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非中国式献身
苏有朋执导的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使得小说原著再度被热议
“东野圭吾是一个很典型的日本作家,他的小说中有大和民族非常独特的武士道精神,那种献祭式的情感放在中国并不具有信服力。把日本文学放到其他国家,同样的故事会产生文化不适应的问题,否则东野圭吾的小说早就被好莱坞买下了。”
对于3月31日公映的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影评人吴李冰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上映一周来,对于中国版翻拍的观感,大致形成两极:对于从未接触过原著的观众来说,这是一部完成度较高、情节跌宕的悬疑片,但对于东野圭吾的粉丝来说,这个中国版无论是演员表演还是情节设置方面都差了些火候,观影体验肯定不如阅读原著。
三度改编
“爱一个人,究竟可以到什么程度?”对于这样一个典型的知乎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够给出比《嫌疑人X的献身》更加震撼的答案。东野圭吾这部写于2005年的小说,不仅拿下直木奖和本格推理小说大奖,还包揽了日本三大推理小说年度榜单冠军,是其“巅峰之作”。此前,他曾五度与直木奖擦肩而过,在读者心中享有至高地位的《白夜行》也仅仅是入围。
第134届直木奖给出的评价是:“他将骗局写到了极致。”东野自称:“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纯粹的爱情,最好的诡计。”故事讲述了数学天才石神哲哉为了协助邻居母女脱罪,设计了一个常人无法破解的迷局——这是一场用生命献祭爱情的牺牲,也是一桩残酷冷血的罪案。
《嫌疑人X的献身》很快成为影视界的香饽饽,日本版与韩国版分别在2008年和2012年上映。苏有朋执导的中国版公映,使这部小说再度成为人们广泛议论的对象。截至目前,中国版的票房已达2.7亿元,在同档期国产电影中表现最佳。
关于影视改编,东野圭吾有相当苛刻的要求:不能对原著大幅修改,又要同之前改编的影视作品有所差别。
2008年,《嫌疑人X的献身》首次登上大银幕,由福山雅治、堤真一等日本一线明星出演,导演是曾执导《白色巨塔》、《昼颜》等热门剧集的西谷弘。日版对文本气质的拿捏,对原著细节、经典对白的还原,以及对人物的形象塑造都令人称道,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改编。2012年上映的韩版,则对原著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削弱了石神与汤川两个天才间的对决,简化推理情节,放大“情感”元素,给男女主角加了不少对手戏,是典型的韩式爱情片。
2008年,《嫌疑人X的献身》首次登上大银幕,由福山雅治、堤真一等日本一线明星出演
珠玉在前,中国版改编难度加码,上映前书迷们求“别毁原著”的声音不断,因《左耳》备受争议的苏有朋表示,拍摄过程压力极大,甚至几度被骂懵。事实上,主创们在“本土化”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选择了与《白日焰火》同样的取景地哈尔滨,以凸显冷冽凝重的氛围,为与日韩两版区隔,做出悬念前置的改编,先抛出尸体现场,再通过女主角的回忆解开第一个谜团,比原著多了一层反转。至少对中国版的剧本,东野圭吾是满意的,他在信中写道:“看到才华横溢的你们没有拘泥于原著,而是富于创造性的改编,我感到欣慰而有趣。”
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在“本土化”上花费心思,拍摄地选在哈尔滨,以凸显冷冽凝重的氛围
过于浓烈的情感
东野圭吾已在日本出版了90多部作品,而中国这些年已经引进了其中四分之三,单新经典文化一家,就出版了47部作品,销量超过1900万册,堪称现象级。
大多数中国读者第一次接触东野,正是从《嫌疑人X的献身》开始的。创作出这部小说时,他已在推理小说这条路上摸索了20年。1985年,27岁的东野凭借《放学后》获得江户川乱步奖,辞去工作专职写作。起初,他仍以写注重诡计的本格推理为主,结果不仅销量低迷,还为评论界所不齿。十年后,他写出《恶意》,将犯罪动机作为最大的悬疑与谜题,吸引读者一步步走进人性的黑洞。接着又创作了《秘密》、《白夜行》、《解忧杂货店》那样迥异于传统推理小说的作品,自己也成为畅销小说的代名词。
新经典何以工作室主编张锐告诉第一财经,之所以把《嫌疑人X的献身》作为与中国读者见面的第一部东野圭吾小说,出于多方面考虑:全书15万字,篇幅适中,花上半天就能读完,且价格低廉。最重要的,是它足够“好看”。
“她从未遇到过这么深的爱情,她连这世上有这种深情都一无所知。”回忆起《嫌疑人X的献身》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张锐立即想到书里女主人公花冈靖子的内心独白:“这么浓烈的爱,爱一个人到完全付出自己,不要求任何回报,不让对方知道,这样的感情太过浓烈了。”
如果仅有精巧的“诡计”,并不足以产生令读者震撼的效果,几乎所有读到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男主人公石神隐忍的爱与孤注一掷的牺牲所打动:”如果你过得不幸福,我所做的一切才是徒劳。“东野借石神之口说出最深情的表白,又借汤川之手让“献身”落空,因为“这个世上没有无用的齿轮,只有齿轮自身才能决定自己的用途”。“他做了不可原谅的事情,违反了底线,即便令人心碎,也一定要拆穿,和爱情相比,这样的结局更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是东野圭吾的善恶观和世界观。”张锐说。
