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评论

襄阳南阳争抢隆中,是亵渎古人也是读书太少

深圳晚报

关注

原标题:孔明隐居的隆中在哪 要争到什么时候?

作者:李屾淼 来源:深圳晚报

诸葛亮出山前“苟全性命于乱世”的隐居处,不论从他自己的作品考究,还是史家文人所载,多指为“南阳”一地,但东汉末年渐远,人文地理变迁,当年诸葛亮《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所指的“南阳”究竟指何处,越发模糊,争议渐起,竟成一桩绵延数百年的历史公案。湖北襄阳与河南南阳都认为他们那里才是诸葛亮隆中隐居、刘备三顾茅庐等历史盛事的正宗出处。

本是学术问题,如今被襄阳和南阳吵成了江湖纷争,一地鸡毛。两地砸下重金,打造以“古隆中”为主题的旅游景区之外,声势浩大的口水战一直未平,几近互黑的地步。最近河南南阳举办“中国·南阳2016诸葛亮文化旅游节”, 湖北襄阳市委宣传部公号“汉水襄阳”随即发表《某地将办诸葛亮文化节:李逵和李鬼,怎相处?》一文。且不看正文,标题已现情绪。不必等南阳政府出手,南阳的网友便已群起反击。

事实上一个涉及历史、文化和地理的学术问题,争了数百年,参与者不乏文化名流、史学大家,考据论证无数,没出结果不是没原因。汉末三国时代距今一千多年,所留史料实据有限,考证难度极高。当然不排除将来的人通过更先进的方式得出一个坚实的,足以平息一切争议的结论。但今天的人恐怕有必要接受一点:在现有条件下,这个事掰扯不清。所以有一个思路很适用于这种局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现在的局面是,争议不断,各自开发。两地凭“古隆中”这个概念上皆获益颇丰,对于不少感兴趣的游客而言,正因为这种争议存在,去完南阳,再去襄阳,两个隆中都有必要看一看。每次一件小事再把火点燃,又势必引发一阵民间的历史研究考据热潮。不管两地官方是否水火不容,但在实际效果上这种神秘默契已带来了预想之外的积极效应。

南阳、襄阳都完全不必把孔明躬耕古隆中这个名片死死攥在手里,大可以放任这个话题就这么一直争下去,带动的经济文化效应很可能比有了定论权归一地后要更为丰厚。再说,一个河南南阳、一个湖北襄阳,俱是历史文化名城,可供包装的名片不可胜数。仅汉末三国那段时期,南阳襄阳一线作为赤壁之战前后各大势力的主要活动范围,值得深挖的历史人物事件实在太多。

两地的历史上无数闪耀巨星,但眼里翻来覆去就剩一个诸葛亮,是过分消费武侯也是对其他人失敬,是亵渎古人也是读书太少。

热门评论

3700376302 72
东汉末年南阳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也可以说是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付中心。卧龙岗离市区十余里地,是耕读的好地方。隆中在大山之中,如在隆中,诸葛亮也只能成为一个放牛儿!
河南南阳
回复TA
5092176135 51
据考证,“隆中”为俺们南宁的隆安中学
广西南宁
回复TA
1415753657 34
汉末的南阳是指南阳郡,郡守位于今湖北襄阳,隆中也在今襄阳。但刘备三顾茅庐的发生地却不在隆中,而是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所谓的隆中对是后人想当然的错误理解。<br/>历史的真相是诸葛亮少时随叔父到了南阳郡,在今襄阳一带求学成长,在襄阳隆中一带安家落户,但在遇到刘备之前,诸葛亮已经不是布衣身份,而是受江东刘氏集团委派负责前线的后勤工作,工作地点就在今河南南阳,离刘备驻防的新野前线不远,所以刘备才有可能三顾茅庐。<br/>因此最科学的说法是隆中属于襄阳的,但三顾茅庐发生在南阳的。
浙江金华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582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