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南京最常见的蝉有三种
一说起夏天许多人都会想到知了,每到盛夏叫得最欢的就是它们了。“虽然现在蝉鸣声还不够响亮,等到7月底,南京鸣蝉的主力军‘蒙古寒蝉’和‘蟪蛄’就会放声歌唱,它们会一直唱到10月份。”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汪洪江告诉记者,南京的蝉主要分布在树木茂盛的东郊一带。最近,中山植物园里的蟪蛄已经欢快地歌唱了,仿佛提醒大家盛夏快要到来。江南时报记者 徐昇
唱“知了”的是蒙古寒蝉
“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知了的叫声常唤起人们的回忆。每年夏天,正当天气快要炎热起来的时段,蝉的幼虫会羽化为成虫,它们破土而出,爬上高高的树丫,然后开始试探地发声。在接下去的日子,蝉会突然发出第一波“吱吱吱”的叫声,将燥热的信号传递给人们。随后,在它们不知疲倦的叫声里,夏天变得越来越热,夏天的气息越来越浓烈。
“在南京最早‘报夏’的蝉叫做草蝉,它们时常群居在草丛中。”汪洪江介绍,在南京大概有十几种蝉。每年3月,体态较小的宁蝉会先出现,一直要叫到5月初结束,接下去的一个月时间是最安静的,到了6月底,黑蚱蝉、蒙古寒蝉、松寒蝉、蟪蛄等另外几种蝉开始轮番出现。平时,南京人最常见到的蝉有三种,分别是蟪蛄、蒙古寒蝉和黑蚱蝉。
蟪蛄喜欢唱个不停,它的体型比较小,紫青色,有黑纹,叫声尖细而不间断,没有黑蚱蝉等大型蝉那么大声,叫声有些刺耳,发出“吱——”的声音;而另一种大家更熟悉,会唱着“知了、知了……”歌,这是蒙古寒蝉。
东郊一带蝉声最响
“东郊紫金山一带有很多蟪蛄和蒙古寒蝉,中山植物园里现在已经能听到蟪蛄的歌声了。每年都是东郊一带蝉声最响。”汪洪江说,寒蝉和蟪蛄最大的区别就是:寒蝉“胆小”,稍有动静就会立刻停止歌唱,小心观察;而蟪蛄胆子大一些,唱个不休。对这两种蝉来说,南京的大树是它们最爱的栖息地。市区最多见的则是黑蚱蝉,喜欢住在悬铃木、柳树上,在南京行道树茂盛的街道,人们常能听到聒噪的蝉鸣。
不少市民感觉到如今蝉比过去少了许多,夏天也缺了一点味道。专家表示,确实是这样,在调查中发现南京城区的蝉在变少,许多蝉被城市化的进程逼到了郊区。因为蝉很长时间是在土壤中蛰伏的,而城市中的土壤越来越硬,板结度也在增加。就拿河边的柳树来说,以前蝉喜欢在柳树上繁殖,但如今河堤不再是松软的泥巴土,而是水泥,蝉卵落地成虫后根本没有生存的洞穴。
唱歌的日子仅几十天
“蝉俗称知了,天热的时候,不管是乡下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它们的踪影。东郊现在已经有一片蝉鸣了。不过,蝉是一种害虫。”中山陵园管理局园林处植保所所长居峰介绍说,蝉靠吸食树的汁液为生,生长又离不开泥土。蝉把卵生在树上,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后便从树上掉下,钻到松软的泥土里,靠吸食树根的汁液生存。它们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
“在所有已发现的昆虫中,蝉有着最长的青春期和较长的生命周期,美洲有一种蝉的幼虫期长达17年。”居峰说,蛹在土里最少要生活两三年到五六年,更久的甚至需要13年、17年才能钻出地面爬上树。蝉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成虫的寿命仅有一个夏天。也就是说,幼虫破土而出,羽化成蝉,需要蛰伏地下多年才能完成,蝉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黑暗泥土中度过。而它们热热闹闹的鸣叫大合唱,只有几十天,颇具悲情色彩。
天气越热,树上的蝉叫得越起劲。记者了解到,夏季的温度和光照的强度对于知了的鸣叫很有影响,天气越热,蝉就叫得越凶,鸣叫的时间也就越长。当气温达到26℃以上时,许多雄蝉就一起鸣叫起来,称为群鸣。当气温达30℃以上时,这些雄蝉不仅鸣叫时间长,而且次数也更多,声音也叫得更响。
雄蝉唱情歌吸引蝉姑娘
“只有雄蝉才鸣叫,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汪洪江说,雄蝉每天唱个不停,对蝉姑娘唱情歌,倾诉衷肠,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
原来,每只雄蝉的胸部和腹部交接处“藏”着一个发音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雄蝉用鸣叫声招引远处的雌蝉前来交配,繁衍后代。
有趣的是,别看蝉个头小,一只小虫鸣叫发出的能量,甚至比交通噪音的分贝还要高,根据研究,雄蝉的发声器高度发达,中、小型蝉类的鸣叫声一般可达80分贝至90分贝,大型蝉类的呼叫声可高达100分贝至130分贝。而我国四川峨眉山等地的一种震旦马蝉,其群鸣声响彻整个山谷,震耳欲聋,使人不堪忍受。
很多人把蝉当成美食
对很多老南京人来说,童年都会有捉蝉的经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也充盈着蝉的鸣叫。听到蝉鸣,就会想起童年时期蝉给我带来的诸多乐趣,捕蝉、玩蝉。”环保志愿者刘光华告诉记者,小时候觉得抓住一只蝉,就抓住了整个夏天。记忆中的蝉鸣,都是和炎热的夏天、枝繁叶茂的大树联系在一起的。
如今,每到盛夏,在景区和郊外都能看见有人拿着长竹竿粘蝉,一根长竹竿头抹点面筋类的粘物悄悄举起,轻轻地伸向树枝,随着一声蝉鸣,小家伙便“落网”。有人粘蝉是为了回忆童年,有人是为了美味。前几天,有媒体报道称,淮安柳树湾公园内数百市民打着手电筒在寻找刚出土的蝉的幼虫用于美食,这样的夜寻已持续一周之多。由于蝉的幼虫营养价值高和风格独特的良好口感,以及对人体发挥的多种滋补药效功能,民间早有把吃蝉的幼虫比喻成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唐僧肉。
“我老家在徐州,在北方捕蝉吃还是挺普遍的。”市民柳小姐告诉记者,烹调的方法很简单,直接拿回家放锅里炸一下就行了,也可以选择炒、煎等各种方式。记者了解到,徐州很多饭店有“油炸知了猴”这道菜,安徽蚌埠、阜阳以北地区吃得较为普遍,山东地区吃蝉也是家常便饭。
不过,专家提醒,蝉幼虫在地下靠吸食树根汁液成活,特别喜欢在果树下生存,农药残留和遭污染的水被树根吸收后,也可能把有毒物质转移到蝉身上,所以不建议大量食用,过敏体质者更要慎食。蝉蛹和蚂蚱等昆虫一样,它们体内的蛋白质都可导致过敏。
(原标题:你知道吗 南京最常见的蝉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