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刘渊找借口逃出邺城,成立了“汉” “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始了

扬子晚报

关注

刘渊画像

看以往期数可扫二维码。

司马颖在荡阴打败司马越后,走到了人生的顶点,风光无限。梦想着成为武林盟主,一统江湖。但是司马越并不服气,又找上门来踢场子,身后还带来了一帮“黑道势力”。

司马颖战败愁眉不展

这帮势力就是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骑兵,他们盘踞在今天的河北、东北等地区,本来在西晋军队的看管之下,老老实实地生活。中原大乱后,他们望着外面的世界,心痒痒地,蠢蠢欲动。

司马越知道一旦打开这个铁门,将群魔乱舞,天下失控。但他已经像一个急红了眼的赌徒,为了扳本,不惜疯狂去借高利贷。鲜卑族就这样在司马越的邀请下,大摇大摆地走出牢笼,仰天嚎叫。

司马颖一看风向变了,先是求和,遭到拒绝。派大将石超出战,在彪悍骑兵的冲击下,兵败如山倒。邺城顿时岌岌可危,风雨飘摇。司马颖天天在宫殿里踱步,愁眉不展。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他的身边,说有一计可摆脱困境。他就是刘渊。

刘渊当人质住在洛阳

刘渊,字元海,属于匈奴的“太子党”,但是他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洛阳。

他的祖上鼎鼎大名,是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当年刘邦灭了项羽,统一全国,又向北进攻匈奴。结果被匈奴大军围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七天七夜,统帅就是冒顿。刘邦用陈平之计解围后,被迫和匈奴和亲,把一名皇室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且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所以,冒顿单于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

冒顿死后,匈奴日渐衰落,四分五裂。

到了东汉,部分匈奴开始南迁,很多人与汉人融为一体。曹操统一北方时,为了稳定匈奴势力,把入居在中原(今陕西、山西、河北一带)的匈奴分成五部,为左、右、南、北、中,选拔其中的贵人做首领,让他们成了自治区。其中左部的统帅叫刘豹,就是刘渊的父亲。

刘渊从小就喜欢看书学习,尤其喜欢《春秋左氏传》、《孙子兵法》这两部书。不仅读书好,身体也好,臂长善于骑射,体力超人,是文武双全的人才。

曹魏时,汉与匈奴为和平共处、相互制约,刘渊作为匈奴的人质住在洛阳。司马昭看到他气度非凡,对这位尊贵的客人非常厚待。晋武帝时,有人推荐他平吴,遭到一部分人反对,理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此,他始终没有获得重用,担任的也是官衔很高的闲职。

虽然他是一只被囚禁的鸟,却并没有沉沦下去,忘了天有多高。他不看重财物,爱好施舍,与他人结交,推诚相见,是及时雨宋江一类的人。匈奴五部的豪杰听说他的名声,都纷纷投奔到了他的门下。

晋惠帝时,因为部下出逃,他犯渎职罪,被免官职。司马颖正镇守邺城,看中了他的才能,就把他要到自己的身边,负责军事。“八王”之乱后,无数匈奴的贵族想趁机崛起,恢复冒顿时代的荣光。他们秘密商定,准备推举刘渊为大单于。就派人到邺城,秘密和刘渊联系。

刘渊已经是50岁左右的人了,大半辈子碌碌无为,当然想离开这个小小城堡,翱翔天空。他向司马颖请假,说回老家探亲,司马颖不批。刘渊无奈,只好让这些联络员回去,嘱咐他们先召集好部队,不动声色,耐心等待机会。

刘渊找借口成功脱身

304年,司马颖被打败后,刘渊知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属于自己的时代来了。于是主动献计。

司马颖以为看到了救星,大喜,问:什么计策?

刘渊说:司马越的兵有10万,就凭邺城这点人肯定挡不住。他们既然借了鲜卑的兵,您也可以借匈奴的兵,那些首领都是我的老朋友。我回去劝说他们,让他们听你的指挥,一定成功。

司马颖病急乱投医,就放他走了。

刘渊成立国家“汉”

刘渊一回到左国城(今山西离石东北,即匈奴左部驻地),立即就任大单于,部队迅速扩张到了5万人。

不久,他自称汉王,把国家的第一代领导定为刘邦。一路排下来,直到蜀汉的后主刘禅,尊为孝怀皇帝。也就是说,他的目标并不是匈奴独立,而是问鼎中原,统一全国,建立大汉王朝,显示出他的雄才大略。

自此,西晋进入尾声,“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始了,“汉”就是北方成立的第一个国家。

刘渊风生水起,而在邺城的司马颖更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离覆灭又走近了一步。但也有人依然信奉他,愿意出兵救他,这其中夹杂着一个三四流的小人物。第七个明星配角出场了,他也是未来的超级巨星,那就是石勒,“后赵”的第一任皇帝,一生充满了传奇。扬子晚报记者 杨民仆

(原标题:刘渊找借口逃出邺城,成立了“汉” “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始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