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暖流 | 一碗面的温度

中国纪检监察报

关注


新闻回放: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有一家经营了两年多的“爱心豆花面”馆,这家店从开店之初就一直向环卫工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免费早餐,两年来,送出去的豆花面就有1万多碗。老板孙文志表示“会一直送下去”。


环卫工人领到一碗“爱心豆花面”。(图片源自网络)


这一碗面的温度,就是社会的温度。


小小一碗豆花面,不起眼,更值不了几个钱。可就是这样“值不了几个钱的一碗面”,对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的环卫工人来说,就是莫大的幸福和鼓励。


“每天天不亮就出来工作,能吃上这热腾腾的一碗面,啥辛苦都忘了,也更有干劲了。咱得把街道打扫得更干净,让别人看着也舒服啊!”这是当地环卫工人的心声。尤其天凉的时候,这份“雪中送炭”的早餐,更是暖到了人的心坎儿里。


为环卫工人、老年人等免费提供早餐,在面馆老板孙文志的眼里,仅仅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一点小事。也许孙文志不曾想过,就是这份“不起眼”的早餐,温暖了一个群体,更向无数个群体传递着温度。


环卫工人受到一碗面的激励,将城市打扫得分外干净,无数的路人因为美丽的城市又心生美好,迸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和活力,整个城市因此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爱,在大家手中传递,成就了和谐向善的良性循环。


很多人自发的善良,常源于社会的温度。


孙文志不是富甲一方的企业家,也不是声名显赫的慈善家,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受到邻居亲朋帮助。温暖的人情社会,早将关爱他人的种子,种到了孙文志的心里。生活条件稍微宽裕了,孙文志就想着开这么一家爱心餐馆,能给环卫工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就要尽力去做”,孙文志的话很朴实。


小善举,大爱心。身边打动我们的故事还有很多。粽子是亲手包的,5毛一个;蛋饼是自己做的,5毛一个。浙江衢州的毛师花奶奶,在当地一小学附近卖早餐24年,从不涨价,为的是让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能吃得饱。江苏南京一位叫崔传面的老人,自1997年开始摆“爱心茶水摊”,为来往的路人免费供应茶水,一摆就是20年……


无数善意的涓涓细水,汇聚起奉献的磅礴暖流,这个世界就会拥有更多的深情与爱意。


爱是互相的,是可以传染的。“大家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孙文志笑着说,“我自己也经常被感动。有村里来的老人吃了我店里的豆花面后,把自家种的杨梅、蔬菜带给我,像走亲戚一样;有的残疾人为表示感谢,主动帮助店里收拾餐具……”孙文志在送出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加珍贵的东西。


正所谓“不以善小而不为”。做好事、行善举,本就在举手投足之间,绝非有些人认为的那样“高大上”,也并不是非要具备一定能力才可以去帮助他人。能力有强弱,但爱心不分大小。和谐文明的社会里,精神富足比物质富足更加可贵,关爱与奉献,理应成为“标配”。


向往美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之于你,之于我,之于每个人,不如就从自身做起。人人奉献出一点爱,美好的生活之于我们,就无限靠近。(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赵美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