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利科是马克龙政府的官方哲学家吗?
今天,人们试图臆造出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哲学家保罗·利科之间完美的师承关系。马克龙的一部分也许“来自”利科,但那其中并不包含社会主义。在竞选期间,马克龙的确说过自己“既是右派,也是左派”,然而目前的经济和税收政策却显然带有更多旧银行家的印迹。
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
在左派中,哲学家保罗·利科算是不太教条的,但他仍然强调:批判资本主义这一制度是当务之急。
保罗·利科是马克龙政府的官方哲学家?不知道曾经写下《批判与信念》的哲学家本人会怎么想。
年轻的马克龙认识保罗·利科是经弗朗索瓦·多斯(François Dosse)引荐的。这位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近日出版了一本新书《哲学家与总统》(法国Stock出版社,2017年),旨在阐述二人的相识对共和国现任总统意义重大,影响到他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施政方针。
弗朗索瓦·多斯(François Dosse)的新著《哲学家与总统》(法国Stock出版社,2017年)
在马克龙身上看利科,我们能观察到哪些吻合点,他又学到了哪些的理念呢?首先,两人都强调意志,强调把权力看作(“有能之士”的)行动能力,而不单单是统治支配的力量,强调“亲善”在民主对话寻求妥协中的积极价值……利科所提出的政治命题,以民主主义的形式,寻求在“共存的水平面”与“权力的垂直线”之间找到穿插的关节点(见《论公正》第二部)。马克龙所担当的垂直线角色和利科一样都来源于马基雅维里,还借鉴了一些马克斯·韦伯的思想,将政治视为个人行为,合理地借助个人魅力。
马克龙的一些涉及民族历史的言行,也同样呼应了由他协助利科编撰的著作《记忆·历史·遗忘》。以“必要的记忆重建工作”为主题,承认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或德国占领期间所犯下的罪行,拒绝淡化民族历史中的罪恶,将当下融入到悠久历史中,这段历史既包含中世纪基督教,也有启蒙思想与大革命,这些都回应了保罗·利科的思想。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上据理力争和细致剖析的辩论习惯,用“与此同时”来开辟新的视点,对极权主义的批判态度,以及以自由为先的艾伦·利普哈特式的民主思想。
以上这些都没毛病,但是别忘了,有一件事构成了哲学家与总统最大的差异:据我所知,保罗·利科从来没有否认过他属于左派、拥护社会主义;而前进党(En marche)的创始人马克龙却始终都在同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遗产划清界限。在竞选期间,他的确说过自己“既是右派,也是左派”,然而目前的经济和税收政策却显然带有更多旧银行家的印迹。
大刀阔斧的劳动法改革为了维护雇主利益,削减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完全(或部分)取消巨额财产税与降低社会保障住房补贴结合,使得政府在税收上无耻地倒向富人。
诚然,保罗·利科与米歇尔·罗卡尔(密特朗时期曾任法国总理,1993-94年任社会党第一书记)走得很近,又伴随着《精神》月刊(Esprit)一路走来,他应该属于左翼中不那么教条主义,不会把右翼看成“邪恶之源” 的那一派,他认识到政治自由主义的价值,不会与任何形式的市场水火不容。但在《精神》月刊1991年1月号刊载的他与米歇尔·罗卡尔的对谈中,保罗·利科已经明确地意识到,由于完全依附于资本主义,左派正面临分崩离析的威胁:“批判经济管制的时代已经终结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批判资本主义这一将商业财富等同于全部社会财富的制度。”早在1980年代初,同样发表在《精神》月刊的一篇与彼得·肯普(丹麦哲学家、政治活动家)的对谈中,利科已经将同类疑问与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联系起来:“我个人觉得必须要通过追溯所有的源头和渊源来重置社会主义。马克思当然是最伟大的社会主义之父,但他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尤其是不同的政权形态并不取决于所有制这一点,是必须要去深思的。”而到了1994年,他又在《人道报》(Humanité)的一篇访谈中表达了对多数民主制的担忧:“现在有太多满足现状的人,多到足以让政权交替的重心不再落在弱势群体身上,我对此深感忧虑。”(上述对谈收录在保罗·利科:《哲学·伦理·政治》,Seuil出版社,2017年版。)
