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动物表演的马戏团将迎来世界末日?
9月1日,广州动物园动物行为展示馆正式闭馆,永久停止了长达24年的动物表演。该馆曾累计为一千多万人次提供现场表演,但随着保护动物呼声日益高涨,园方遂按计划,在与杂技团租赁合同届满后,宣布永久停止动物表演。
广州动物园结束24年的马戏表演,参加表演的动物们都经历过什么?
恰逢8月底,一则发生在马戏团的意外事故也激起人们对动物处境的关注,舞台中间的驯兽师被发怒的老虎扑倒,其他驯兽师发现后立即操起大棒猛烈攻击老虎,终于将发怒的老虎制服,台下目睹了全过程的观众们无不目瞪口呆。事后被攻击的驯兽师表示“啥事没有,演出照常进行。”但据了解,这只老虎在很短的时间内三次登场表演,在第二次登场时已经显露不耐烦的情绪,对驯兽师的吩咐执行的不到位,第三次登场时才变得暴躁,几次张开大口做出攻击的姿势。
动物表演一直以来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许多表演动作对于动物来说都痛苦不堪,长期表演的海狮会患皮肤疾病、长肉瘤得眼病,用于马戏表演的老虎牙齿会被磨平甚至拔掉,大象会一直被铁链锁着忍受孤独、饥饿和毒打。抵制动物表演的声音越来越多,许多国家已经明文禁止。
这种压抑动物天性、取悦人类的表演方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受到欢迎?被用于表演的动物们又经历了什么?
马戏团和动物的渊源
马戏团起源,有种种说法。有人说,马戏源于古罗马时代的斗兽场,当时有“只有面包和马戏”才能使罗马人快乐的说法。而马戏一词在中国,初见于汉桓宽的《盐铁论》,专指驯马和马上技艺。
1768年,退役骑兵上士菲利普·阿斯特利在伦敦创办的一所马术学校,除了表演马术,还组织杂技、魔术和小丑表演助兴,初具马戏团的雏形,演出中的动物表演仅限于马术,而且是以人的表演为主,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马戏团。
菲利普·阿斯特利最早创立的现代马戏表演场所
早期马戏团表演对动物的要求并不高。与猫科动物同笼和伸头入口的表演,鳄鱼、眼镜蛇之类的爬行动物都能完成。亲吻狮子利用的是训练者与狮子建立的信任关系,与爬行动物的危险互动利用的是它们的感知缺陷,鳄鱼根本不知道嘴里有东西可咬。
在泰国,有表演者将头伸进鳄鱼口中时遭到袭击,原因是他不慎将汗滴流到鳄鱼嘴里,被其发觉。
大象是动物中的佼佼者,能记住的指令可以达到 50 多条。马的记忆力稍差,舞台上的驯兽师经常要重复三四次指令,才能让马想起来该做什么动作。在鸟类中,智商较高的金刚鹦鹉、鹅能玩滑梯,还能围绕着一个绳环来回飞行。
演出内容越复杂,需要的训练次数就越多。高昂的训练成本,促使驯兽者选择更长寿的动物,以提高训练的回报。寿命达 80到100 岁的金刚鹦鹉和 60到70 岁的大象,都很受马戏团青睐。其他常见表演动物如狮子、老虎、海狮等也能活大约三四十年。
长寿动物的另一个好处,是它们的幼儿期往往也更长,而幼儿期是训练动物的最佳时期。在动物园里,动物饲养员不允许接触一岁以上的大熊猫和半岁以上的狮子、老虎。唯一例外是大象,成年后也可以接触并进行表演培训。
除了记忆力好、情绪稳定、寿命较长外,动物还需擅长模仿人类。
