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社会

他们为找这只“鸡”花36小时 烧脑程度堪比探案

广州日报

关注

原标题:他们为找这只“鸡”花了36小时!“探案”过程简直烧脑!发生了什么?

广东首例H5N6患者康复记

日前经本报报道后,

不少人都表示看得惊心动魄:

高烧40℃,十大器官/系统严重受损,一度被判为“必死无疑”;经历12次全院多学科大会诊,11个领域专家协同制定治疗方案,放手一搏使用抗肿瘤药物抗病毒,22岁的小伙子最终幸运地捡回一条命。

详戳回顾:

高烧40℃的他说了一句话,引发了一场长达两个月的大抢救,从“必死无疑”到新生,11个领域专家联手“扑”救!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

就在临床医生和“死神”赛跑的同时,

广州疾控人也在争分夺秒,

他们要和禽流感病毒赛跑,

要在下一个健康市民受到感染前,

找出感染源头所在,

以控制禽流感病毒扩散。

这一过程用时不长,

从确认患者为禽流感病毒感染

到找到“病源之鸡”的来源

只用了36小时。

但是,

曲折、“烧脑”程度堪比“探案”。

日前,市疾控中心向本报

独家披露了这一过程。

01

22岁小伙重症肺炎 有可疑禽类接触史

时间回到2018年中秋节后的第三天。高烧40℃、呼吸困难的22岁小张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被诊断为重症肺炎。

他的一句话让医生心中警铃大作:“我爸爸中秋节去买了一只鸡。”

“禽类接触史+重症肺炎”,禽流感感染警报!医生立即安排吸氧、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并对小张进行初筛。到9月29日,小张病情加重,医生再次采样送到疾控部门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当天省疾控中心通知医院,标本初步检测结果为禽流感感染。第二天凌晨4时,市疾控中心复检也确认这一结果。

从医学界已知来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绝大部分都是从禽类传给人类,可是小张的情况是否如此?如果是的话,感染它的这只鸡来自哪里?是否还有携带病毒的鸡只被销往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其他人被感染?要解答这一连串问题,都需要首先找到证据确认,小张父亲买回的鸡就是这次的感染源。

自此,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工作人员的“找鸡”36小时开始了。

02

人感染禽流感高发期 

每月两轮监测覆盖全市

2017年8月起,广州市人感染禽流感监测经历了一次“升级”:全市11区一共设置了182个监测点,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的禽流感高发期,每个月两轮进行全覆盖监测,每个月监测标本达到接近2000份,其余月份也达到每月一轮,也就是全广州市所有社区的市场,市疾控的禽流感监测都会覆盖到。

在人感染禽流感病例高发季节,疾控部门还会加强对市内流感样病例的检测,对医疗机构的重症肺炎病例进行更加密切的调查,一旦出现可疑的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能确保接报后2小时达到现场,标本检测不过夜,必要时还会启动禽流感防控预案。无论是高发期还是平常时期,广州市疾控的工作人员都在守护市民远离感染禽流感风险。

其实不仅是禽流感,单单是国家的法定传染病,就有39种,对这些传染病的防控只是疾控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一。相对于市民们较容易接触到的医院的医生,疾控人员显得更加“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同样是在保障全体市民的健康。

03

疾控人员 兵分三路

一路到患者目前所在医院详细了解其流行病学史;

一路到患者首诊的医院一边调查,一边等待前一路问到小张家所在后就迅速前往;

一部分在实验室做好各种检测准备,一旦前两路采集的标本送到就马上启动检测。

1

9月30日 上午

找到“突破口” 得知患者住址

9月30日早上一上班,市疾控的刘艳慧医生就进入呼吸内科ICU负压病房,尝试从小张和父母处了解尽可能详尽的情况:中秋节的那只鸡是父亲从哪里买来?小张家住哪里?发病前还有没有接触过其他禽类?发病前后接触过什么人?……但小张已陷入昏迷;母亲忧虑独子安危,几乎无法言语;而父亲则担心邻里的想法,同时忙于照顾儿子,对于住址只愿意模糊作答。

这是疾控人员做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时常遇的问题。刘艳慧只能慢慢找“突破口”。她从张父断断续续的答话中得知,中秋节当天他开车到批发市场买了一只活鸡回家,宰杀后作为当晚的一道菜,那天席上共有家族里的16口人,大家都住在白云区的同一条村子里。

