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气象主播冯殊:最怀念在嘉陵江游泳的日子

重庆晨报

关注

重庆是我的家,走到哪里都不会变。

人物简介:

冯殊,32岁,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中国气象频道主持人。2007年参加第5届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获铜奖。2008年起任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重庆晨报记者 何丽丽 报道

4月15日下午,北京中关村南大街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大楼1号演播大厅,冯殊正在录节目。他站在一块绿色背景前面,一边播报天气一边做出各种手势。同时,在侧面的屏幕上,绿色背景成了一幅气象地图。“气象主播最拿手的就是指图。重庆、山东、江苏、安徽、贵州……要说哪儿指哪儿,指哪儿说哪儿,非一日之功。”原来,观众看到的电视画面,是使用了“抠像”技术形成的。

跟天气预报结缘

冯殊从小住在观音桥鹞子邱外婆家。外婆有风湿病,下雨之前膝盖会痛,宋英杰主持的《天气预报》外婆每天都看。冯殊也端个小板凳陪外婆看,从此跟天气预报结缘。

高中时,冯殊就想做跟电视新闻相关的事情。一个好朋友考上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改名中国传媒大学),冯殊也知道了这所大学。

2002年,冯殊顺利考上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同学都很勤奋,从大一开始,冯殊在校外兼职各种活动主持、婚礼主持。

大三时,很喜欢做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冯殊得到了在CCTV5《早安中国》栏目配音的机会。晚上坐最后一班地铁上班,凌晨零点到岗,早上6点录完节目,他又赶早班地铁回学校上课。一个月内他曾上过15次这样的班。

“早上起来听到的那个声音就是我。”节目开播前,冯殊给远在重庆的爸妈打电话。虽然只是配音,没有露脸的机会,他已经很满足。

当上气象先生

2006年,冯殊毕业了,他决定留在北京。通过校园招聘,他顺利进入了中国气象局,当起了气象频道主持人,“还真没特别想过要做天气节目。进入这一行完全因为机缘巧合,是我和天气的缘分。”

每天面对大量天气图形,难免让人觉得枯燥。“正是磨练自己心性的时候。既然来了,首先得调整心态。”冯殊说,他开始沉下心来接触气象和地理知识。

那时候,记者、新闻播报、访谈、大型直播,各个岗位的工作他都做过。一年后,冯殊的各方面业务熟悉了。2006年夏天,台风格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刚刚参加工作的冯殊作为一名追风记者,亲临福建现场报道台风登陆。狂风暴雨之下,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的责任。

机会与挑战

2007年,冯殊参加第五届CCTV主持人大赛,获得铜奖。复赛抽到的题目,是临时组织一个节目跟白岩松对话。面对白岩松,初出茅庐的冯殊难免有些忐忑,另辟蹊径说了一段话,效果并不理想,“那段并不顺利的经历,只是一个小插曲。从那以后,面对再大的场面也不会害怕了。”

2008年,《新闻联播》之后播出的《天气预报》需要新人。

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录制,冯殊的样片顺利通过了央视的审核。7月1日,25岁的冯殊出现在了CCTV的《天气预报》中,“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正好我小外甥出生,录完节目马上就到医院迎接这个小生命,很高兴。”

除了播报CCTV的《天气预报》外,冯殊更多的工作是做中国气象频道的节目。奥运会、汶川地震,每次需要天气信息的事件,冯殊都在直播室跟记者连线,重大事件基本上一次都没错过。

主播的业余生活

去年3月,冯殊回到重庆,参加马拉松比赛。从南滨路开始,沿着江跑,感觉回到儿时的样子。那次比赛,冯殊是主持人队伍中成绩最好的。

在北方生活多年,冯殊仍改不了重庆人的习惯,火锅定时去吃。最舍不得的是重庆小面的味道。

6月1日,“煮啵儿”小面开始营业。“一家人都是吃货。有很深的小面情结。”冯殊说,父亲退休后打算来北京。为了打发他的闲暇时间,由父亲张罗这家小面馆,把小面的味道和重庆的文化带到北京。

目前,冯殊还未婚。尽管父母不停地催,冯殊对待个人问题的态度是顺其自然。“说不定找个重庆妹子更好。”冯殊开玩笑说。

冯殊在解说天气预报。

晨报对话>

晨报:做天气主播让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冯殊:刚开始,我并不是特别关注天气。一位前辈的话让我恍然大悟。他说:“有一天你学会关心家人、关心朋友,有了那份责任那份牵挂,你一定会关注天气。”果然是这样。自从我上大学,妈妈每天看天气预报,除了看重庆的,还要关注北京的。“要降温了,注意哦。”我也常给父母捎去信息,做天气主播让我更加关心家人。

晨报:对家乡的哪些记忆最深?

冯殊:重庆是我的家,走到哪里都不会变。小时候在北碚上了6年中学,最怀念在嘉陵江边游泳、玩水的时候。去年,西大附中(原西师附中)校庆,我回学校主持了晚会,见到老师同学们,实在太想他们了。重庆发展太快了,每次回去都不同,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原标题:气象主播冯殊:最怀念在嘉陵江游泳的日子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