在各物种的表演中,熊、老虎、狮子等动物以后脚直立、倒立、甚至挥舞前脚打招呼的表演总是最受欢迎。而总体来说,肉食动物具有更为灵活和强健的四肢,在表演上更具可塑性,因此肉食动物和四肢较灵活的杂食动物更受偏爱。像猪这样身体庞大难以直立的动物,就很难成材了。
最易训练出成果的,莫过于灵长类、大型猫科动物和熊科动物,除此之外四肢灵活的只有大象。
除了模仿直立、挥手外,动物如果能在台上表现出人类专属的高度协作精神,也能给观众带来不小震撼。19 世纪迈尔斯马戏团的演出中,7 头狮子在台上动作整齐一致,极受观众欢迎。其他如老虎骑马、猴子骑象、羊驮狗、狮子老虎互玩跳山羊等,也都是各大马戏团的经典节目。
动物如何完成表演
马戏团的有些表演不难实现,但是更多的表演需要对动物进行长时间的训练,才能使他们掌握原本对他们来说并不常见的技能。而这就违背了动物的天性,一些危险动物遭到除牙,大型动物市场被绳索捆绑,动物在长途运输中被关闭在狭窄的笼子里。
比如人工驯养大象,大象的寿命和人类相仿,怀孕周期22个月,是非常恋家的动物,雌性大象可能会一生和母亲在一起,雄性大象在13岁之前也会待在母亲身边,但如果要训练大象,就要强行分开大象母亲和她的孩子。
一位山姆·哈德克的年轻人曾在玲玲马戏团从事驯象员,向PETA US(美国善待动物组织)提供了数十张训练小象的照片。当象宝宝18到22个月大时,工作人员会强行把象宝宝从母亲身边带走,并用绳子套住小象的脖子将其栓在另一头大象身上,小象母亲的四条腿则被人用链子栓在墙上,从而无法帮助自己的孩子。断绝母子的情感联结,是大象训练的第一步,小象生命中的最后一点自由也到此结束。
第二步,他们会让小象的肉体和精神垮掉。小象的四条腿被绳子绑住,惟一能做的就站在水泥地上,不能躺下,不能伸展四肢,甚至不能转身,每天长达23个小时,整个阶段长达6个月。而野外的小象每天会跟随家人步行长达四十多公里。
基础训练过后,训练员利用绳索和象钩强迫象宝宝躺在地上,让他们表演廉价的把戏。
他们还用绳索束缚小象,强迫其做“致敬”的动作。
在照片曝光前,这些普遍存在于动物娱乐产业中的训练方法一直都是业内的秘密。当USDA(美国农业部)前来调查时,训练员用泥巴抹在大象腿上,以掩盖绳子造成的伤痕。
训练小象的工具是象钩,这种像镰刀一样长而尖锐的东西可以穿透大象粗糙的皮肤,通常刺在大象敏感的头颈和耳后。
远离母亲的小象没有了安全感,加上身体的疼痛,使它们放弃了反抗,听从所有指令。
在我国,马戏也一直与驯兽紧密相连。如果没有跳舞的黑熊、钻火圈的老虎、用后肢站立的大象以及其他按照驯兽预案口令进行表演的猕猴、狮子等动物,马戏将无法展演。
城市的年轻活动分子发起越来越多的动物福利运动。他们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禁止从加拿大进口海豹肢体,阻止了在北京上演美国牛仔竞技表演,江西省一家鹅肝酱工厂也因此放弃投建。但是动物表演仍在继续。
2015年8月,善待动物组织(PETA)公开了他们记录的画面:在苏州,马戏团里的动物们常被驯兽员打,卫生条件恶劣,且没有足够的生活空间。
几天大的幼虎被迫离开母亲身边,猴子出现了例如咬胳膊等自残行为,幼熊的脖子上挂着铁链,被拴在墙上,几个小时都不能坐下,而这只是为了训练它们用后腿走路。
一只猕猴被用锁链拴在墙上,以锻炼加强后腿的力量,从而进行马戏表演。一项新的调查显示,人们对熊也用上了这一招。
国内首部动保暗访纪录片《圈套》,就揭秘了马戏团里的骇人真相。
戳视频:
台上机灵有趣的动物们,在台下所遭受的痛苦的折磨超乎人们的想象,马戏团的表演一定要有动物吗?
