脊椎。由此看来,古人的“长命三寸、无忧四寸”还是有些道理的。

◎儒家文化

古代人喜欢用硬枕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儒家礼仪文化的体现。古人对自身要求十分严格,要“坐有坐姿,站有站姿”,连睡都要有睡姿,他们认为“枕头硬,才能骨头硬;骨头硬,做人身板才能挺”。

而在我国历代的枕头当中,元朝的陶瓷枕特别高,差不多有20公分,反映了当时人用高枕的习惯,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时人对“高枕无忧“的期盼高过对舒适度的追求。

古人偏爱又硬又高的枕头,推崇“高枕”无忧,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现在看来,为了自己脊椎健康,枕头的高度和软硬还是要把握准一个尺度的,千万不迷恋“高枕无忧”哦!

来源:新华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