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历史名人 | 将反战进行到底:蜀汉名臣谯周
读者推荐⑨
谯周画像
谯周(201-270)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县槐树镇)人,三国时蜀汉官员、学者。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陈寿、罗宪等为门下学生。刘禅被立为太子时,任命谯周为太子仆,调令家令,之后迁任中散大夫、光禄大夫。炎兴元年(263),魏国伐蜀,谯周因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唐·温庭筠《过五丈原》
晚唐诗人温庭筠路过五丈原时,缅怀病逝于此的诸葛孔明,写了一首《过五丈原》。诗中提到一个人:谯周。说诸葛孔明故去,蜀汉再无栋梁,只有谯周这样的“老臣”,劝主子投降,所以蜀汉必然灭亡。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谯周,一共出场9次。这9次,基本上只干了一件事,劝领导投降。
《三国演义》中,谯周一出场就是刘备进军西川,兵临成都城下。谯周劝刘璋投降刘备,自己成为刘备政权的臣子。后来魏军灭蜀,又一次打到成都城下时,谯周又出来劝刘禅投降,简直就是个劝降专业户。
谯周每次都高举反战义旗,只不过每次反战都说源于“夜观乾象”。那么,谯周的眼里到底“观”到了什么?他的所作所为,是出于保全国家、庇护国民的公心,还是出于贪生怕死,苟全于世的私欲?
力排众议
劝刘禅罢战降魏
在四川,关于谯周的纪念故地主要有两处:一是南部县的谯周故居,二是南充西山的谯公祠。
从南部县东坝镇南行3公里,绕一席林地迂回而上,见一奇秀山峰,酷似凤凰。问当地人,此山名为定觉山。定觉山西有一山垭叫凤凰嘴,凤凰嘴下有一通大庙,名为上乘寺,始建于汉晋时代。
霏霏细雨中,踏上长长的石阶拾级而上,进入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外,陈放着10多块明清以来的石碑,记录着上乘寺的有关史事。有一块明嘉靖年间的残碑刻有“乃三国谯大人之业耳”的字样。从石碑上得知,上乘寺本为谯周家业,后为周尚澄买得后,扩建成寺庙。
另一处,是位于南充西山万卷楼谯公祠,是纪念谯周的专祠。谯周任光禄大夫时曾长驻南充。谯公祠为汉魏建筑。今天的谯公祠,是2006年打造玉屏公园改建时,在景区内原五虎殿位置新建。
谯周祠后面,就是谯周的陵墓。谯周陵墓古已有之,1960年代末被损毁,1988年修复。谯周墓为条石所砌圆形墓,上书“蜀汉光禄大夫谯周之墓”。
谯周故居逶迤起伏、暖意融融的缓坡上,青草散发着被阳光晒暖的干燥清香。草丛中长着一种野槟榔,小枝上遍布褐色茸毛,枝叶绿色透亮,上有覆瓦状鳞片。广西人曾谓野槟榔“入药,但有毒,人吃能致死”。
在川北民间有个传说,凡三国蜀汉将士悲壮战亡的地方,就会生长这种野槟榔。有毒的野槟榔,令人想到敢作敢为、犀利写出《仇国论》的蜀汉一代名臣谯周。
谯周生活在一个波谲云诡的乱世。
东汉景耀6年(263)冬,魏国大将邓艾挥师南下,拿下汉中。蜀汉后主刘禅因听从黄皓之言,认为敌兵来不了成都,不作城守调度。邓艾再入阴平,长趋直入,逼近成都。兵临城下,成都城才一片惶恐。
后主升堂,问计群臣,朝野如何去留?是投降东吴还是迁都南中?