没有动物表演的马戏团迎来世界末日?现在人们喜欢不一样的马戏
驯象曾是红极一时的玲玲马戏团的招牌节目,大象集体舞更是演出主打。然而动物保护组织长期抨击马戏团训练大型动物表演的做法过于残忍。2011年,美国农业部因菲尔德娱乐公司违反《动物福利法》,向其处以27万美元罚金。
几家动物保护组织状告玲玲马戏团虐待动物的一场官司,曾历时达14年。2016年5月,在经历又一次诉讼后,玲玲马戏团决定让团里的大象退役,将它们放归佛罗里达州一处动物保护区。没有大象表演的玲玲马戏团魅力不再,已于今年5月永久谢幕。
今年5月21日,美国著名的玲玲马戏团在纽约长岛举行谢幕演出。
面对指责的马戏团并非玲玲马戏团一家,曾经让动物做出不合常规的动作是娱乐观众的重要筹码,但随着人们对动物权益的日渐重视,马戏团的驯兽方式显得过于残忍而且不合时宜,曾经一场演出需要3小时,人们能全神贯注的观看3小时,如今让人们端坐十分钟都很困难。
此外,漫长的演出对于参与演出的动物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否则也不会出现一开始的老虎第三次登场暴躁发怒反扑驯兽师的场面。
落后于时代的动物表演
以前人们习惯用人的标准看待和理解动物,甚至评论动物的“道德”。而现代人则开始重新理解动物的行为,且比前人更清楚动物表演的原理,使这类表演显得既残酷又乏味。
同时,由于电视电影的大量普及,马戏团不再是唯一能看到表演艺术的地方,成了可有可无的娱乐方式。加上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呼声和老虎、大象等动物的濒危处境,很多国家部分或完全禁止了动物表演。
即使不遭到官方禁止,马戏团也必须要考虑客源问题。早期的马戏团观众是成人居多,出于安全考虑,大家甚至不带儿童去观看。后来马戏团的安全措施更有保障之后,儿童成了动物表演的主要观众。
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马戏团的处境相对较好。俄罗斯有悠久的驯熊传统,融合了马戏表演后,苏联时期的马戏团曾受到列宁的称赞。冷战后期,前苏联国家马戏团多次到欧洲表演,虽然演员借机叛逃事件时有发生,但其水平之高,也令欧美国家惊讶不已。
然而前苏联国家的马戏环境也已大不如前。维持马戏团运营的成本极为高昂,早在苏联时代即需在体制外寻找出路。1990 年曾有一家来自莫斯科的马戏团,靠科威特金主的投资在美国巡演,结果因海湾战争爆发全团破产而滞留美国数月,只能靠当地教堂和热心群众的救济维持生计。后来虽然得以回国,表演动物还是全部被扣在美国抵债,无法继续演出。
近年来,虽然动物保护状况远不如西方,但俄罗斯、乌克兰等过也有这类运动崛起。俄罗斯动保组织偷拍的马戏团训练视频,在网上时常引起公愤。在乌克兰,不但动物保护观念很有上升势头,政府还禁止了酒吧里灌熊喝伏特加“跳舞”的活动。
越来越多的国家禁止动物表演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发布了禁止和限制马戏团动物表演的法规,对马戏团动物的出路、人员就业及马戏团经营都产生了新的挑战。
荷兰政府经济部于2014年12月宣布,马戏团将来必须全面放弃大象、狮子、老虎等动物的演出。经济部国务秘书迪尔克斯马认为,动物的健康要比娱乐大众或保持传统更为重要。从2015年9月15日起,荷兰所有的马戏团演出中都将禁止动物。
已禁止或限制马戏团动物演出的欧洲国家有:比利时、保加利亚、波黑、丹麦、芬兰、希腊、英国、马耳他、奥地利、波兰、葡萄牙、瑞典、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在亚洲国家中,以色列、新加坡已明令禁止马戏团动物演出。
在拉美的马戏大国墨西哥,议会已通过将来全面禁止马戏团动物演出的法律,违者将被处罚,这项法律尚需总统签署。马戏团要列出动物清单交给动物园,以便动物园接受动物。在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哥伦比亚、巴拉圭、秘鲁已全面禁止或部分禁止马戏团的动物表演。
动物表演禁止地图
