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社会

学术剽窃问题研究者:翟天临们少上了门学术诚信课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学术剽窃问题研究者:“翟天临”们,少上一门学术诚信课

19日,北京电影学院公布了对翟天临的调查结果:撤销2018届博士研究生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陈浥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据北京电影学院的最新通报《关于“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调查进展情况说明(二)》,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与学术仲裁委员会认定,翟文“存在较为突出的学术不规范、不严谨现象,存在学术不端情况。”

而在上周,翟天临已就学术不端行为道歉,宣布退出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相关工作,并配合学校的一切调查。

这位刚刚在春晚登台的“打假警察”,如今却在 “学术打假”中倒下。通过网友和媒体的曝光,不仅其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一篇学术性质文章,甚至连硕士毕业论文都涉嫌抄袭。

钱江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前总编张月红,她对学术剽窃和抄袭问题有长期的调查和研究。

她指出,翟天临事件映射出,学术诚信教育与论文写作规范的“缺课”。

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学术不端

“事情曝光后,我本想亲自考证原文后再做判断。”但由于翟文《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已于2月10日从中国知网上被撤下,张月红只能作罢。

最新调查对翟文进行了鉴定,认为该文中的部分论述是翟天临基于个人表演经历的阐发,但其中关键表述“使用了其他专家的观点,但未做引用注释说明”。

根据网友上传的知网检测报告截图,张月红认为,翟文所抄约39%的内容为“观点”或我们常说的“思想”搬用,而未对复制内容做“引号”标识和文献引用,就有抄袭的嫌疑。

张月红进一步介绍,“目前,国际上对学术不端的定义范畴,其内涵与外延界定,尚有争议。”但据2018年的一份22个国家对学术不端类型的国际调查中,所有反馈均将FFP(篡改、捏造和剽窃)共识为学术不端行为。而鉴于抄袭行为的多样性,作者署名不当、同行评议不正、医学伦理底线等尚处在学术道德或学术不当的规范的讨论中,类似翟天临的行为,至少够得上“学术不当”的标准。

“本来他(翟天临)从亲力亲为的角度阐发白孝文这一角色,这篇论文该多么有看点。”除了为翟天临遗憾,张月红也为近年来频发的学术不端行为感到担忧。

论文撤稿原因最多的就是剽窃

作为《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前总编,尽管近年来中国作者大多已趋自律,但在多年前,张月红也遇上过不少学术不端者。

如她展示了几份退稿说明,其中有因非原创而被退稿,甚至有完全复制他人文章的。

以学术抄袭为例,她向钱江晚报记者总结了几种最常见的抄袭现象:重复发表、团队或自我抄袭、原搬作己、拼凑成文和随意摘用。尤其是思想抄袭, 如将他人推导的公式与图表视为己有,将外文翻译文献视为自己的创意,即使引用文献也是有意回避的“透明引用”。

事实上,学术道德问题正成为中国作者在学术期刊撤稿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年,《科学工程原理》曾经刊文,依据美国引文、数据库检索平台Web of Science的网站统计,分析了1997年-2016年间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其中被撤稿件有834篇。在撤稿缘由中,占比最高的是剽窃,为31%(258篇),其下还有19%为造假(160篇),12%为伪造同行评议(100篇)。

“昨天,我收到了国际同行一篇文章,题目很刺眼。”张月红提到的文章题为《剽窃:正在成为中国教育者的资源》,文章强调了三点:一、中国是科技出版产量最高的国家,也是因剽窃撤稿最多的国家;二是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在中国的上升对中国研究人员声誉不利,并可能导致学术期刊退稿率提升;三是加强诚信教育,尤其是对大学及研究机构学术不端的严惩,势在必行。

其实,早在2010年,张月红就曾在《自然》上发文,因“中国某期刊检测出31%的投稿中有抄袭现象”的标题,而陷入学界关于剽窃的争论之中。

当时,《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首次引入CorssCheck反抄袭软件,对投稿进行重复性审核。结果显示,在2008年到2010年间的2233篇投稿中,涉嫌不合理抄用或抄袭的投稿确超过三分之一。

至今,张月红依然坚持自己发文时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对抄袭问题的重视与行动。”

缺一门“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课

翟天临也让张月红想到了自己年纪与之相仿的女儿。

她说,自己的孩子在幼时就接受了一年写作规范教育。“9岁赴美时,她的第一篇报告题目是‘为什么林肯当了总统?’”张月红陪着孩子一块去图书馆借书、查资料,并提议“万事开头难,报告的第一句就抄书上的:‘林肯1809年2月生于美国的肯塔基州……’”。

可女儿回绝她说:“老师今天在课堂上说过,直接抄书要打引号!”

这也让如今的张月红反思,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应当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也在想,假如10年前正在读大学的翟天临关注到学术界那场剽窃的大辩论,或者在读研究生阶段受到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教育,他今天还会落到这个地步吗?”她认为,教育是社会成功的基石,教育年轻人要诚信就要从课堂抓起。“在大学里就骗人,进入社会还会好吗?”

2016年,张月红曾针对包括中国部分高校的各国高校,做过一次涉及科研诚信政策与指南的调查。结果显示,到2014年,这些中国高校的官网上已均有相应的学术道德奖惩政策。但相比英美高校,“坦率地说,这些政策和条例不但相对简单,也不易操作。”

“学术诚信的根本,在于教育入微。”对此,张月红强调。

她又举回了翟天临的例子,“阅读大量文献是一篇文章写作的基础,从他人作品吸取养分,无可厚非。”但如何规范标识应用、借鉴和抄袭,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是直接搬用原文即要引用,也要加引号;二是诠释或改写原句,意思不变,要正确引用文献。”在张月红看来,在“抄”论文上,翟天临恰恰是少上了“学术诚信和写作规范”这门课。

而这,也是大部分国内学生,所欠缺的一门课。

张月红希望,这次翟天临事件的处理结果,能有助于回归学术研究的初心,重树学术研究的尊严。

来源:钱江晚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