此时,距刘备白帝城托孤已过去40多年。这40年里,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内则励精图治,强兵秣马,指导刘禅,以求安国兴邦;外则北伐中原,七出祁山,以了故主遗愿。
随着五丈原诸葛亮病逝,蒋琬、费祎轮流唱罢登场,姜维军权在握,黄皓宦官乱政,此时的蜀汉跟诸葛亮时代相比,已是苟延残喘,脆弱不堪。所以,当邓艾大军到来,刘禅并不是问诸位是战是降的问题,而是很直接地讨论“该往哪里跑”的问题。
刘禅这么做,也确实无奈。当时的主战派姜维,率大军在剑阁,无法回朝。成都的朝中势力,经黄皓多年排除异己,大多是一群阿谀奉承的小人庸臣。邓艾都打到家门口来了,这群庸臣一心想的是为自己和家小留条后路。
这时,谯周出现了。
我们的脑子里可以想象这样一道场景:1700多年前那个将要决定蜀汉终极命运的晚上,帷幔重叠,昏黄的烛光影影绰绰,身着朝服、腰束革带的谯周不慌不忙走进大殿,默默听完众人的意见,然后娓娓道来,劝说刘禅投降魏国。
当时,谯周的矛头直指弄权的黄皓之流。他的意思很明显:蜀汉这几年遭诸葛亮、姜维等人“穷兵北伐”的折腾,已弄成这个破样子了,哪还有战斗力跟强悍的魏军玩命呀?
谯周大堂之上言之凿凿,引导刘禅一步步顺着自己的思路,劝他归顺曹魏。
针对有人提出投降东吴的主张,谯周坚决反对:“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意思是,自古以来,天子就没有寄人篱下的。
“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曹魏能吞并东吴,而东吴弱小,是不可能吞并曹魏的,最后胜利的也只能是曹魏。既然这样,何必投降东吴为一辱,东吴被并之后再投降曹魏为二辱呢?
面对另有大臣提出的往南迁都,谯周反驳道:“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
意思是说,南中可以投奔,但是要早点计划。现在都是一群只管自己性命的小人,他们都不知道会不会生变呢,怎么会跟你去南中呢?
更何况,“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
意思是,南中人乃是蛮夷,是诸葛亮发兵征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他们才臣服的。他们本来就不是自家人,咱这么多人去,吃饭、征税,他们肯定会因负担加重而反叛,万万去不得。
有人担心:“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邓艾要是不接受咱们的投降,怎么办呢?
谯周分析说,不必担忧,“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受)〔受之〕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
东吴还没有投降,曹魏为降服东吴人心,肯定会优待我们,以此为范例做给东吴人看,这样才有利于曹魏接下来对东吴的征服。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只得同意谯周的观点,开城降魏。
谯公祠
“仇国”宏论
劝谏后主体恤民众
谯周之所以主张投降,有着根深蒂固的原因。
当时,蜀汉统治下的益州从诸葛亮六出祁山开始,常年出征,兵员都是从益州补充,导致壮士牺牲沙场,老丁无力耕田,国民生活很苦。
《三国志》记载,当时出使蜀汉的东吴官员薛珝回来后,对孙休说:“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说蜀国老百姓的脸色蜡黄,营养不良,这样的蜀汉早晚会灭亡的。
谯周还认为,到了姜维时代,形势更为恶化。姜维是个比诸葛亮还奇葩的穷兵黩武之人,连年打战,从年初打到年末,打得蜀国国库空虚,兵力受损。并说:“军旅数出,百姓凋瘁。”战争太频繁了,百姓税负过重,人丁减少,自然就不乐观。
说到底,谯周是益州集团的话筒,他的所作所为,是代表益州士族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乐不思蜀”的阿斗听从谯周主张投降魏国后,受尽侮辱嘲笑,生不如死,引起后人对谯周投降之策的诘难。
其实,从谯周的生前记录看,他并不是一个行为道德有问题的小人,相反,是个正直的人。
刘禅沉溺酒色,他站出来直言进谏,一点都不怕刘禅恼羞成怒。这在当时黄皓权倾朝野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谯周一生钻研儒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这是任何一个儒学家都遵循的终极理想。
如果沿着历史的缝隙,再将剖析的利刃往深里挑割一番,我们会发现,谯周的投降主张,在他之前的《仇国论》就埋下了理论上的种子。他是相信自己的判断的。
257年前后,谯周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精彩骂战。蜀汉历史上,陈祗是个能言善辩的小人,宦官黄皓就是他一手捧起来的。可以说,陈祗跟黄皓是一丘之貉。谯周竟然跟他抬杠,还把与陈祗的对话写成文章,这就是著名的《仇国论》。
