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评论

教育部,家长们喊你算下高招名额少这笔账

综合

关注
江苏教育厅长谈高考“减招”

锐见:教育部,家长们喊你算下高招名额少这笔账

因为担心省内招生名额被削减,最近江苏、湖北的一些家长分别在两省的教育厅门口大规模聚集,表达对高考生省内录取率的担忧。

事件缘起于教育部4月下发的一个通知,通知规定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安排21万人,其中本科14万人。湖北和江苏分别承担了4万和3.8万个招生计划。高达数万的“减招”数字,引发了两省家长的普遍不满。

在自媒体上流传很多家长在讨要说法的现场视频,其中不乏有些家长采取过激的行为。在现实和网络的围观效应之下,两省教育部门先后回应,承诺不会损害本省考生权益,会确保各批次招收本省学生的规模不低于去年。

白纸黑字的“减招”数字在前,各种承诺确保在后,要想说服抚慰火烧火燎的家长,恐怕不是易事。高校招生名额的地区分布,原本就是矛盾重重的领域,从网上相关留言来看,身处不同省份的人视角不同,江苏、湖北区域的人抱怨本来竞争激烈、让出名额考大学会更难,一些落后区域的抱怨好学校太少、努力也摸不到门,当然还有抱怨北京、上海这样的教育特殊区域,总之似乎人人都是受害者,成了一笔剪不断理还乱的烂账。

在如此复杂的教育图景下,要谈教育公平本该格外慎重。公平作为抽象的理念很美,但在现实中必然是各种立场和利益的权衡妥协。同一国家之内,教育资源相对富裕的省份,适当帮扶教育资源贫乏的地区,在道义上说得过去。但问题在于怎么帮,如果要抛开地域利益至上,在全国范畴内“分蛋糕”,总是要有一个说的过去的游戏规则。

这次湖北、江苏家长最不满的地方,正在于承担这么大的“减招”数字,却得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数字,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教育资源的丰厚程度?是按照考生的绝对数量,还是本科录取率?无论从以哪个指标为标准,好像都能找到反例,都无法解释流传的“减招”数量排名。

这世上当然没有绝对的公正。美国曾采取的补偿教育政策,比如为了照顾黑人等弱势群体而提高他们入学率等,也一再面临争议。对于一个存在发展差距的大国,永远会存在这样的“分蛋糕”的矛盾,但至少应努力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尽可能达成底线的共识,减少因不理解而激发的大范围矛盾。

观察这次抗议“减招”事件,可以发现这是在“敏感”时刻(高考前夕)出台争议政策,没有事先沟通,没有充分政策解释。不论支援落后省份说起来多么高尚,不给一些时间和沟通,不以理性的标准而只贴“支援奉献”的标签,这不是要求人人都是圣人吗?显然不可能。

从两省的舆论反映来看,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是理性的,他们要的是一个解释、一个说法。事实上支援落后省份和保护本省考生利益,也不是绝对的矛盾。在本省考生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接纳外省优秀生源,对于高校和所在省来说利多弊少。但问题的关键还是,教育部该拿出一个明晰的、有说服力的生源分配标准,这是现实条件下追求公平的起码前提。

(王敏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