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汉末“岭南王”士燮 如今后裔只遗千人

广州日报

关注

原标题:汉末“岭南王”士燮 如今后裔只遗千人

广西梧州刻有“汉士威彦先生故里”的石壁 士燮塑像 士燮的父亲士会塑像 广西梧州京南镇纪念士燮的“大人庙”

百家姓溯源追今之士姓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卜松竹

距广西梧州市区60公里的苍梧县京南镇京南街东方,耸立着一座山,名叫虎山。虎山之前,桂江东流而去。临江一块高大的石壁上,刻着“汉士威彦先生故里”八个大字。这里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学者、统领岭南地区的士氏家族代表人物士燮的故地所在。士氏家族在当时的岭南地位显赫,却不幸遭孙吴政权诛杀,家族湮灭,后裔流散。今天于岭南一带,已经难觅其踪了。

2000年后,在河南周口,一位士氏后人独自开始了编写士氏族谱的工作。已是花甲之年的士轲兴,十余年来南下广西、山东、安徽、江苏,北上北京等地,一点一点积累起可观的资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全国以“士”为姓者大约只有1000人左右,自己编纂族谱,也是希望能串联起家族的历史和现实,让后人团结努力,兴旺宗族。

河南周口项城镇

士姓有700多人

士轲兴出身农家,目前还经营着一些和农业有关的生意。编纂族谱的事,对他来说是业余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的这个念头产生于大约十年前。当时有感于没有族谱的种种不便,他决定自己编一部。

编纂族谱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士轲兴先从身边查起,查县志和县里能找到的各种档案资料,接下来去河南省图书馆、档案馆查。之后又到北京、山东日照、安徽亳州、江苏仪征等有士氏踪迹可寻的地方去查。由于正史上有关这方面的记录很少,资料的积累速度并不快。而作为“非专业”人士,在利用一些文献资源等方面,他也受到不少限制。比如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由于没有相关的借阅证件,只能向在北大任教的朋友借用。查了一次之后,第二次图书管理员说这证件不是他本人的,不让他继续查了。而国家图书馆等地,他也还没有能去仔细查找。还有一些地方,如云南陆良,以及越南、日本等地,虽然也有线索,但还没能深入研究。凡是找到的材料,他都抄、拍或录下来,以保证之后有据可查。

士氏聚居

两个村落

士轲兴说,目前族谱的主体部分基本已经写完了,但因为有些地方还没有能找到可资佐证的正史资料,所以还不能完全断定。因此,现在的这个版本还不能说很如人意。另外族谱中需要的关于婚丧嫁娶、传统礼仪等方面的一些内容,也还没弄。他说:“族谱很关键,一定要慎重。”

现在在周口项城清静波附近,还有两个士氏聚居的小村落,一名大士庄,一名小士庄。两庄据称是士氏先祖士龙、士虎迁来项城之后所开辟。两个士庄至今总人口726人,全国士姓不过1000多人,几乎大半在此了。士轲兴告诉记者:“至今相传大士庄不大,小士庄不小的说法。士龙、士虎兄弟迁至项城,距今约400多年,相传约18~20多代。士龙、士虎迁至项城后以务农为生,二人性情敦厚、勤劳能干、与邻相善。但是,由于过去的生活与医疗条件比较差,一直人丁不旺,从小士庄原来的老主坟看近13代单传,从金字辈才一坟三主、人丁兴旺;大士庄从恒字辈一分四门,才人丁兴旺,发展到三百多口。”不过由于过去人口发展缓慢,至今无谱可查,更无堂号。小士庄所传20个辈分字现幸存18个字,即“金,迎,荣,廷,克,孝,保,然,唐,天,洪,福,照,礼,世,法,旺,边”。由于没有家谱,两个士庄的辈分也有很大区别,小士庄的克字辈在大士庄是效字辈,辈分现存五个是“恒、志、贤、效、克”。目前当地士姓最年长者已90多岁。

清康熙二十九年《四修项城县志》乡村名时,在牌名中有“士家庙牌”之名。据此推测,当时也许是曾经有过类似祠堂家庙之类的建筑。

士氏家族曾推动

岭南文化大发展

士轲兴指出,士姓是个古老之姓,其缘于黄、祁。黄帝生玄嚣、玄嚣生侨极、侨极生帝喾、帝喾生帝尧、帝尧生丹朱姓伊祁,帝尧之后,祁姓,杜姓,从源头上说士姓是尧帝之裔。公元前785年,周宣王时大夫杜伯被杀,其子隰叔逃往晋国,被任命为士师(法官),他的儿子以官为姓,子孙称为士氏。