《仇国论》里,谯周苦口婆心地劝谏后主要体恤民众之艰苦,不能一味穷兵黩武。
他举例说,周文王养民得以为王,勾践与民生息得以灭吴,所谓“民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再这么穷兵黩武下去,必然“土崩势生”。可以说,当时谯周已对蜀汉政权心生不满,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说这些话的。
导致谯周内心对蜀汉不满的原因还有两个:一是利益不均,一是民心叛逆。他认为蜀汉气运将尽,油枯灯灭。
当初诸葛亮把握朝政时,就看到了这些问题,认为这对蜀汉政权稳定来说,是一个隐藏的威胁。所以,他着手改善与益州士族之间的关系,让更多益州集团的人进入蜀汉政权,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只有更多的益州人当官,才能从体制上让他们有更多维护和谋取利益的手段。谯周就是这个时候借助这个机会,得到诸葛亮的赏识,进入蜀汉政治中心的。
时局果然如谯周所料。蜀入魏两年后,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晋灭吴。中国长达84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至此结束。
南充西山万卷楼。
保国有功
受降被封阳城亭侯
谯周(201-270),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西充县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家,史学名著《三国志》作者陈寿即出自他的门下。
谯周被称为“蜀中孔子”,为一代硕儒,生前撰写学术著作多种,计百余篇。之后,这些著作陆续散佚,到唐初作《隋书·经籍志》时,时人所见的书目只有《论语注》(10卷),《三巴记》(1卷),《谯子法训》(8卷),《古史考》(25卷),《五经然否论》(5卷)5种。《论语注》和《三巴记》两书,今已不存。能够见到的其他3种,都是后人的辑本。
难能可贵的是,谯周为人正直,敢作敢为,甚至公开跟领导“过不去”。
延熙元年(238),刘禅立刘璿为太子。谯周被调到太子府,后转为家令。时刘禅经常外出游玩,沉醉于声色中,谯周上疏刘禅,援引古义,劝谏刘禅应尊奉先帝刘备遗德,减少乐宫、后宫的增造。谯周因此被转任为中散大夫,仍侍奉太子。
延熙20年(257),谯周因为看到蜀汉经常对魏国用兵,民不聊生。愤而书写《仇国论》。
刘禅投降魏国后,魏景元5年(264),司马昭被拜为相国,封晋王。司马昭认为谯周有保全国家之功,十分推崇他,封他为阳城亭侯。又下书召谯周前往洛阳任职。谯周行至汉中,因患病而停滞不前。
次年夏,旧蜀一好友从洛阳回蜀时路过汉中时,去看望谯周。但谯周此时因病重出现语言障碍,就用笔给这位好友写出了“典午忽兮,月酉没兮”两句话。
典午是指司马,月酉是指八月,说司马到当年八月就没了。到了八月,司马昭果然去世。这也可以看出,谯周具有深邃的认人眼光。
5年后,也就是270年,谯周因病去世,回葬南充西山。
对谯周的降魏主张,在以忠义为本的封建时代,无疑是违背忠义之道的。他在当世和后世都遭到许多非议。
1939年,谢觉哉曾作“宋无秦桧谁下金牌,蜀有谯周惯修降表”一联,痛斥汪精卫卖国之流,也隐射了谯周的“卖国”。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谯周与汪伪集团有本质不同。谯周的举动,可以说是为中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大团结,立下了一大功劳。
对谯周多有责难的也不乏其人。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说:“人知冯道之恶,而不知谯周之为尤恶也……国尚可存,君尚立乎其位,为异说以解散人心,而后终之以降,处心积虑,唯恐刘宗之不灭……周之罪通于天矣。服上刑者唯周,而冯道末减矣。”王夫之极度看不起谯周,认为“骑墙”的谯周是误国之徒。
谯周的后代在历史上人才辈出。《南充县志》统计,清代以前的谯氏名人有80多位。谯周之子谯同,曾被举为孝廉,任锡县县令。晋代安西府参军谯纵,唐朝都察院御史谯德让,唐代都察院御史谯辉霖,明末南充驻军首领谯明瑞,明朝举人谯由龙、谯孟龙和庠生谯真龙三兄弟等,都是谯周的后裔。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贵平 摄影报道
分享到: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20元--1000元)我要爆料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86969039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