这些质疑到了马克龙那儿,我看真的没剩下什么了。关于这一点,米歇尔·罗卡尔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的话颇不留情。米歇尔·罗卡尔于2016年6月23日在法国《观点》周刊(Le Point)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们的左派是最守旧的》。谈到两位现任政府首脑——内政部长曼努埃尔·瓦尔斯与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他指出:“他们不曾有机会从源头上去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曾有过广阔的国际维度,代表了一种社会模式。作为社会党人,我年轻时去过瑞典、荷兰和德国,去了解这个党派在那边如何运作。而可怜的马克龙对这些一无所知。承载一种共同历史的意识,在过去是让我们团结一心的粘合剂,如今却早已消失了。”
从这点看来,处理社会主义危机确实已经大大超出了马克龙的范畴。然而,鉴于今天人们试图臆造出保罗·利科与马克龙之间完美的师承关系,我不得不提醒大家那缺失的重要一环:马克龙的一部分也许“来自”利科,但那其中并不包含社会主义。
本文作者让-克劳德·莫诺(Jean-Claude Monod)是法国哲学家、电影导演,现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胡塞尔档案馆主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教授,曾率先在法国引入德国哲学家汉斯·布鲁门贝格(Hans Blumenberg)的思想,掀起了围绕“世俗化范式”的争论。主要著作有:《世俗化与政教分离》,PUF出版社,2007年;《领袖政治:何谓民主制下领导人?》,Seuil出版社,2012年;《世俗化之争:从黑格尔到布鲁门贝格》。莫诺还曾于2003年于作家让-克里斯多夫·瓦尔塔(Jean-Christophe Valtat)合作执导了有关神经病理学家夏尔科与其歇斯底里症患者的电影《奥古斯汀》。杜甦编译。
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
在左派中,哲学家保罗·利科算是不太教条的,但他仍然强调:批判资本主义这一制度是当务之急。
保罗·利科是马克龙政府的官方哲学家?不知道曾经写下《批判与信念》的哲学家本人会怎么想。
年轻的马克龙认识保罗·利科是经弗朗索瓦·多斯(François Dosse)引荐的。这位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近日出版了一本新书《哲学家与总统》(法国Stock出版社,2017年),旨在阐述二人的相识对共和国现任总统意义重大,影响到他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施政方针。
弗朗索瓦·多斯(François Dosse)的新著《哲学家与总统》(法国Stock出版社,2017年)
在马克龙身上看利科,我们能观察到哪些吻合点,他又学到了哪些的理念呢?首先,两人都强调意志,强调把权力看作(“有能之士”的)行动能力,而不单单是统治支配的力量,强调“亲善”在民主对话寻求妥协中的积极价值……利科所提出的政治命题,以民主主义的形式,寻求在“共存的水平面”与“权力的垂直线”之间找到穿插的关节点(见《论公正》第二部)。马克龙所担当的垂直线角色和利科一样都来源于马基雅维里,还借鉴了一些马克斯·韦伯的思想,将政治视为个人行为,合理地借助个人魅力。
马克龙的一些涉及民族历史的言行,也同样呼应了由他协助利科编撰的著作《记忆·历史·遗忘》。以“必要的记忆重建工作”为主题,承认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或德国占领期间所犯下的罪行,拒绝淡化民族历史中的罪恶,将当下融入到悠久历史中,这段历史既包含中世纪基督教,也有启蒙思想与大革命,这些都回应了保罗·利科的思想。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上据理力争和细致剖析的辩论习惯,用“与此同时”来开辟新的视点,对极权主义的批判态度,以及以自由为先的艾伦·利普哈特式的民主思想。