隰叔的曾孙士会任晋国元帅。公元前593年,士会之子士燮任晋中军副帅。士会先得到封邑随(今山西介休),后得范邑(今河南范县),所以其子孙后来分成士氏、范氏、随氏三支。

士燮是士会之子,字威彦,苍梧广信人。生于汉顺帝永和二年,卒于吴黄武五年,治郡四十余载,九十卒。士燮年轻之时,到洛阳游学,拜名士颍川刘子奇为师,专门研治《春秋左氏传》,学问博洽,造诣颇深。学者李玉洋评价,其做学问注重实在、现实、适应、变通、创新,特别重视历史门类,力求学以致用,保持地方安定。在岭南,他一方面大力兴办学校,宣扬孔子遗教;一方面注重岭南的经济开发,引进中原先进的农耕生产技术,对越人“教其耕犁”,提高了岭南的农业生产力。

在兵连祸结的岁月里,唯有士燮治理下的交趾“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使原本荒蛮之地,数十年之内有“乐土”的美誉。正因此,不少中原士子迁来岭南避难。《三国志·士燮传》称:“燮器体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士燮安排这批名儒、博士设坛讲学,著书立说,传经弘道,培养人才,改良风俗。一时间,交州人文荟萃,儒、释、道、医各家,咸集于此,辩论争鸣,切磋砥砺,学术大盛,形成岭南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

士燮汉末升任交州腹地、人口最多的交趾太守,并作为绥南中郎将总督岭南七郡,三国时加封龙编侯。后来,士燮大弟士壹为合浦太守;二弟士贿为九真太守;三弟士武为南海太守。当时,士家所领四郡势力已超大半岭南,士燮成为名副其实的“岭南王”。

据说士燮出门时,“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震服百蛮,尉佗不足逾也”,将之与南越王赵佗相比,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明朝后士姓无史可查

梧州尚存士燮“大人庙”

梧州京南今天除了“汉士威彦先生故里”石刻之外,还有一座供奉祭祀士燮的“大人庙”。此庙于20世纪八十年代修复,青瓦白墙,规制简朴。庙中的对联精当地概括了士燮的一生:“开发岭南,不愧是堂堂太守;增光故里,只赢来袅袅青烟。”士轲兴说他之前去梧州时时间匆忙,只能在汽车上远远一望大人庙,没能入内瞻仰。

与大人庙一路之隔,是在当年“汉士威彦先生故里”石刻的建立者、曾任广东吴川县正堂的罗栋材为纪念士燮而设的“尚书义学”旧址上建立的京南镇中心小学。围墙上镶嵌着的“尚书义学”匾额,字迹依然清晰。

士燮卒后孙权派吕岱掌管交州事务,欲完全控制交州,士氏家族不满,起兵对抗,后被吕岱诱降诛杀。余部潜遁岭南,或后改他姓。

士轲兴说,士姓进入史书的著名人物,唐朝有士英秀;但无资料可查。宋有尚书郎士建中,北宋仁宗朝知名儒士,与“宋初三先生”中的孙复、石介相友善,且深被孙复所推重,他是当时推动传统经学向义理儒学转化的重要人物之一,但因仕宦不显,著作未有流传等原因,其生平事迹在稍后的史书中全无记载,其人亦长期未被后人识知。到清代,其事迹思想才由全祖望和陆心源稍作补辑。明朝则有士明善,西安通判。明朝后,士姓无史可查,是否有中功名之人,至今也未可知。

据口口相传,如今项城的士氏,是先祖士武的后代。士武家族本来躬耕于山西介休,明朝末年,灾荒四起,士武后裔遇荒年,离家逃往陕西米脂。传至士盖壶辈时,因与当地李家交恶,盖壶被李自成所杀,二子士龙、士虎连夜逃遁。李自成派人追杀,并发誓杀尽天下士姓之人,这也造成了更多士姓族人的改姓。士龙、士虎一路逃亡至项城月潭清静波,这才有了后来的大小士庄。士轲兴说,国内的“仕”姓人口大约十多万,他们和“士”姓是同源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