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的好,“小喝怡情,大喝伤身,强喝灰飞烟灭!”酒喝多了,可是会出人命的。在酒桌上,如果有人在酒后全身发痒,起红疙瘩,那可不是因为太激动,而是对酒精中含有的乙醛过敏,这种体质的人很容易让高浓度的酒精堆积在肝、脑或身体其他组织,引起器官损害,从而导致生命危险!那这是否意味着,只要不对酒精过敏,就可以一醉方休了?事实上,无论多好的体质,一次饮用大量的酒精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也就是所谓的酒精中毒,重度的酒精中毒可麻醉呼吸中枢和神经中枢,造成氧气无法摄入,从而导致死亡。

这时候,掌握一手催吐好本领的朋友可能会露出不屑的笑容,喝了再吐出去就好了嘛!其实,如果没有正确的呕吐姿势,也是会有生命危险的哦!醉酒者呕吐时,应保持侧身或者趴着,切忌正面仰卧,否则也会让呕吐物呛入气管,导致窒息。

酒有危险,那网上那些喝几斤白酒都没事的“N斤哥”们都不是人吗?到底该如何修炼才能千杯不醉?其实,酒量大小及有无酒瘾,绝非后天锻炼养成的,而是由“饮酒基因”所决定。这种基因能影响人对酒精的反应度,从而决定这个人是否是酒鬼。简单地说,“饮酒基因”就是和酒精分解有关的一系列基因,影响最直接的一个基因叫乙醛脱氢酶(ALDH2),如果发生异常,酒精中的乙醛就会在体内大量堆积,严重伤害肝脏。所以说,无论你再怎么努力,酒量也不会得到太大的提升,一切都是命啊!此外,打着解酒名号的药物有很多,不过医学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酒药。吹得神乎其神的药效,其实是给饮酒者心理暗示——吃了解酒药不容易酒醉,换言之,解酒药的功效多半是让人自己骗自己…


有人说,既然不能喝,那就不要喝呗,对此,只能说你还是太年轻!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国人酒文化历史久远,劝酒词那是一套一套的。劝酒也是中国式饭局最有特色的部分,它的特点就是以各种劝酒词和威逼利诱的方式强迫对方把酒喝下去。中国式劝酒使用软暴力的形式来实施个人的各种阴谋计划,而酒因为其特殊的属性而有幸成为了最好用的载体。归根结底,大部分的中国式酒桌,是场权力的游戏。强者用逼人喝酒彰显权威和控制力,弱者用自虐式主动喝酒表白忠诚和服从。酒已经不再是酒本身,而是越来越多地被赋予政治功能。文敬、回敬、互敬、代饮、罚酒等各种敬酒方法,更像是服从性测试和诚意测试的“征服游戏”。如此看来,没点“游戏”技巧,酒桌也不能随便上啊。

那是不是多背点劝酒词,就可以驰骋于各酒桌之间了呢?劝酒致人身亡因而担责的案例,已发生过不止一起,对于那些喝酒动机不良,敬酒劝酒目的不纯的人,《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已经规定,万一有人因喝酒出了意外,酒场的组织者和其他的劝酒者,甚至饮酒的场所,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野蛮灌酒、劝酒诱发对方疾病、醉酒人酒驾未劝阻等情况都会被要求赔偿,此外,酒后要尽到照顾和护送义务,明知有危险而放任就要担责,朋友间的交情不能只体现在酒桌上,酒后的照顾义务也不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