以上这些都没毛病,但是别忘了,有一件事构成了哲学家与总统最大的差异:据我所知,保罗·利科从来没有否认过他属于左派、拥护社会主义;而前进党(En marche)的创始人马克龙却始终都在同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遗产划清界限。在竞选期间,他的确说过自己“既是右派,也是左派”,然而目前的经济和税收政策却显然带有更多旧银行家的印迹。
大刀阔斧的劳动法改革为了维护雇主利益,削减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完全(或部分)取消巨额财产税与降低社会保障住房补贴结合,使得政府在税收上无耻地倒向富人。
诚然,保罗·利科与米歇尔·罗卡尔(密特朗时期曾任法国总理,1993-94年任社会党第一书记)走得很近,又伴随着《精神》月刊(Esprit)一路走来,他应该属于左翼中不那么教条主义,不会把右翼看成“邪恶之源” 的那一派,他认识到政治自由主义的价值,不会与任何形式的市场水火不容。但在《精神》月刊1991年1月号刊载的他与米歇尔·罗卡尔的对谈中,保罗·利科已经明确地意识到,由于完全依附于资本主义,左派正面临分崩离析的威胁:“批判经济管制的时代已经终结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批判资本主义这一将商业财富等同于全部社会财富的制度。”早在1980年代初,同样发表在《精神》月刊的一篇与彼得·肯普(丹麦哲学家、政治活动家)的对谈中,利科已经将同类疑问与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联系起来:“我个人觉得必须要通过追溯所有的源头和渊源来重置社会主义。马克思当然是最伟大的社会主义之父,但他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尤其是不同的政权形态并不取决于所有制这一点,是必须要去深思的。”而到了1994年,他又在《人道报》(Humanité)的一篇访谈中表达了对多数民主制的担忧:“现在有太多满足现状的人,多到足以让政权交替的重心不再落在弱势群体身上,我对此深感忧虑。”(上述对谈收录在保罗·利科:《哲学·伦理·政治》,Seuil出版社,2017年版。)
这些质疑到了马克龙那儿,我看真的没剩下什么了。关于这一点,米歇尔·罗卡尔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的话颇不留情。米歇尔·罗卡尔于2016年6月23日在法国《观点》周刊(Le Point)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们的左派是最守旧的》。谈到两位现任政府首脑——内政部长曼努埃尔·瓦尔斯与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他指出:“他们不曾有机会从源头上去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曾有过广阔的国际维度,代表了一种社会模式。作为社会党人,我年轻时去过瑞典、荷兰和德国,去了解这个党派在那边如何运作。而可怜的马克龙对这些一无所知。承载一种共同历史的意识,在过去是让我们团结一心的粘合剂,如今却早已消失了。”
从这点看来,处理社会主义危机确实已经大大超出了马克龙的范畴。然而,鉴于今天人们试图臆造出保罗·利科与马克龙之间完美的师承关系,我不得不提醒大家那缺失的重要一环:马克龙的一部分也许“来自”利科,但那其中并不包含社会主义。
本文作者让-克劳德·莫诺(Jean-Claude Monod)是法国哲学家、电影导演,现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胡塞尔档案馆主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教授,曾率先在法国引入德国哲学家汉斯·布鲁门贝格(Hans Blumenberg)的思想,掀起了围绕“世俗化范式”的争论。主要著作有:《世俗化与政教分离》,PUF出版社,2007年;《领袖政治:何谓民主制下领导人?》,Seuil出版社,2012年;《世俗化之争:从黑格尔到布鲁门贝格》。莫诺还曾于2003年于作家让-克里斯多夫·瓦尔塔(Jean-Christophe Valtat)合作执导了有关神经病理学家夏尔科与其歇斯底里症患者的电影《奥古斯汀》。杜甦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