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评论

政府拍卖叫停后,古祠保护要跟上

新华网

关注

原标题:政府拍卖叫停后,古祠保护要跟上

徽州古祠保护,必须要摒弃那种功利思维,应能保尽保,并置于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层面去呵护。

8月30日,安徽省黄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转让原为歙县坑口乡政府管理的王氏宗祠。在引发巨大争议后,近日,这起乡政府以底价人民币90840元、公开竞卖物为古祠堂构件的拍卖,被歙县政府叫停。

当地官员说,由于祠堂只剩下一两面墙和一些构件,且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故想通过拍卖的方式进行保护,“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坑口乡政府称,此前并不清楚王氏宗祠的国有属性。

祠堂和牌坊、民居一道,被认为是徽派建筑“三绝”,每个祠堂都记载着当地乡村的演变和宗族的繁衍,维系乡村文脉,是珍贵的文化地标。将这么重要的历史建筑拆解拍卖,让人痛心。

而“拍卖是为了保护”,其实根本就站不住脚:古祠堂属于不可移动的文物,它是有“根”的,一旦将其拆散,哪怕放在最高级的博物馆给“保护”起来,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必然随之耗散。

王氏宗祠是徽州祠堂命运的缩影。据悉前些年全国范围内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黄山市区域内,只有446座祠堂被列入普查名录。也就是说,普查名录之外不下千座的民间祠堂,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状况如今有无改善,还不好说,但从报道看,情形依旧堪忧。

徽州古祠数量多,分布广泛,保护确有难度,但这并不是地方政府推卸责任的理由。

涉事县文物局称,靠政府财力确实困难。在那些古祠堂虽是文物建筑却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县里和市里并无专项拨款用于修缮的情况下,其困难的确可能存在。

但有些基本的保养责任本该尽到,说“完全没钱修”也未必妥帖:包括歙县在内的老徽州府地区,属于安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歙县位列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媒体报道,仅去年2月到3月,歙县旅游收入就达到13.73亿。要说当地政府穷到挤不出一点钱来用于徽州古祠保护,恐怕说不过去。

怕就怕,有的地方会拿短期收益去衡量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古祠保护能带来旅游收入,保护积极性才会提高。现实中,许多被保护好的古祠就是因被打上名人标签,所以受到重点保护。而有些难以开发为旅游资源的,则备受“冷落”。

徽州古祠保护,必须要摒弃那种功利思维,应能保尽保,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放弃。对于超过千座被遗弃的徽州古祠,政府要拿出一个修缮保护计划,每年安排专项修缮资金,国家和省一级财政也不妨对徽州古祠保护提供支持。

在政府出资之外,也要广开渠道,吸引民间资金的进入。之前,广东顺德就有过相关尝试,通过向社会公开寻求合作机构,征集古祠保护方案,政府会给予合作机构一定时期内的历史建筑租赁经营权,实行免租或设立收取低廉资金,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用以扶持资助。从产权制度着手,创新保护机制,活化善用这一历史建筑,或许也是徽州古祠保护的一条可行路径。

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徽州人在海内外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古祠保护其实有着强大的民间基础。如果政府将徽州古祠保护与慈善、与发扬徽州文化结合,联合民间力量,将徽州古祠修缮改造为社区中心、文化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让更多人热心加入到“认领”徽州古祠的行列,让这份难得的文化遗产得以呵护,那无疑善莫大焉。(新京报社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