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社会

体育圈评选泛滥:榜单错误百出 评奖变成生意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年底体育圈各种评选泛滥,“榜”住生意也别忘了初心

有人戏称,年底到了,体育产业圈评委不够用了。

每到年底,各种评奖评选便如约而至,体育产业领域近年来成为评奖热的“重灾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体育产业概念炒得火热,各种奖也评得火热。形形色色的年终盛典、颁奖晚宴、论坛峰会、N强榜单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有人戏称,年底到了,体育产业圈评委不够用了。

评奖不是不可以有,适度的评奖对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必定会有帮助,但标准如何确定、奖项如何设定、评委如何圈定、权威性如何界定,都应该有科学的依据,有令人信服的由头。

而现实情况是,在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整个领域内良莠不齐,乱象丛生——有些评奖过于随意,有的榜单错误百出,有些机构,甚至把评奖当成了一门生意。

正是因为这样,已经坚持了十几年的央视“体坛风云人物”评选,至今仍未将“体育产业人物”纳入评选范围。

有的人应获颁体育产业最佳忽悠奖

有人为了评奖而评奖。最终,这些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互相吹捧,于是就有了这些奇葩的评奖活动和颁奖典礼。

丹尼尔·曼托瓦尼是一名作家,他获得了许多同行穷极一生也得不到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可是,在颁奖典礼上他却对国王、评委、专家、学者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因为我的作品得到权威认可感到遗憾,感谢你们为我的创作生涯画上了句号。”

这是阿根廷电影《杰出公民》开头的一幕。

在这个评奖、得奖、颁奖如火如荼的季节里,突然想起这部电影以及丹尼尔的话,不啻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我喜欢冬天,因为我不怕冷。不仅如此,每当冬天到来我就知道,发年终奖的日子快到了,运气好的话,还能在行业内混个或大或小的奖项,拿到一笔或多或少的奖金。

丹尼尔毕竟只是艺术加工的人物,现实世界里,人们还是喜欢评奖、得奖、颁奖的。正因为如此,一到冬天,各种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颁奖典礼、评奖活动便会浮出水面。套用赵忠祥老师的经典语录,“冬天来了,又到了评委们评奖的季节。”至于这些奖是否权威、含金量如何,在乎人不多,重在拿奖嘛。

体育产业已然成为评奖热的“重灾区”。体育产业概念这几年炒得火热,各种奖也评得火热。有些机构,甚至把评奖当成了一门生意。他们张罗着、表演着、吆喝着,“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借钱捧个钱场。”捧场者们也心甘情愿,花点小钱拿个奖,不仅对领导好交差,也能给自己或者单位加点分,说不定以后融资时还能派上点用场。

反正冬天不好过,大家抱团取暖呗。圈子内,几乎都心知肚明。

若是评奖专业权威倒也罢了,可问题在于,千奇百怪的奖项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恐怕主办方自己都不一定清楚。有人为了评奖而评奖,因为这个行业里的太多人如此迫切地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掌声。

评奖热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产业尴尬的现状。市场这块蛋糕确实很大,想吃蛋糕的人也很多,可并没有多少人踏踏实实地想着如何去分蛋糕,更多的人只是站在熙熙攘攘的市场门口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甚至,还会专门找来一大批听故事的人,以便把气氛搞起来。最后,这些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互相吹捧,于是就有了这些奇葩的评奖活动和颁奖典礼。

丹尼尔在《杰出公民》里还说道:“作家理应用作品发出质问,给读者带来震撼,如果只是为了得到认可,那作家就会不可避免地自甘堕落。”遗憾的是,在追求认可的路上,奔跑着太多太多的所谓“体育产业人”,他们不是不可避免地自甘堕落,而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自甘堕落。

给他们颁一个奖吧,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体育产业最佳忽悠奖。(文/肖万里)

“榜”住生意时请不要忘记初心

中国体育产业正在高速发展段,所有的年度榜单和评奖,都应该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和未来服务,而不是单纯为了生意。

我从小爱写作文,参加过不少征文比赛。有一次参加一个听上去很高大上的比赛,很轻松地杀进最后的决赛。组委会来信说我入围决赛,并且我初赛的作品将会被集结成书,而这一切需要费用若干……

当年我的班主任断定,那个征文比赛的组委会是骗子公司。多年过去再想起来,那也不算骗。刚好年关将至,各类年终榜单或者评奖层出不穷,仔细想想,当年那个征文比赛和如今各种各样的年终榜单其实是一个模式:交点钱,入个围,上个榜,长个脸。

这不是乱讲。我在媒体圈从业多年,深知很多机构都会在年终捣鼓各种榜单,但这些榜单的实质大多数是显示资源实力、拉动广告增量。排排坐吃果果,有广告投放的客户都能获得众多奖项之一。至于谁能获得大奖,你懂的。

这种乱象在从前的中国体坛并不多见,但随着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情况有了变化。

套用韩乔生老师的名言:忽如一夜春风来,体坛流行年终榜。我没有细究从哪一年开始,中国体坛的年终榜单多了起来。仔细分析,有的体坛年终榜单,已不知不觉演化成了一门生意。

央视的“体坛风云人物”是相对权威和公正的榜单,笔者担任初选评委多年,总体感觉,榜单评选各个阶段都能做到公正公开,选票的统计也是由世界知名会计事务所来完成的。你非要说里面有什么利益,无非是这个品牌的自身价值,以及首尾加载的广告,这都在正常范畴,大家也都能接受。

