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胡服骑射中的改革勇气

法制网-法制日报

关注

□胡勇

近日,在读司马迁《史记》中的“赵世家”一文时,不时被闪现在字里行间的精彩描述所吸引。穿插于文中的两则故事尤其令人感叹不已、难以忘怀:一则是众所周知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另一则便是赵武灵王大胆变革习俗、实行胡服骑射的故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尽管不像赵氏孤儿那样广泛流传,然而它的历史意义却更加深远。它形象地告诉人们,一切真正的改革都不可避免的面临重重阻力,要想达到目的、实现目标,就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同时还必须具有远见卓识和高超智慧,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在位期间,群雄争霸、强邻环伺,赵国面临着蚕食和鲸吞的危险。根据当时的国情和任务,他向国人提出了胡服骑射、富国强兵的主张,要求军队一律改着类似胡人的战袍,短衣长裤、腰束皮带、脚穿长靴,训练士兵骑马射箭。初期,这一改革受到以他叔叔公子成为首的贵族的反对,但赵武灵王毫不妥协、力排众议,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辞穷,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张。

赵武灵王在与保守大臣的辩论中说:“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也不必一道,而便国不必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这一段话精确地反映出赵武灵王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认识,他认为一切政策法律都应当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改革终于取得了成功,赵国的军力从此强大起来。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说,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我曾经在距离内蒙古包头市不远的绵延不绝的阴山山脉的环抱中看到一段赵武灵王修筑的长城,尽管历经两千多年风霜雨雪的侵蚀,垒土而成的长城残迹仍然依稀可辨,在残阳的照射下静静诉说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征战漠北的壮举。

为了纪念这位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今天人们在赵长城的遗迹旁矗立起一座赵武灵王骑战马、著胡服、拉弓射箭的宏伟塑像,并且刻制了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在此地探访时留下的一首诗:“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翦老在诗中对赵武灵王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前,我们又处在了一个转轨变型的新时代,从经济、社会到人的生活方式都面临着迫切的变革需求。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从历史中吸取资源,认识到任何一项改革举措都有可能遇到安于现状的人或明或暗的抵制,改革的路途绝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大力破除旧的习俗和观念,扫清既得利益的阻力和障碍,改革之帆才能破浪前行。

(原标题:胡服骑射中的改革勇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