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评论

不应妖魔化中国游客

贝壳财经

关注

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侧面,任何人群也都各色各样,即使同一个人遇到同类的事件,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处理方式可能都有不同。所以,以偏概全要不得。

一对中国游客在日本涉嫌袭击超市员工,被当地警方逮捕,在媒体及网络上又激起一轮新的口水潮,其中盲目引申到民族矛盾的暂且不提,比较集中的批评在于中国游客的素质。

世界进步到了新媒体时代,各种网络在联通世界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不那么好的东西有了更容易泛滥的渠道。如某些极端的观点很容易在网络上流传,并且得到貌似强大的支持。

这个世界上,最不合理的事情之一,就是不经调查研究,也不经深度思考,就简单地给人或事情贴标签。 比如那个流行的观点“坏人变老了”,印象中,这个观点最早是某个南方杂志上的一篇专栏文章,作者虽然很有水平,但也不过是一家之言,而且也仅仅是一个现象 的某些侧面而已,写文章嘛,语不惊人死不休,你懂的。结果经过网络的反复放大,就好像变成了一个定律,一个十几亿人的国家,每天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冲突可能 会发生啊?一亿人里出一件事情,还有十几件呢,换个欧洲小国,可能从爷爷的爷爷辈算起,都没这个几率。就算那一代老人有不足,怎么就没人想起他们也有当今 80后90后没有的优点呢?凭什么就给人家贴“坏人”的标签?

中国游客素质这个事,也有类似的情况。中国人海外旅游热,也是近些年来兴起,我们以前确实没有大规模出去过,尤其是某些文化水平稍微低一些的中老年人,对世界的通行规则、其他国家的法律、其他民族的风俗等等,确实了解比较少,难免有一些撞线触礁的地方,而国内的道德文明建设也处于正在建设中,有些地方确有不足,尤其是国人的自我约束比较弱,这些都是事实。如果由此认定中国游客没素质,显然是武断的,在国人海外旅游人次已经以亿单位来计算的时候,一定数量的不文明行为并不足以给全体中国游客的素质定性。

事实上,中国人(指整体上的中国人)一直是以一种饥渴的态度在学习世界的通行规则,这从我们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速度就能看出来。而世界的各个地方,其实 也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高级,澳大利亚的街道上照样有烟头——而且可以肯定有的是本地白人扔的,欧洲的街上也同样有本地人大声喧哗醉酒闹事,欧洲人看顶级网球赛要穿着优雅,可是美网观众就喜欢穿短袖吃爆米花网球界也只能“呵呵”。任何事物都是有不同的侧面,任何人群也都各色各样,即使同一个人遇到同类的事件,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处理方式可能都有不同。所以,以偏概全要不得。

当然,不打标签并不是要否定从官方到各个媒体对于游客的文明教育和呼吁,积极学习,建设旅游文明以至于日常的行为文明,这仍然是必须的举措,只是说遇到负面事情,该批评就批评,但没必要上纲上线地扩大打击面,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多地表扬鼓励那些在海外旅游中出现的正能量事件,树立好的典型。

这两天朋友圈在流传着距离“朋友圈旅游摄影大赛”多少多少天,看得出大家都在盼着长假中的幸福,既然是幸福,就应该百分百,文明旅游从我做起,不给别人贴标签的机会,可好?郁晓东

责任编辑:黄睿 SN22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