大众文学中的社会良知
作为《白夜行》、《解忧杂货店》等小说的中文版责任编辑,在张锐看来,东野圭吾是一位聪明绝顶且笔力非凡的小说家,他懂得如何将读者感兴趣的元素糅合在一起,为己所用:“就好像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讲的那样,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学奖、勋章或者善意的书评,都比不上自掏腰包买他的书的读者更有意义。东野也是一样,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是自己,他对于成功的渴望,对于写出优秀作品的渴望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人。”
东野圭吾的小说既有抽丝剥茧的推理过程,又有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度描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读者,都能从他的小说中获得阅读的快感。有人戏言,东野是推理小说家中最善于刻画人性的,也是情感作家中最擅长运用推理元素的。东野本人也毫不避讳:“比起推理小说,我的作品更像是娱乐小说。”
“日本作家有一个可爱的地方在于,他们从来不讳言自己写的是大众文学,他们很坦诚也没有束缚。他们写的小说固然是流行的,但也不流于媚俗。”东野圭吾在《彷徨之刃》中,探讨未成年人犯罪,质疑日本社会对加害者的庇护和对受害者的不公;在《红手指》中,思考家庭成员关系的疏离,亲情的迷失与回归;时间跨度19年的《白夜行》写尽日本社会的众生相,折射出时代变迁下不同阶层的人物命运。张锐说:“这是东野作为作家的良知,如果只是单纯的智力游戏也会很无趣吧。故事本身写得精彩,又能与人产生情感共鸣,还能对我们的社会问题有一些借鉴,这样的作家当然会成功。”
东野小说的影视改编难题
在日本,东野圭吾不仅是家喻户晓的畅销小说家,也是影视界的宠儿,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知名导演、一线明星都愿意与他合作。其中,绫濑遥与山田孝之共演的《白夜行》、广末凉子主演的《秘密》、阿部宽主演的《新参者》,都为观众津津乐道。韩国对翻拍他的作品也饶有兴致,除《嫌疑人X的献身》,还翻拍过《彷徨之刃》、《白夜行》等。中国的影视公司也已经开始疯抢其影视改编版权,不惜砸重金收入囊中,《秘密》、《解忧杂货店》等的中国版翻拍已提上日程。
东野圭吾的90部作品,已经成为影视剧大IP。左为2006年改编日剧《白夜行》,右为中文版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
东野的作品能被大量影视化,除了小说本身的改编价值外,还得益于他的行文风格:画面感极强,读者能跟随他的笔触在脑中搭建起完整的时空。他自己也说:“我一般先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再用文字表述出来……对于影视圈的人来说,也许更容易把握我作品中的意象。”
不过,在影评人吴李冰看来,东野圭吾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成功案例并不多,除了日版《嫌疑人X的献身》,并没有多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从影史角度来看,日本推理小说改编电影成功的例子也较为罕见,只有改编自松本清张作品的《砂之器》(1974)能够进入经典电影的行列:“推理小说大多数还是一次性消费,知道结果之后再看电影,难免乏味。松本清张是最典型的社会派,强调时代和社会背景,拍成电影之后哪怕已知结果,还有其他吸引人的元素。”
而要将东野“本土化”,难度又再度提升,因为中日文化语境和情感方式差异很大。如吴李冰指出的,这一点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那种彻底付出的孤注一掷的爱,显然不是中国式的情感。
央视《读书》栏目做过一期关于推理小说的讨论,编剧史航透露,他曾和张艺谋等导演讨论《嫌疑人X的献身》的改编,据他回忆,张艺谋看后“狂哭”,但还是觉得男主人公的选择实在与中国人的行事方式不符,只好作罢,“如果是日本人的行为,就不难理解”。
在张锐看来,相比于那些热销榜单常客,东野圭吾的“加贺恭一郎”系列或许更适合本土化改编。和《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物理学家汤川不同,加贺恭一郎没有天才的头脑、英俊的外表,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心思缜密又不乏人情味的警察。加贺系列的《新参者》、《红手指》等,知名度不高,但更贴近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张锐觉得,加贺的形象代表了警察这个行当里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如果有这样的人存在,对民众对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人们希望警察能够观照案件相关者的内心,富有人情味,而不仅仅是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