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再无“梅先生”
原标题:世间再无“梅先生”
梅葆玖在中央电视台1994年元宵晚会上演出。新华社发
编者按
4月25日11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幼子梅葆玖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2岁。4月21日晚,粤剧一代宗师罗家宝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6岁。25日上午,罗家宝追思活动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举行。两位戏曲大师离世,不禁令人感伤。
两位戏曲大师,都是名门之后,两人在从艺态度、为人授徒等方面颇有些相似之处:除了唱戏,他们生活中也爱好广泛,先有博采众长,后来都在艺术领域的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虾叔”日常生活平易近人,收徒从不摆架子,“梅老”更是拒绝别人称他“大师”,一直以“票友”自居。
大师虽去,艺术火种未熄,大师身后,徒弟均有所成。两位大师的治艺态度和高尚品格,也正激励着年轻一代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努力。
作为梅兰芳子女中梅派艺术的唯一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梅葆玖不仅表演过《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诸多经典作品,其一生也都在为传承梅派艺术而努力,一直都在身体力行、竭尽全力地培养后辈。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梅葆玖的提案继续呼吁关注青少年传统文化素质培养,通过让孩子练毛笔字、学习繁体字、多听多唱京剧等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心田。
梅葆玖的去世是我国京剧艺术的巨大损失。梅葆玖去世的消息被证实后,不少网友寄托哀思:“前几日春光正好,路遇梅兰芳大剧院,念起两代梅先生,当时只觉日子安稳又静好,没成想转眼已要送别。先生此生,一颦一笑尽风华,一起一合皆卓绝,先生走好。”在梅兰芳、梅葆玖两位先生离世后,世间从此再无“梅先生”。
艺品??一直拒绝被称为“大师”
梅葆玖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扮相、演唱都近似其父梅兰芳,而且他在青衣、花衫、刀马旦、昆曲等诸行当技艺方面,均有较高造诣,这也多亏了其父亲的教诲。
梅葆玖1934年出生在上海,10岁学艺,13岁登台。作为唯一接过父亲男旦衣钵的孩子,他的开蒙老师是王幼卿,又跟从陶玉芝、朱传茗、朱琴心等前辈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
18岁,他和父亲同台演出,至今还记得父亲在艺术上的谆谆教诲,“要学好了昆曲,京剧才能演得有味儿”。大家都管昆曲叫“困曲”,梅葆玖虽然学习时也犯困,可是因为有父亲在一旁监督着,一点儿都不敢偷懒。
梅葆玖开始学艺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正蓄须息影,杜门谢客,故梅葆玖学艺的经历同戏班的孩子并不相同。
对于这段经历,梅葆玖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那段时间正是抗日时期,父亲每日在家里作画、不演出,他为我请了王幼卿等很多基本功老师。我当时很天真,一门心思就想学《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父亲的代表剧目,可是他却让我学一些最基础的老戏,而且要求我必须按老师教的唱,理由是先把基本功打好再学梅派戏,就会按规范进步。”
学习3年后,还在念书的梅葆玖开始登台演出。不过在他看来,那只能“算是实习”。在梅葆玖的记忆中,从1949年他随父亲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到父亲去世,期间十几年,自己都在父亲的指导下边学习边实践。这期间,梅兰芳曾赴日本、朝鲜慰问演出,梅葆玖都随行。
1961年,梅兰芳逝世,传承的担子自然而然落在了梅葆玖身上。对于父亲,梅葆玖始终抱有“致敬”的态度,因此拒绝被称为“大师”。他说:“我不要做什么‘大师’,我父亲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中国真正的大师并不多。我不是,我是干活儿的。”2012年,梅葆玖也被日本樱美林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谈及此,他说,“人家也给我一个方帽儿,但跟我们老头儿的差远了,人家是金方帽儿,我只是票友而已。”
