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评论

欧盟60周年:别想当然以为它“气数已尽”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欧盟60周年:别想当然以为它“气数已尽”

作者:赵柯

和平,是欧盟诞生并且继续存在下去的最大理由。

3月25日,欧盟各机构及成员国领导人齐聚意大利首都罗马,庆祝欧盟成立60周年。60年前,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合称《罗马条约》,欧盟的前身欧共体由此诞生。

在罗马特有的浪漫加上“纪念日”自带的温情映衬下,这本应是个充满着“诗和远方”的高雅生日派对。可当前欧洲领导人却正被“眼前的苟且”——英国脱欧、极右民粹的崛起、恐怖主义,还有频频发作的欧债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的后遗症——折磨得身心俱疲。

这让很多疑欧论者“欢心鼓舞”:离欧盟解体的日子不远了,这场外表华丽的“盛大宴会”不过是对“最后的晚餐”的粉饰。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忧心忡忡地为欧盟60周年刊发了特别报道,封面文章题目就是:如何拯救欧洲。

吕克·贝松执导的影片《第五元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肩负拯救地球重任的外星人丽露在快速浏览完人类历史之后,痛苦地对男主角发问:“既然你们人类一直以来都在彼此伤害,相互毁灭,那我还拯救你们干吗?”

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典型的“相互毁灭”的历史,战火不断,相爱相杀。如果欧盟在2017年果真分崩离析,那么后世的历史学家一定会万分惊讶:欧洲延绵不绝的战争之间,竟然存在60年的和平。和平,是欧盟诞生,并且继续存在下去的最大理由。

然而,这个理由正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以“反欧盟”、“反欧元”为旗帜的极右民粹势力在欧洲国家异军突起,在大小选举中攻城略池,应者云集,大有将主流政党取而代之的气势。各类民调也都显示,民众对欧盟的满意度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这是否意味着,已经导致“民怨沸腾”的欧盟差不多“气数已尽”,终将被欧洲人民抛弃?答案可能没这么简单。

平心而论,欧盟不仅让欧洲人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繁荣,即使在当前令人诟病的难民问题上,欧洲融入政策的潜力仍不可小觑。根据欧盟统计局2016年10月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25-54岁出生在欧盟国家和非欧盟国家的第二代移民中,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分别占38.5%和36.2%,就业率分别为81.1%和74%,这一水平与本土居民相比差距不大。

疑欧论的出现没想象的那么可怕,反而可能成为一股积极力量。战后欧洲经济社会的发展,让民众受益的同时也将其胃口越吊越高。民众衡量政治好坏的标志永远不是看做对了什么,而是看做错了多少。恰恰是民众对欧盟的不信任,迫使欧盟低下高高在上的精英姿态。

欧洲人在历史上最早创建了“国家主权”原则,而欧洲煤钢联营的成立及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则是欧洲人对自己的“革命”和“颠覆”,打破主权的分割,试图探索出一条不同以往的和平与繁荣之路。

但欧盟并非“包治百病”的仙丹,它仅仅是一套“漏洞百出”、需要随时“打补丁”的操作系统,需要不断向现实低头,需要来回在各国利益间平衡,需要在相互冲突的政策目标和价值观念之间取舍拿捏。所以,欧盟与其说是欧洲人超越历史灾难的一次重大胜利,不如说它是一次巨大妥协。罗马的遗产,其精髓也在于此。如果2017年欧盟解体了,后世的历史学家一定还会说,它能存在60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