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社会

奥数热为何高烧不退?培训老师:名校择校通道缩小

中国经济观察网

关注

原标题:杯赛叫停背后:奥数热为何高烧不退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吴秋婷 2月28日,第23届“华杯赛”决赛确定暂缓进行。3月8日,“走美杯”组委会宣布改为提交建模论文。3月18日,“希望杯”小学奥数竞赛未能如期举行。

至此,坊间公认的小学奥数知名杯赛今年几乎全军覆没,或被紧急叫停,或宣布延期,或改变了原初的测评形式。但奥数停赛并未熄灭家长们的报班热情,奥数培训依然广受追捧。

“奥数热”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叫停奥数的指令也是屡见不鲜。每当“减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疯狂奥数”都必然会被作为批判的焦点重回舆论场。

奥数为什么这样热?当“奥数”近乎成为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等负性代名词,且奥数竞赛风声日紧,家长为何依然对奥数培训情有独钟?理解奥数热,还需走近真实的奥数培训世界。

叫停小学奥数竞赛

2月底至今,小学奥数竞赛接连遭停。

从年初的2018年教育工作会议开始,教育部便逐渐将减负的议程推上快车道。2月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行动计划的出台则表明了中央决策者对于减负的决心。在整治通告中,校外培训机构承办与升学挂钩的各类竞赛也被列为违规行为。紧随其后,一场对各类小学奥数竞赛的围剿正式拉开序幕。

某培训机构奥数老师侯俊告诉记者,在北京,“迎春杯”、“华杯赛”、“走美杯”、“希望杯”是四大常见奥数杯赛。根据比赛的难度和含金量,四大杯赛被划分为不同层级。“迎春杯”及“华杯赛”位居奥数杯赛的第一梯队,难度及含金量最高,“走美杯”次之,“希望杯”居末。

2月28日,“华杯赛”组委会宣布暂停决赛的消息传出,并引起一片舆论哗然。“华杯赛”,全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为纪念数学家华罗庚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少年数学竞赛活动。影响了两代人的一项经典数学赛事突然停摆,无疑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后不久,“走美杯”,也就是“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杯赛组委会发出通告,宣布原定于2018年3月25日举办的趣味数学解题技能展示活动暂缓举办,并将建模论文作为重要参考依据。除此外,本应于3月18日举行的“希望杯”也遭停办。

“‘迎春杯’初试是在今年1月举行,所以没有受到影响。组委会通知复试延期,但估计也要黄了。”侯军估计。但杯赛暂停并未对教育机构的奥数培训课程产生明显影响。“我带的几个班级课程都还照常进行,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只是尽量不在上课时提及这几个杯赛名字了。”

侯军入职两年多,在他的记忆中,奥数杯赛近乎被“团灭”的情况尚属首次。尽管过去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类杯赛不得与小升初入学挂钩,但仍然为竞赛留有一丝生存的余地。减负的改革浪潮下,小学奥数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面对只升不降的奥数热,暂停杯赛也被教育部门寄予了遏制奥数热的厚望。

但这一盆冷水显然没能阻止奥数“火势”的进一步蔓延。“即使奥数竞赛成绩和小升初无关,或者真的停赛,我依然会让孩子继续学的。”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表示。

3月21日晚,记者在侯军位于北京朝阳的奥数课堂上看到,24人的奥数班几乎满员,近半数的家长坐在教室后排随堂旁听。奥赛停摆并未对奥数热形成釜底抽薪之势。

何为“奥数”?

和所有被冠以“热”之名的社会现象相同,“奥数热”已然成为了非理性乃至于狂热的代名词,并被视为扰乱教育生态的社会问题。然而,“挺奥派”与“倒奥派”的争论实际上建立在对“奥数”一词的不同理解之上,如今的奥数已然呈现出百变的面孔。

作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奥数自诞生之日起便与竞赛紧密相连。它起初是一项面对中学生群体的国际数学顶级赛事,1959年首次举办。八十年代,中国国内也开始举办类似赛事。一直以来,国际及国家级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难度极高,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顶峰的人凤毛麟角。这也是为何奥林匹克数学被普遍认为是一场极为小众的游戏,只有5%学有余力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习。

奥数培训由奥数竞赛衍生而出,其内涵及外延也已在中国的教育市场中发生了改变。在全民奥数的趋势中,中国奥数已经由中学赛事延伸至小学阶段,曾经带有“高精尖”特点的中学奥数在下移至小学时,逐渐走向大众化。

这种奥数大众化不仅在于参与者范围的扩大,也在于奥数培训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变。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奥数,趣味性强、适用性广是小学阶段奥数的显著特点。与其说小学奥数是高峰之上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平易近人的“趣味数学”称呼或许更为贴切,但它与纯娱乐性质的脑筋急转弯依然有本质区别。

中国的奥数培训目前主要集中于两个阶段——小学及中学阶段,爱培优联合创始人李立勋介绍,小学的奥数培训由校外培训机构主导,中学奥数培训集中于校内,一些高中强校甚至已经拥有成熟的奥数培训体系。