一直到去世前,梅葆玖都在为传承京剧艺术奔走。今年全国两会上,梅葆玖的提案依旧与传统文化、民族戏曲保护有关,他希望,“能让孩子们多听京剧、爱京剧、练书法、认识繁体字。”
虽然近年来梅葆玖渐渐淡出了一线演出的舞台,但他仍不顾身体疲劳,到全国各地进行京剧教学活动。在入院前(3月29日),他还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师生做了一场讲座,这也是他人生中做的最后一场公开演讲。在演讲中,对于父亲的艺术成就,他并没有加入个人情感,每次台下的同学鼓掌的时候,梅葆玖都会向大家起立双手合十并微微欠身,小小的举动让在座的师生都很感动。
精神??乐观开放敢于尝新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作为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梅葆玖是一个爱好特别广泛的人。他是一个汽车、音响以及与电有关的机器发烧友,曾自己打趣说:“我是不务正业,什么都喜欢。”如果不是父母希望他继承梅派艺术,梅葆玖或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或者某跑车俱乐部会员。
除了唱戏,他的生活很充实。他曾说,一个人的生活要丰富一些。除业务外,各个门类都要懂,让生活充实起来。
每次梅兰芳从国外访问归来,总会带回大量的西洋音乐,要子女们听,这让梅葆玖自幼接触了《茶花女》《蝴蝶夫人》等经典名曲。在特定年代,梅葆玖转到舞工队做幕后,虽然没机会上台,但他在看管剧团音响的几年里,调出来的音声水平却日益精进。
作为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家”的标签成为梅葆玖最重要的人生切面。而作为梅家在世唯一活跃在梨园界的孩子,梅葆玖努力扛起梅家这面树起了百年的旗帜。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戏种日益没落,但这种乐观和开放的生活态度也让他和梅派艺术能在革新中得以传承。他力排众议,和唱片公司合作,跨界流行乐坛,录制《贵妃醉酒》《太真外传》等唱片,甚至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就能用玩具马达让兔子在舞台上“动”了起来。
他一直希望用新媒体技术,让父亲的艺术重新“活”过来。早在2012年全国“两会”时,他便提出以动漫作为手段,让《霸王别姬》《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动漫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喜欢。
如今,斯人已逝。但梅葆玖先生用自己的丰富人生写就了他的传奇,他是立体的,生动的。梅家两代艺术大师的风范也教育后人,只有博取众长,才能成就个人精彩,才能打造充实人生。
风度??让徒弟大胆“唱自己”
梅葆玖正式收入门下的徒弟有49个,其中董圆圆、李胜素、张馨月、姜亦珊都是当下京剧行业中的翘楚,胡文阁则是唯一的梅派男旦传人。在他82岁生日当天,为向广大学子阐释梅派艺术的魅力,他的弟子胡文阁表演了梅派经典《贵妃醉酒》的片段。
京剧男旦日渐式微,梅派传承到今天也只有胡文阁硕果仅存。对此,梅葆玖并不怨天尤人,“我培养了40多个弟子,父亲的艺术没有断层,将来上天跟我们老头儿也好交代了,我敢说对得起父亲”。
在众多弟子中,姜亦珊是唯一一个既唱“梅派”又唱“张派”的,这一点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梅葆玖觉得,张君秋先生当年也曾拜梅兰芳先生为师,才有了后来的张派,他对姜亦珊说:“我就是喜欢你,你完全可以既唱梅派又唱张派,这样你就是在唱你自己。”作为老艺术家,眼界这么开阔的,在京剧行里着实是不多见的。
就拿2003年首演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来说,除了原汁原味地保留梅兰芳代表作《太真外传》《贵妃醉酒》的主要唱段外,还重新加以包装。梅葆玖原计划是打算在今年11月将该剧重新打磨再度推出的,就在陷入昏迷前一周前,他还打算专门去趟上海和该剧导演见面商量创作问题。
一切有利于戏曲文化传播的事情,他几乎都积极参与。比如,他与家人以极其开放的态度支持了黎明出演电影《梅兰芳》。除了专门请四五个专家来教黎明唱戏,他自己也抽时间亲自教授黎明梅派艺术。
2014年-2015年,全球都在共庆梅兰芳京剧艺术120年,即传统文化中谓之“双甲子”。梅派第三代传人、京剧青衣肖迪参与了这样一件事——她在作曲家谭盾的《霸王别姬》演出中出演虞姬,而这是一部中国戏曲与西方交响乐融合的实验作品,经过广州交响乐团的演艺,颇受年轻人的欢迎。未来,这部作品还将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巡演,“梅先生”的开放精神,也正在当下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中践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