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五十年:走进古格王朝遗址(高清组图)

国际在线

晨曦下的古格王朝遗址 摄影 付承堃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付承堃、蒋习、廖继勇):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倾泻在古格王朝遗址的山顶之上,相机的快门声也随之此起彼伏。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畔一座巨大的山丘上,每天都有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携着“长枪短炮”静待那金黄的一瞬。
26岁的讲解员巴桑次仁早已习惯了每天早上被汽车马达声、鸣笛声唤醒。他是遗址仅有的三名工作人员之一。毕业后,他放弃更为优越的工作机会,瞒着父母一门心思来到扎达县,这里有他向往的土山和壁画。
“谁能知晓你曾经如此强盛,谁能知晓你却一夜的消失。”如同歌中唱到的一样,古格王朝留给后人的是难解的谜和无尽的想象。有人把古格王朝遗址和玛雅古城、庞贝古城相比,竟发现了惊人的相似——它们都是在文明鼎盛时期突遭灭顶之灾,也正因为突然的变故,大多昔日旧貌被保存下来。
遗址现存的五座殿堂中,度母殿、白殿、红殿和大威德殿都对游客开放。出于保护目的,位于土山顶处的大殿并不对外开放,那里曾是王室成员的居所。山脚下分布着大大小小几百个洞穴,是百姓和奴隶的住所。每天,巴次都会和其他两位同事分别带着游客穿过一些洞穴,依次到四座殿堂参观,如数家珍地讲解每座殿里佛像和彩色壁画背后的故事。
每年8、9、10月份,古格王朝总会“高朋满座”,每天接待游客200到300名。为防止释放过多二氧化碳而导致壁画掉色,每批进殿的游客数量都有所限制;此外,殿内不安电灯,并禁止拍照,如遇雨雪天气,殿堂就闭门谢客。
巴次说,尽管有些壁画已经严重脱落,但那是很自然的,在国家实施管理之后就保护得很到位。有报道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先后投资2.6亿元人民币用于包括古格王朝遗址在内的阿里地区文物保护。此外,遗址管理部门也可以使用游客的“香火钱”进行小规模的日常修葺。
在巴次看来,这些承载西藏历史和公元十世纪以来藏族建筑史的一砖一瓦一画,绝不应该简单地把它们当作文物保护起来,而应该作为人类的文明更好地传播出去。
1

从半山腰上俯瞰古格王朝遗址 摄影 廖继勇

山顶上的一处建筑,可能是王室议事的地方。摄影 廖继勇

静待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摄影爱好者 摄影 廖继勇

巴桑次仁接受记者蒋习采访。摄影 廖继勇

古格王朝上的御敌瞭望口 摄影 廖继勇

古格王朝供游人开放的四座大殿 摄影 廖继勇

古格王朝遗址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洞窟,越靠下,居住的人等级越低。摄影 廖继勇

一处洞窟,采用洞内套洞的形式。疑似游客在洞内活动后留下的痕迹。摄影 付承堃

半山腰破损的建筑 摄影 付承堃

半山腰处密集的房屋 摄影 付承堃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