但其他榜单就不一样了。

比如,某个也是由电视台主导的、销声匿迹几年后又重出江湖的评奖,与前述央视“体坛风云人物”重合度很高,这难免给人造成一定的困惑。

还有更多的奖项,有的是通过榜单的运营来增加本公司的知名度和公信力,有的是通过榜单的运营来增加本公司旗下运动员的商业价值,还有的,纯粹就是通过榜单的运营赚一些钱罢了……

当然,榜单变成生意,其实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包括榜单评奖在内的很多东西变得商业化和生意化可以理解。但生意归生意,你榜单的奖项设置总得合情,你评选的标准总得合理,你评选的过程总得公正透明,你最终的结果总得靠谱……

中国体育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容易取得成绩,也容易出现问题。所有的年度榜单和评奖,都应该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和未来服务,而不是单纯为了生意。

当你用榜单“榜”住生意时,千万别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文/赵黑)

表格、奖杯和吸尘器

每年的颁奖典礼,通常由填表开始,借由奖杯达到高潮,最终用吸尘器清理庆祝用的金色纸屑。然后,明年再来一次。

上周五当C罗手捧奖杯的照片占据各大媒体醒目位置时,我的商业社交网络LinkedIn(领英)上出现了一条获“赞”上百的好友动态:

“很荣幸,作为评委,见证王者登台。以下是我的选择:1。梅西,2.C罗,3。 莫德里奇,4。布冯,5。德布劳内。”文末还配上一张梅西握手恭贺C罗的黑白照片。

这条动态的作者是东欧著名足球媒体人埃曼努尔·罗素,他还有一个身份——欧洲金球奖评委。

“这条动态收获的点赞数,恐怕比你晒宝贝女儿的萌照更多吧?”我调侃道。“是啊,要是我女儿能够到电脑,她也会给我点赞。”罗素回复说,“人们很喜爱这类投票,不是吗?”

他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没有球迷和网友的关注,那些五花八门的足球类奖项根本无处生存。在落笔此文前,我曾试图就欧洲市场存在多少个足球类奖项,做一个精确的统计。但当统计到第56个时,我决定放弃。罗素将我的“适时停手”褒奖为“非常理智”,因为几乎每一个自认为权威的体育或者综合媒体,都有设置奖项的愿望。

《FC Business》(足球商业周刊)已经连续六年评选年度最佳俱乐部CEO,今年的得奖者是英超热刺队执行官丹尼·列维,而获奖原因则由一堆诸如“不可思议”和“了不起”的形容词堆砌而成——如此粗糙的评选标准显然难以令人信服。我在朋友圈中公开质疑这份奖项的含金量,谁料话传到了一位周刊负责人耳中。最终通过邮件介绍,我得到了一个牵强的半官方回答:很多媒体都需要凭借颁奖来标榜自己的“权威性”,不是吗?

上个月我收到了来自英国《卫报》的投票邀请,每年他们体育编辑部会整理出一份多达300人的球员名单,或通过邮寄或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超过140名足球观察家手中。其中大部分为足球媒体人,少部分是退役球星。投票者需要在这300人中选择40名在过去一年表现出色的球员,并按照心目中的排序,依次将这些球员填入表格,最后反馈给《卫报》编辑部。工作人员在收到反馈后,按照排序进行得分统计,最终评出“年度百大球星”。去年位列榜首的是C罗,今年不出意外,他应该会蝉联——至少我也将第一名的位置留给了他。

《卫报》在评选说明中强调自己的奖项公平、公正,因为这是一家权威媒体的首要原则。然而我对此无法完全认同,因为至少我的投票完全按照主观意愿填写。例如我偏爱曼城中场德布劳内胜过切尔西后腰坎特,然而在现实中,坎特之于切尔西的战术价值,可能比德布劳内之于曼城更大。有人建议我在投票前参考一下FIFA以及PES提供的球员数据,而假设纯数据考量,C罗可能在今年连前十都排不上——而这显然又与权威的金球奖最终选择相悖。

由此可见,“权威性”是一项极为主观的指标。既然如此,那么让更多人参与,则不失为明智之举。在这点上不得不表扬国际足联的前瞻眼光:自今年与《法国足球》设置的金球奖分道扬镳后,FIFA年度最佳球员的选票如今50%来自教练+球员,另外50%则来自球迷。当然有人因此会质疑其“权威性”,理由是球迷在专业度上不如媒体人以及足球人士。但恐怕他们忘了,大部分媒体及足球人士和我们一样,也是球迷。

不久前《世界足球》杂志也给我发来一份表格,他们的规则是选出10名最佳球员以及最佳教练。和大部分媒体纸上谈兵不同,他们真的会为最终得奖者准备刻有杂志名称的铜制奖杯。我很好奇奖杯最终会否到达得奖人手中,主办方的答案斩钉截铁:当然!因为没有人会嫌奖杯太多,哪怕是C罗。

“有时候公司都需要用一场大派对来证明自己人脉广博、资源丰富,对吧?”填写表格时,妻子在一旁总结道。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何欧洲市场各类足球类奖项多如牛毛,人们却依然乐此不疲:因为设置这些奖项的主要功能就是聚集人气和分享资源。

FIFA记者马丁·德尔·帕拉西奥在尚未出版的《采访者》一书中写道:每年尾牙的颁奖典礼,通常由填写表格开始,借由奖杯达到高潮,最终让吸尘器收尾——用来清理庆祝用的金色纸屑。然后,明年再来一次。

这样的描述理智得有些冷漠,却也道出了年度颁奖的实质——我们都喜爱热闹。(文/朱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