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艺术要甘于平淡”

辽一网-华商晨报
![]() |
本报讯(华商晨报记者 高巍)昨日上午,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在沈阳举行收徒仪式,来自辽宁的穆凯和来自吉林的宋春明正式拜师。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发来贺电。这场收徒仪式也成了曲艺界人士的盛会,除了特意从北京赶来的赵连甲、牟洋,天津的王佩元等人,我省的曲艺界人士杨振华、张香兰、崔凯、耿瑛、郝赫、陈连仲、张千、黄晓娟、常佩业、贾承博、王振华、汤敏等也纷纷到场。 田先生语重心长地寄语新弟子:“我也想教出状元徒弟,但是需要时间来验证。说评书不像唱歌,赶上一首歌就红了,这门艺术要甘于平淡,坚持到最后,也不一定有所成。” 田连元赠醒木给两位爱徒 昨日现场,收徒仪式由黄晓娟主持。两位新入门的弟子穆凯和宋春明向师傅师娘行拜师礼,而田连元则将评书表演中的醒木和手绢等作为礼物回赠给两位弟子。 其中,新拜师的穆凯是沈阳人,现为沈阳曲艺团副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沈阳相声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也是77岁的田连元先生收下的首位辽宁弟子。 此次穆凯从相声门跨界评书门,拜师田连元先生,他的引荐人、我省著名剧作家、省曲协主席崔凯评价,“曲艺界在传承传统艺术方面,“跨界”的传统由来已久,曲艺不能局限于师门,否则只能越学越窄。穆凯做过我省曲艺史的研究,相声、评书都会表演,拜师理所当然。” 从艺60余年共收七位弟子 巧合的是,田连元先生的开山弟子也是由崔凯推荐的。 1988年,崔凯建议田连元开山门将张洁兰收为弟子,但是田连元不同意,“我不收徒,怕教不会她。”后来袁阔成先生替崔凯说了一句话,“我觉得这个孩子还不错,你收了吧。”就这样,田连元开始收下了第一位弟子。张洁兰后来成为了中国著名女评书演员。 此后,田连元先生又先后收下四位弟子,分别是二徒弟武警广东边防总队艺术团曲艺队的队长卞志明、三徒弟天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评书老师关永超,四徒弟来自宝岛台湾的女弟子叶怡均,五弟子王静是天津曲艺团演员。 此次收徒,田连元先生的弟子达到七人。计算下来,田先生从艺60余年,平均8年多才收一个徒弟。 担负传承辽宁曲艺重任 圈内公认的是,田连元收徒历来十分严格,从来不把收徒当成扩大自我影响的手段,而是再三强调,收徒是要传道、授业、解惑。对待弟子,田连元一贯都是真教真管真带,帮助徒弟在艺术造诣上得到真正的提高。 崔凯认为,田派评书代表着辽宁曲艺的一个高峰,在辽宁曾经出现过很多评书大家,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北部评书的半壁江山,现在要将评书传承下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田连元先生收徒的意义就在于,目前辽宁曲艺方面,虽然后继有人,但能否像过去那样辉煌,培养人才已经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 田连元收宋春明(左一)、穆凯(左二)为徒 ■华商晨报记者 高巍 摄 |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