刘艳慧告诉张父,小张现在有大医院专家团队治疗,但是大家庭里一起吃团圆饭的男女老少都面临感染风险,所以疾控人员希望尽快确定病源在哪里,找到当天一起吃饭的人及小张的密切接触者,监测他们的身体状况,才能防止更多人受到感染。至此,张父终于说出了详细住址。

2

9月30日 中午

调查患者的家 发现重要线索

得知张家住址之后,另一路疾控人员马上来到他们所住的那条村。他们首先走访了村民,明确了小张发病前后接触过的“人际关系网”。随后,在中午1时多,到达了小张家。

当时家中无人,家门紧闭,村干部帮忙找来住在两三百米外的小张的爷爷,张爷爷在疾控人员讲解利害关系后十分配合。经协调,疾控人员进入小张家——任何一点和鸡有关的“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进去后,我们首先确定,小张家没有养鸡,然后爬到楼顶观察邻里的院子,也没发现养鸡的迹象。”市疾控的陆剑云医生参与了这一路的调查。于是,他们锁定重点怀疑位置进行采样,包括冰箱、砧板、刀具、污物桶等。不过,小张家中冰箱并没有吃剩的鸡块。

“最近他们一家有吃过鸡吗?”陆剑云问张爷爷。“最近啊,都是在我那边吃饭。”张爷爷说,中秋夜的团圆饭也是在他家中吃的,鸡也是在爷爷那边宰的,还有吃剩的在冰箱里。疾控人员迅速抓住了重点:真正的“情况”可能出在小张爷爷家那边!于是在完成小张家中的采样后,疾控人员迅速“移师”到爷爷家中。

3

9月30日 下午

“顺藤摸瓜” 找到生鸡块

在张爷爷家中的冰箱里,疾控人员果然发现吃剩的生鸡块,并对鸡块表面、冰箱、砧板等重点位置采了样。陆剑云现场初步判断,感染小张的H5N6病毒可能是通过宰杀活鸡时的气溶胶(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传播。可是,两家不住一起,鸡是在爷爷家宰的,为什么孙子会得病呢?疾控人员问爷爷:“宰鸡当天有谁在家里?”张爷爷回答道,那天小张正好在这里休息。原来,张爷爷很疼爱小张孙子,专门在自家为他留了个房间——而这个房间的窗户就正对着宰鸡地点!

至此,传播途径在陆剑云的思路中已逐渐清晰。不过,还有待实验室的样本结果才能证明。

当天下午,疾控人员还在小张父亲买活鸡的批发市场、爷爷平时买菜的村口肉菜市场采集了标本,又走访了115名群众。通过爷爷帮忙,中秋夜一起吃饭的小张的叔叔姑姑、堂兄弟以及发病前后密切接触者都被召回村,配合采集了咽拭子进行检测。

4

10月1日 凌晨4时

实验室结果 确定传染源头

9月30日一个下午的忙碌,疾控人员在小张家和爷爷家、家周边环境、村口肉菜市场、批发市场等共采集了122份标本,对57名小张的密切接触者采集了咽拭子标本。疾控实验室待命的工作人员立马连夜进行检测。

凌晨4时,消息传来——在小张爷爷家冰箱的生鸡块表面涂抹样本中,检测出1份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样本,由此确定了小张是在爷爷家宰鸡的时候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顺利“破案”!

然而,这个结果对于疾控人员来说仅仅是第一步。找到传染源头后,他们完成了调查报告,上报市卫计委、通报白云区卫计委。

根据调查结果,他们评估,此次人感染禽流感事件的完整链条都发生在白云区内,而没有扩散到市内其他地区,因此可以把活禽市场休市范围圈定在白云区,并且在白云区内医疗机构,对有活禽接触史的流感病例均采样进行排查。

5

10月4日 白云区内 

活禽市场休市

白云区针对市场采取紧急消杀措施,并根据建议,在10月4日开始为期21天的休市。为了评估休市的效果,疾控人员每7天在白云区休市的市场采集一轮环境标本,共采集了660多份,连夜加班完成了禽流感病毒的相关实验结果,为白云区组织复市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伍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