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摄影高手变“厨神”,“纸上锅包肉”让人眼馋,你想尝尝吗?丨生活报记者文博会上玩“跨界”

生活报新街派

关注

说起记者,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采访,是写稿,或是拍摄新闻图片呢?这些关键词都没有错,只不过在生活报还有这样几位“能人”。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余,还纷纷玩起了“跨界”。


比如,有钻研篆刻技术的、有钟情画哈尔滨老建筑的、有潜心研究锔瓷的……这不,在第十二届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由仲伟迅、丁毅、焦健、张清云4位生活报记者,组成的“记者艺术家”团队,就将首次亮相位于B厅的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展区,与广大市民分享那些出自他们之手的宝贝作品。


醉心书法篆刻30余载 擅长大写意获奖无数

仲伟迅:用心雕刻让石头“唱歌”


中国有一门艺术,被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他还说,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而这门艺术,就是篆刻。作为生活报的视觉总监,仲伟迅便是那个“能使石头唱歌”的人。


自12岁拜师学艺、接触篆刻开始,仲伟迅在接下来的30余年时光里,潜心研究,几乎拿遍了篆刻界的所有大奖。他大胆地借鉴古玺印、陶文、砖文等各种书法资源,以放浪形骸的情怀和坦荡明快的气象,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当代大写意印风。


(正在进行艺术创作的仲伟迅)


迷恋篆刻成“痴” 

三年临摹上千方秦汉印



1982年夏,仲伟迅跟着父亲,来到了著名篆刻家曲江先生家拜师学艺。仲伟迅一进门,便被曲先生满屋子的印石和篆刻艺术给迷住了。回家之后,他一连数日不眠,模仿先生的写意风格,几近疯狂地刻印。或许是先生看到了仲伟迅的灵气和诚意,此后将他收为一生中唯一的亲传弟子。


在篆刻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仲伟迅一直铭记着先生的那句话:“刻石头就要疯,过日子要傻,要真不要假,疯疯傻傻。”而仲伟迅刻起印来,也真有这种疯疯傻傻的劲儿。他在三年时间里,临摹了上千方的秦汉印。


学印的人都知道,大印难刻,有一点儿不精妙都会显露无遗,所以要求细节上来不得半点疏忽。而仲伟迅则偏爱“迎难而上”,不仅擅刻大印,而且尤擅大写意。仲伟迅告诉记者,他刻印时很少在印章上打稿,常常是酝酿数月后一气呵成。就连著名篆刻家古泥先生看了仲伟迅的印谱之后,也曾直呼过瘾:“这才叫刻印呢!”

(仲伟迅的艺术作品)



荣誉加身仍浪漫洒脱  

“只刻自己想刻且高兴刻的印“



曲江先生生前,一直将仲伟迅当做他的骄傲。在仲伟迅还不到20岁的时候,先生就跟著名篆刻家葛冰华说:“这小子,将来全国第一!”2008年,仲伟迅的印“黄钟大吕”果然在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上获得了一等奖。2009年,他还拿到了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二等奖(篆刻类最高奖)。


书画篆刻不可分家,而且还需相互融合。仲伟迅表示,书画篆刻艺术最能代表中国文人的情怀,也代表中国艺术的最高成就。“老师曾嘱咐过我:‘印章虽小,天地却宽。想理解把握篆刻深层的语言,要研究相关艺术科目,如美学、音乐等。”也正是源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钻研,如今的仲伟迅不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政协书画院研究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还担任黑龙江省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仲伟迅的艺术作品)


不过即便众多荣誉加身,但对于从小就有着洒脱浪漫个性的仲伟迅而言,自己最想做的仍旧是刻自己想刻的、高兴刻的印,“没有任何功利性目的的印,争取在篆刻这条路上,达到我老师希望我达到的和我自己想达到的高度。”


能画建筑能画美食  “小老丁”记录生活有一套

丁毅:用画笔定格身边故事


看到漂亮的老建筑时,您会怎么办?面对精致的美食时,您又会怎么办?有人说,那还不第一时间拿出手机,将它们都收录到相册中,再发发朋友圈,真真儿是极好的。可在“小老丁”眼里,他更愿意用手中的笔,将这些美食、美景都画在纸上。


你问“小老丁”是谁?他呀,是一位在生活报工作了18年之久的优秀摄影记者,叫丁毅。在圈内,丁毅手绘的冰城老教堂、老建筑,还有那看起来“色香味”俱全的诗画菜单,都有口皆碑。本届文博会上,丁毅将带去自己的20余幅手绘作品。到时候,大家可以在他创作的色彩与线条中,一起“逛”冰城、“吃”美食。


(生活报记者,丁毅)


教堂、老建筑、北三道街 

用手绘出“城市印象”

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丁毅出生在道里区一座砖木结构且十分洋气的“老毛子房”中,“房子紧邻哈尔滨铁路机务段,也就是哈尔滨人口中的‘黄房子’,它给我的童年留下很深的印象。”


(丁毅笔下的老房子)


随着那里“黄房子”消失,儿时的那种“老房子情节”,愈发激出了丁毅想要“留住”老建筑的决心。于是,五六年前的某一天,摸惯了单反相机的丁毅,也开始用画笔去定格身边的故事。这些年,他先后手绘出了哈尔滨老教堂系列、道外区北三道街系列,以及哈三中、亚细亚电影院、车辆厂文化宫等众多作品。“目前关于老建筑,我已经画了200多幅画了。想要把哈尔滨的老建筑都画遍,少说还要再画200多幅吧。”丁毅说道。


摄影记者成了“丁大厨”  

将锅包肉等美食画出来


“我穿梭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每每经过这些教堂时,都会凝望一阵,心中默默地祝福它们,希望它们能一切安好!”2014年12月,丁毅在一篇日志上这样写道。他说自己喜欢哈尔滨的老教堂,是因为那些绿色的洋葱头、斑驳的红砖、圆拱、尖拱、穹顶……无论从每一个角度观赏,都是那么凄美。


他听从内心,画完了教堂,努力再画建筑。直到2017年,他突然又萌生出想要画些“好玩的东西”的想法。酝酿之后,他便与同事静伟在微信上“开创”了“深夜食堂”,“就是将锅包肉、烧烤、茶叶蛋、剁椒鱼头这些美食,手绘出来,旁边再配上小诗,叫做‘诗画菜单”。”丁毅笑言,接下来自己还想专门画画咱再熟悉不过的东北菜。看来,“丁大厨”从“后厨”端出更多“美食”的日子,是指日可待喽。


(丁毅笔下的锅包肉)


今日生活报相关内容版样:


□文字:生活报 记者王雪莹

□审核:王世宇

□责编:石玉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生活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