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说你要去云南旅游,首先被推荐的地方一定是大理或者西双版纳,其次才会是小城丽江。据统计,1990年到丽江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仅有9.8万人次,那时的丽江旅游刚起步,而且到这里旅游的多为外国人,丽江这个名字对国人来说并不熟悉,基本属于“外事型接待”的地方。如果你走在那时的丽江小巷中,就可能在一群当地原住民身后,看见个一头金发的背包客…
在全国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产业来规划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终于在1994年时被丽江市列为支柱产业,不过当年的游客数量也只有21.7万人次,随着机场、公路、玉龙雪山景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丽江旅游飞速发展,到1995年游客人数增加到84.05万人次。

你以为丽江就这么火了?可没那么简单,真正让丽江走红的,不是民谣、不是政策,而是一场灾难。1996年2月3日,丽江地区发生7.0级地震,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共计309人丧生,房屋倒塌35万多间。随后,丽江政府抓住震后恢复重建机会,全面修缮受损古城。此外,丽江2.3大地震也是中国第一次大范围、大规模接受国际援助。许多国家、一些非政府组织以及国外媒体的介入、帮助和广泛报道使丽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因此,丽江古城在1997年时,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尚无文化遗产的空白,也就在当年,丽江的游客数量首次突破百万,开始了飞速发展。

丽江慢慢地开始作为一种有美景、有人文、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活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从那时起,丽江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小资圣地,贩卖的是都市里没有的慢节奏,咖啡,小院,音乐和大把阳光的悠闲生活,有时朋友间见面都要问一句:“今天你丽江了吗?”

有人算了笔账,以丽江2015年全市的常住人口126万来计算,当年旅游人次达到常住人口的24倍。随着游客涌进丽江的,还有客栈、商铺和旅行社,卖服装,卖纪念品,昏暗的灯光伴随着沙哑的男中音一同撩拨,旅游者便欣喜若狂。当有限的店家遇到无限的游客,旅游也变成了可以打包出售的商品,面对一条条套装式的廉价旅游线路,似乎自由行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没有去过丽江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只有到过丽江才能洗涤你的心灵。”再“土气”的人到了充满文艺气息的丽江,也会瞬间变身文艺青年,立刻和还在都市里的小伙伴区分了开来,但就是这属于丽江的文艺气息,也变成了可以套路化出品的东西,满街放着民谣歌曲的咖啡馆、酒吧,和卖着各类书籍、诗选的商铺,让文艺青年们无从下脚…

丽江的过度商业化已被游客诟病多年,不过近年来,出现在丽江的已经不止是物价高、导游黑等旅游暴利事件。除了近日曝出的“丽江抢劫毁容”案件外,一位河北男子爆料称,2015年5月14日凌晨2点,他和朋友在丽江遭人挑衅后殴打,就医花了20余万元,没得到一分钱赔偿,至今连个道歉也没有;今年2月4日,网友@瀛台茶叙发微博称,自己在丽江古城一家名为快活林的饭店吃饭时因催菜被辱骂,发生争执后又被追打…
丽江旅游警察支队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2月5日至2017年2月5日,丽江公安已侦办涉旅刑事案件136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21人。正是这一件件暴力事件,让此前已在风口浪尖上的丽江,承受着新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