我国对动物表演的规范
在1989年开始施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并没有关于“动物表演”、“马戏”等方面的内容。1991年开始施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虽然经过了两次修正,但其中并无“动物表演”或“马戏”的。
涉及到马戏表演,如果有狮子、黑熊等野生动物参与,只要办理“驯养证”和“运输证”,再办理好与普通的文艺演出类似的一些备案、审批手续,就可以上演。目前我国,并无针对“动物表演”的专门法律法规或是审批手续。
在我国的管理体系中,野生动物归林业部门管理,而动物园归住建部门管理。近年来,林业部门和住建部门曾发出一些“通知”类的要求,试图规范“动物表演”,但这些“通知”并无强制性,也无违反后的处罚。
2010年国家林业局和住建部也曾先后发文,要求禁止动物表演和野生动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活动。但是,由于发文部门没有执法权,这些条文形同虚设,全国动物表演的规模有增无减,虐待性表演项目比比皆是。
据“中国动物园观察”项目组统计,自1993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全国第一家深圳野生动物园投入运营以来,各地由于盲目追求商业利益和地区利益,一窝蜂地新建野生动物园。截至2008年,我国有野生动物园30多家,其数目已达到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近年来,一些动物园动物遭到伤害、虐待甚至被大批饿死的恶性事件频繁曝光。
2013年6月24日,住建部发布《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纲要”中要求:“在野生动物保护和饲养工作中应当做到……杜绝各类动物表演。”但是动物们仍然需要登台演出。
没有动物表演的马戏团就没有出路吗?
2016年11月,非盈利模式运营的纽约大苹果马戏团宣布破产;2017年5月,有着146年历史的玲玲马戏团在纽约长岛举行了最后一场谢幕演出,这些老牌马戏团的黯然收场,被许多人视为马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没落。
在这些传统马戏团没落的同时,另一种形式的马戏却在崛起。上世纪60年代,一部分人开始了“新马戏”运动,他们把故事情节,声效,及人物角色加入马戏表演中,取代传统的动物表演。再加上来自政府的资助,马戏团开始恢复元气。
传统马戏业将目标受众定位在低龄群体,整台马戏的出彩更多倚靠动物表演、明星的演出及其个人魅力(诸如老式的小丑表演);追求强烈的刺激感、滑稽感,却无太多实质内涵。传统马戏团为扩大自己的市场需求,往往致力于邀请技艺更高超的表演明星和驯兽师,排练更猎奇和高风险的杂技或动物表演。
而现代马戏改变了这些传统。以太阳马戏团为例,创世之初就砍去成本高昂又不人道的动物马戏表演,仅保留帐篷、小丑和杂技这三个关键元素,同时又让这些元素摆脱原有的形象,把帐篷打造得更加华美,让小丑不再是马戏团中的丑角,使杂技看上去更精致。
演员在表演中使用大胆夸张的妆容、道具、戏服,辅以魔幻风格的灯光和舞台效果。
太阳马戏团的演出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动物表演的终结对于马戏团来说并非世界末日,只是马戏表演的种类需要适应时代进行变化。“30年前,一个马戏团如果没有动物表演会被视为欺骗观众,但如今,人们喜欢的是不一样的马戏。”面对玲玲马戏团的倒闭,《丹佛邮报》曾这样评论。
编辑:胡睿
微信编辑:周文超
来源:“大象公会”微信公众号、辽沈晚报、新浪娱乐、微博、北京日报、界面新闻、“PETA亚洲善待动物组织”微信公众号、国家地理中文网、北晚新视觉、澎湃新闻、好奇心日报、北京晚报、《从大象退出表演看马戏业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