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红包又毫无意外地成为一年一度的热门话题。不管是红纸包住的实体红包,还是手机上疯抢的虚拟红包,要问这红包“套路”深深深几许,恐怕还要从上千年前说起,千年前的红包,真的曾经是“假”钱。



现在的春节红包起源于“压岁钱”的概念,而压岁钱起源于汉代。一种说法是,大年三十有户人家用红纸包住八枚铜钱放在孩子枕头底下,将戏耍孩童的“祟”吓退,“压岁(祟)钱”流传开来;还有一种传说是,年三十夜里,燃爆竹驱赶“年”兽的大人们用食品安慰小孩“压惊”,年久日深食物变为货币,从“压惊钱”发展为“压岁钱”。
不管是哪种传说,那时候“压岁钱”都是不能流通的,是用来观赏、可以佩戴的钱币形状的装饰品,正面还铸有吉祥用语,如天下太平、四季平安等字,背面铸有瑞兽祥鸟的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等。直到民国时期,压岁钱的配饰、辟邪功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真正的货币,变成了红纸包起来的“红包”。

有人说,孩子一生走过最长的路,是父母的套路……在“压岁钱”这点上,父母可谓套路“经典”而“持久”。2013年重庆商报调查显示,60%的网友称童年时压岁钱被父母“没收”了。

那么,压岁钱是如何被“套路”的呢?有的父母说“小孩儿要钱没用”,有的父母说“怕你把钱弄丢了”,网友共鸣最广的还是“我帮你存起来”。这句话被评为父母最常用的“骗术”,尽管它已经套路了几代人,但威力不减,80后父母们还在用这招继续“套路”着自己的孩子……
不过,不管你有没有被“套路”,最终的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压岁钱消失不见。报告显示,超过8成的小学生最终会将压岁钱交给父母管理,并有7.5成小学生相信父母能够帮助自己管理好压岁钱;而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的家长能为孩子设立专门的压岁钱管理账户或为孩子的压岁钱进行独立记账。

没有压岁钱也都不要紧,毕竟我们终有一天会“套路”自己的小朋友,拿回曾经属于自己的红包。不过,商家们“花里胡哨”的红包,不抢就损失大了。从微信里抢到手软,到戳手机戳到屏裂,再到逢人就问“你有敬业福吗?”,边看春晚边“咻咻咻”……你永远在抢,玩法永远层出不穷,红包永远“若即若离”。

今年,虽然起初微信支付宝异口同声地表示没有“红包大战”,可他们还是已经摩拳擦掌了。微信推出面对面红包;支付宝说“把敬业福都还给大家”,扫“福”字集福卡分2亿奖金;QQ说玩法多,派发2.5亿元现金红包和价值30亿元的卡券礼包;花椒直播说发放价值1亿人民币的红包,单个红包最高金额达1888元……
在各种名目的红包里,感觉分分钟要错过几个亿,终于走出了压岁钱的“套路”,却深深迷失在商家的红包“套路”里……

红包满屏飞,一个也抢不到,就问你难过不难过!抢不到商家的红包,就只能抢朋友们的红包了。

根据上两年的数据对比,无论什么红包,无论发还是收,广东省都独占鳌头,连续两年微信红包发放最多、抢到的也最多;2016年还在支付宝春晚红包分得7337万,成为分得金额最多的省份。
除了广东之外,2016春节微信红包榜中,江苏、浙江、北京、辽宁分别位列发红包最多的二至五名;同时,80后最土豪,发的红包数额最大,90后则发的红包数量最多,60后用户最爱发群红包,金额小、频次高。在支付宝红包榜中,福建莆田、漳州两地,除夕到初三人均发红包金额高达1172元和952元,超过北上广以及江浙,排在全国城市前两位。
另外,在抢红包方面,微信榜中,江苏、浙江、四川、北京在广东之后,位列二至五名;支付宝榜中,依然是广东为首,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位居其后。不过,从发红包的地区流向数据来看,广东向湖南发放了最多的红包,湖南人也因抢红包最快而登顶“手速王”。所以,红包要怎么抢、跟谁抢,这个“套路”你应该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