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怎能一个人去如家开房呢
文/王海涛
因为没有保护应该保护的一个姑娘,如家和颐酒店被一个姑娘给掀翻了。
姑娘无力摆脱一个流氓的纠缠,却有力量掀翻一个大公司,这当然是拜新媒体所赐。
新媒体太有力量了,以至于有人说——如果报警有用,还要微博干嘛?这句话涉嫌替微博免费宣传,但不可否认,那个叫弯弯的姑娘,如果不是在微博上发布了自己的遭遇并被舆论引爆,那么这个事情一定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毕竟,流氓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大多数是不具有广泛传播的机会的。
但说实话,我讨厌“围观改变中国”、“新媒体给人力量”的论调。当那个姑娘在楼道里呼喊难以得到帮助,当那个姑娘在派出所折腾到凌晨一无所获,最后,与其说新媒体帮她出了气,不如说她受了一场本来不应该受的气。
当舆论引爆之后,警方宣布彻查,酒店鞠躬道歉,你应该更加懂得,这片土地上什么叫“不把事儿闹大就不是事儿”。本质上,那个姑娘在微博上求助舆论支持,与讨薪者做出跳楼的姿势是类似的。都是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悲惨遭遇获得同情,赢得舆论关注——但不得不成人,大多数时候,这种“求同情”是没有效果的。只是碰巧这一次,那个姑娘的遭遇触动了很多人“缺乏安全感”的神经,偶然地引燃了舆论。
一个姑娘进入了酒店的电梯,竟然遭遇到流氓,这事儿,有点像去年夏天沈阳那个记者在北京遭遇999的急救问题差点送命后,在微博上引燃的那场对999的围剿。那事儿太刺激了——人躺到急救车上了,竟然差点送命,这种荒诞感迅速引爆了舆论。这事儿还有点像春节前,那个外地姑娘在北京广安门医院因为挂不到号而痛斥号贩子,长途跋涉到了医院了,竟然见不到医生,这种荒诞感同样激刺了很多人。
总之,这三起事件,都特别的偶然又具有相似性。那就是,个人在本该获得安全和救济的地方,却如同被抛入荒野。因而,当他们通过新媒体呐喊之后,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经,一下子让大家感同身受,有一种命运共同体的感觉。
可是,神经这个东西,刺激得多了,就会麻木。讨薪跳楼的事儿够刺激吧,你已经懒得围观了吧,奶粉的事儿够刺激吧,你还有兴趣谈论么,疫苗的事儿够刺激吧,你能谈论出个所以然么,若再有人把在医院痛斥号贩子的视频发到网上,还有人觉得是个事儿么?
大家都知道结局是什么,所以,开始转向自我救济——于是,网络上很快出现了女生在酒店如何自救的锦囊。比如,对于流氓,不仅要喊救命而要喊着火了,对于酒店,不仅要求救还要咋酒店的设施,当然,姑娘最好在关键时刻从拿出防狼装备。这些建议,不能说不具备实用价值,它跟教育消费者如何辨别假货一样,在当下的中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这个意义本身却透露着荒诞。
其实,极端的事情总会出现,即便警察处处站岗,也不能保证我们不遭遇流氓。从这个角度讲,那个姑娘在的遭遇并非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毕竟,警察也来了,派出所也笔录了。总之,这事儿虽然突兀,但不至于影响“国家形象”,因而至今我们能够在网络就此事畅所欲言。这样的话题,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或愤怒或八卦或阴谋论地议论一番,然后有人表示道歉,有人表示彻查,基本正在向着一个“圆满”的结局走去。
一场喧嚣有一场喧嚣的好处,就是可以盖住另外一场喧嚣。
关于那天晚上如家酒店里发生那件事的内情,我并无八卦的动力。基本上,我相信酒店里存在“恶势力”,并把那个姑娘误会成了“闯入者”,然后就任性地干出了它们觉得自己应该干的事儿。对于这样的酒店,你如果有条件自然是可以惩罚它的,比如,周鸿祎就在微博上表示与它撤除协议关系。可是,连锁酒店之所以能够开那么多,还不是因为它有广阔的市场?离开周鸿祎,如家还是如家。那里面散布的“黄色小卡片”,告诉我们市场的需求旺盛,生意不止,如家就是“供给侧”先锋。
有鉴于此,一些人热衷于议论的“如家到底有多烂”,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最终,你会发现最有意义的探讨,还是遇到困难如何自救,这也正是“自救锦囊”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我总觉得,这些所谓的锦囊,不过是一些人在安全状态下的意淫,真正到了紧急关头,估计很难用上。毕竟,要说方法,流氓最专业。所以,如果如果有人问我,女生如何在酒店里获得安全,我只好质问——难道男生的安全就不重要么,然后便相信,总有一天有人会说,女生怎么可以一个人去酒店开房呢?
话说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一件事情一旦从荒诞开始,就会演绎出一连串的荒诞。
(首发公号“海涛评论”)
责任编辑:李清 SN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