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震惊了!石家庄城市路网竟然和70年前的这些“线”相关……

燕赵都市报

关注

编者按

公元1947年11月12日11时,经过人民解放军六昼夜奋战,华北重镇石家庄宣告解放。斗转星移,于今已70年了。70年来,英雄的石家庄从硝烟中挺起身姿,成为华北乃至全国版图上一个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并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下,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70年沧桑过去,回到“解放”那个时空原点,我们发现,尽管岁月飞逝,不变的仍是当初的激情与信念。历史的温度,在触摸中依然温热、依然烫手。


9月12日起,燕赵都市报全面启动纪念解放石家庄70周年大型报道。“继往”正是为了“开来”,我们希望,在追忆、抚摸英雄时代波澜壮阔画卷的同时,服务于当下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城市。


今天刊出的是第四篇 ↓↓↓


在解放石家庄战役示意图上,

里里外外的几个环形,

像极了今天石家庄地图上的一环、二环、三环。

其实,1947年的石家庄

只是个方圆60华里的小城市,

这几条弧线是国民党构建的

外市沟、内市沟等环形防御体系。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

这些已经消失的“封锁线”,

正是石家庄城市轮廓的“雏形”。

当年的外市沟西北段

几乎就是如今的西、北二环,

而现在的和平路、裕华路、

建设大街、维明街等主干道,

差不多就是当年内市沟的所在地。



突破内外市沟示意图。


“铁打的云盘山”成了城中村

行走在丰收路上,村民们会告诉你,解放石家庄时,这里曾是核心工事“云盘山”所在地,丰收路就是从当年的云盘山穿行而过,而小沿村就在云盘山旁边。


云盘山其实是一个高出地面15米的大土堆。1947年解放石家庄战役打响时,这里是石家庄市外的制高点。国民党军在云盘山上修筑了坚固的工事,有200多人在此据守,四周挖了深4米多、宽六七米的沟壕,有十几个水泥碉堡,被称为“铁打的云盘山”。


攻占云盘山(资料图)


说起强攻云盘山,小沿村的村民们会七嘴八舌地告诉你:我军攻打云盘山时,山上有很多碉堡,山顶上的庙里也有国民党兵把守。云盘山上还有地道,一直可以通到大石桥下国民党军队的指挥部。


“云盘山的具体位置应该是在村东侧靠南一点的地方。”小沿村村民鲍老模糊地记得,当年国民党兵突然拆走了小沿村许多村民家中的门板,扛到云盘山上搭工事。


1947年11月8日6时,随着一声山崩地裂般的巨响,敌人还没反应过来,我军的突击队已经率先攀登上去,很快一面红旗就在云盘山顶飘扬……


解放以后,村民们不断从云盘山处取土,有的单位还建起了砖窑。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这里兴建了厂房,云盘山残存的“土疙瘩”被彻底推平了。


二环路沿线曾经布满“哨卡”

攻取云盘山后,解放军正式向第一道防线外市沟发动了进攻。在战地记者林放的记忆里,攻打外市沟场面非常壮观,炮兵向外市沟前沿和纵深阵地发起轰击,敌人的防御工事顿时笼罩在硝烟中,我军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沿着交通壕发起冲锋。


“外市沟是最长、最外围的一道防线,周长约30公里,宽约6米,深约7米,沟外沿设有鹿砦、铁丝网和布雷区,沟内设有高堡、伏堡1000多个,还设有电网。环形区内还有环城铁路,6辆铁甲列车昼夜不断地巡逻。”解放石家庄战役打响时,20岁的邢燕作为向导参加了战斗。在他的印象中,外市沟犹如一条巨蟒,蜿蜒盘踞在石家庄近郊四周,沟外一马平川。


当年云盘山旁边的小沿村现在全是楼房。


槐底村的程金玉老人对当年遍布外市沟的十几个哨卡印象深刻。“外市沟周边几乎全是村子和农田,休门、槐底、振头、吴家庄、义堂、花园村、范村、元村等附近都有哨卡。”当时每个哨卡边都设有吊桥、炮楼和哨台,有士兵把守。所谓吊桥,其实就是一块宽3米左右、长6米左右的大木板,白天横架在沟上,市民进出必须接受搜身检查。