饱受争议的奥数培训主要指小学阶段的校外奥数培训。然而,不同于早期的单一形式,教育培训市场中的小学奥数发展出了多种奥数教学形式。侯俊所在的培训机构将奥数课程依照教学难度及进度划分为不同层级——起航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并依照考试成绩将学生划分至不同层次的班级。超常班授课与奥数竞赛难度接轨,尖子班以下的授课内容则更多是奥赛难题的基础变形及校内课程延展。

在校内数学课程与传统意义上的奥数之间仍然有着一片模糊的中间地带,而这片广阔的天地也同样被培训机构及家长们冠上了“奥数”的称谓。奥数的面目日益模糊,以至于共识难寻。社会各界的分歧也由“什么是奥数”衍生至“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的问题上。“奥数的最初宗旨是针对学有余力、有数理天分的学生群体,并非适合所有学生。”李立勋认为。

然而,在全民奥数以及教育产业化的时代里,奥数不再是天才少年间的一场竞技对决。侯俊从业两年,主要带提高班及尖子班的课程,奥数并不那么深奥是他的一大感受。“当然也有教不会的学生,也有一时跟不上课程节奏的,但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最后都能跟上思路。”但他同时也承认,奥数竞赛与培训不同,能从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更多依靠天分,而非单纯的努力刷题。

“首先需要确定究竟什么是奥数,大多数孩子学的其实不是奥数,只是课堂之外拓展的数学内容。学校的教育是按照孩子平均水平进行的,有些孩子学的快,进行适当补充学习,我认为没有问题。”一位家长对记者说。

侯俊理解的奥数与许多家长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便在于,奥数培训是一套给校内课程“吃不饱”的孩子开设的数学拓展课,帮助孩子训练思维、增长知识、提高兴趣。不同之处则是,他认为小学奥数与校内数学仍然是两套不同的课程体系。“有家长曾经问我学了奥数为什么课内成绩不见提高,但其实这两者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

学奥数与拼奥数

当“何为奥数”无法成为共识,“奥数热”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准确。“热”代表着超出某个标准阈值,但人们对奥数的理解相去甚远,对阈值也各有各的划定方式。然而,奥数热也不全然是一种主观评判,奥数由神坛走向大众,被裹挟在奥数队伍中无奈陪跑的孩子与家长不在少数。但无可争辩的是,奥数所扮演的角色早已超出其原初的设想。

从动机来看,为孩子报奥数培训班的家长心理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学奥数”与“拼奥数”,前者侧重于培养数学素养,技多不压身,后者则更带有功利性,寄希望于奥数培训与竞赛提升校内成绩,甚至试图用其敲开名校的大门。大部分家长两种心理兼而有之,既为素质也为应试。

王欣的儿子在北京读小学,三年级时开始进入一家培训机构学习奥数。最初是在发现校内数学课程对于孩子而言过于简单,才萌生了让孩子课外读奥数的念头。随着孩子学习兴趣的浓厚、杯赛成绩的突出,她也逐渐心生以奥数成绩作为小升初敲门砖的愿景。

“去年一个朋友的孩子小升初,孩子原本在一个普通小学读书,学而思杯和迎春杯都获得了很高的奖项,最终收到了三家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人大附中、十一学校和清华附中。”尽管学校从未公开声明奥赛成绩能够帮助升学,但王欣相信,两者间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据她观察,身边朋友给孩子报名奥数的目的也是不尽相同,“有的想培养奥数思维,有的则是直奔升学”。

个别急于小升初“上岸”的家长甚至将奥数视为一条性命攸关的摆渡船。程立军是多年的北京一家小升初咨询机构老师,他观察到一个新现象。去年开始,一些面临小升初战役的家长同时给孩子在多个培训机构报奥数班,临到竞赛考试前甚至直接让孩子请病假在家刷题。

但程立军认为,疯狂奥数的背后不是家长或奥数本身的问题,而是信息不对称之下,北京小升初择校通道不断缩小的结果。“虽然教育部不让择校,但原来还能靠点招或者特长生进入名校,现在名校的择校通道越来越窄,奥数成绩在小升初中的含金量反而不断提高。”公立名校间的竞争使得优质生源选拔成为学校一种无法摆脱的冲动,在正规“掐尖”大门被关闭后,奥数越发被学校视为选才的安全快捷之路。

这种作为选才手段的角色在高中阶段表现地更为明显。3月2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全面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奥赛助力升学的光环将会消褪。

高校自主招生权限的扩大将奥赛的升学功效再一次推向高峰。3月,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多所名校公布了2018年自主招生简章当中,都将高中阶段的奥赛成绩作为学生报考的基本条件。“教育部取消了普适性的奥赛加分。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下放行政管理权,给予高校更多自主权。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崛起,奥赛的含金量反而提高。”李立勋认为。

之所以奥赛成绩会成为学校在选才时普遍认可的第三方评价指标,则与目前的多元化选才窘境相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康小明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诚信体系与第三方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导致高校偏向于将权威性高、难度系数大的奥赛作为选拔工具。“要想真正在基础教育领域发展素质教育,破解多元化选才的窘境才是要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