休门、槐底、义堂、范村、元村,当年外市沟边的敌军据点,如今早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外市沟周边的村庄,都已成了城中村。“原来的外市沟西边和北边,其实就是今天西二环和北二环附近,而东边和南边其实就是今天的体育大街和槐安路。”很多老石家庄人说,当年外市沟其实已经画出了今天石家庄二环路的雏形。


二环路沿线城中村里的老人们依稀还记得外市沟的模样,纷纷感慨着“变化太大了”。


内市沟圈出的商业发祥地

突破了外市沟,虽说是进入了石家庄,但与城区还有一定距离,内市沟才是石家庄城区的真正防卫线。内市沟虽然比外市沟要小,深度和宽度也都稍差一些,但防卫却是最严密的。


“内市沟长18公里左右,宽、深约5米,除了外市沟的装备,内市沟内缘还布满了尖桩、铁丝网、挂雷等障碍物,碉堡较外市沟浓密了数倍,还多了很多小炮楼,很难靠近。”邢老说,除此之外,内、外市沟之间的中间地带,像振头镇、西里村、西焦村、北焦村、柏林庄等各村庄,也都筑有坚固工事,变成了重要支撑点。


如今的和平路高架桥。


如今,距离当年内市沟最近的和平路、裕华路、建设大街、维明街都已成为城市的主干道。当年从内市沟中间穿插而过的中山路,早已成为足以影响和掌控整个石家庄商业命脉的重要轴线。


“60年前的石家庄,现在的一环外就是郊区了,而现在三环都通车了。”邢老感慨地说,现在影乐宫、河北医大二院所在地,60年前都还没人居住。影乐宫旁边的小胡同就是当年内市沟的边缘,而当年紧靠内市沟北边的北兵营,大概就是现在的军械学院所在。


沿着和平路、裕华路、建设大街、维明街走上一圈,当年的城市边缘如今已经很难感受到了。


钩沉
千军万马的“地下运动”

1947年11月8日,解放军正式向外市沟发动进攻。


石家庄地处平原地区,为了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突破外市沟,11月6日夜间,土工作业就已开始。各进攻部队都以第一梯队构筑进攻阵地,以第二梯队挖掘进攻阵地的交通壕,民兵、民工则挖后方交通壕。后来的淮海战役基本上也是沿用了这一方法。


土工作业改变地形(资料图)


“听说要打石家庄了,附近解放区的老百姓纷纷自动赶来,帮助战士们构筑工事。”据邢老回忆,6日晚上下起了雨,但大家还是一直挖到了深夜十二点。经过一天两夜的土工作业,8日清晨,我军每个团都有两三条长约5公里的交通壕,战士和马匹转到地下,敌人的火力和飞机难以发挥作用。

除了挖壕,还要填沟。槐底村的蒋二黑老人曾介绍,国民党占据石家庄时,逼迫各村挖了围村沟,让解放军即使攻破了外市沟,军用物资也很难大批运进来。11月9日开始,蒋二黑和村里38个青壮年自带工具去填外市沟。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把这段外市沟填平了,保证物资顺利运往前线。


在向内市沟防线发动总攻前夕,司令部决定让千军万马继续从事“地下运动”。一夜时间,一马平川的开阔地底下就埋藏了千万把“尖刀”。“当时,数不清的掩体和纵横交错的堑壕、交通沟满布于内、外市沟之间纵深2000米的开阔地上。各主攻团还在距离内市沟60米处挖掘了坑道,直达内市沟外壁,并构筑了装药室,完成了内部爆破的准备。”蒋二黑说,那些晚上,敌人的探照灯不停晃动,不时有枪弹从头顶飞过,他第一次真正有了上战场的感觉。

来源/燕赵都市报

记者/杨佳薇

摄影/史晟全

编辑/谭悦


推荐阅读:

1、她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解放和新生!70年前攻下这道防线后,尖刀连仅剩8人!

2、70年沧桑巨变,关于石家庄这条路,你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3、惊呆! 70年前,石家庄最好最“有钱”的房子竟在这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