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正在参与本话题

你有过“中国式开车”的行为吗?

大家都这么开,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没有
坚决抵制不遵守交规和不文明的开车行为。

二十年老交警:乱开车最猖獗的是高档车,还有女司机

北京昌平区交警梁尚礼:亲眼所见一起车祸中不系安全带的人重伤
42
梁尚礼是昌平区退休交警,根据20余年的从业经验,他说:“没有违法行为不会有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多少年来铁的真理!” ◇◇感触最深的中国式开车行为:先吵再打最后报警◇◇ 在路上开车发生刮刮蹭蹭在所难免,我见到过好多,发达国家发生剐蹭后,把车挪到边上,商量着把问题解决了。咱们这边,先是停车,然后下车争吵,互相指责甚至大打出手,打够了然后叫交警来,这时候车已经堵得水泄不通。事其实都不大。我就觉得咱们这火气都很大。 最常见的乱开车行为就是强行超车、随意并线,然后互相追逐、互相别,互相之间较劲酿成剐蹭,甚至是车祸,然后就打起来了。 一辆车抢行,其他车辆都得停下来让行,造成交通堵塞。 ◇◇最难忘记的车祸:大货车超载刹车失灵撞上大客车◇◇ 印象最深的一起车祸是2005年底,一辆拉电石的大货车把一辆长途客车顶下去了,死了24人,在北京昌平区八达岭进京方向35公里处。那是一起比较大的车祸,就是因为严重超载,刹车失灵。 只要发生车祸,保证有违法行为。没有违法行为不会有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多少年来铁的真理。 ◇◇最常见导致车祸乱开车行为◇◇ 我发现咱们有一个特别不好的行为,越到黄灯越抢行,到了黄灯,不是说减速停车,而是加速。这时候有行人看要变灯了再着急走,车祸就发生了。 还有开车打手机,都是酿成车祸的主要原因。 还有不系安全带也是一个主要问题。2016年十一期间,有一起事故,我亲眼所见。前边的车突然刹车了,后边的车开得快,正好又低头捡东西,就撞上了。前面的车被撞出很远,坐在副驾的小伙子系着安全带,就剐了点皮,司机也系着安全带,没事。可是后车,驾驶员有方向盘做依托,没什么事,可是旁边,应该是他爱人,没系安全带,脑袋一下就撞在了玻璃上,一个大三角的玻璃就扎进去了。当时就流了很多血,人也昏厥了。 ◇◇最猖獗乱开车类型:高档车和女司机◇◇ 最猖獗的是高档车。第二是私家车,尤其是女同志开车,她们主要是驾驶技术不行,发生事故的概率比较大。
查看全文

路上遭遇乱开车

私家车主贾先生:超车时前车女司机突然踩刹车
38
公交车司机张颖:等乘客造成私家车误会
48

新浪网友票选出三个“路霸”:电动车、渣土车、老年代步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13年,我国年均机动车递增1500万辆,驾驶人递增2000万人。同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80%以上。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检查组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新浪网友票选出三大“路霸”。 其中电动车以24.3%的比例当选第一,16.5%的选票投给渣土车,第三是老年代步车占12.1%,出租车站11%名列第四。
查看全文

你最忍不了的“中国式开车”行为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你最忍不了的“中国式开车”行为(必选 1-12项)*

滥用远光灯
强行并道
强行超车
不打转向灯并线
抢黄灯
随意停车
占用非机动车道
与行人抢道
乱按喇叭
逆向车道超车
频繁更换车道
其他

我为什么乱开车?

私家车司机:不守规矩的人就能提前到达,守规矩的就得堵着。
19
私家车司机:道路设计和承载量问题
31
公交司机:拥堵太厉害
57

“中国式开车”有治吗?

有治
相信会越来越好。
没治
违法成本低,侥幸心理强,一时半会好不了。

老外眼中的“中国式驾驶”: “我愿意尝试任何事情,除了开车。”

《新民周刊》陈冰
来自美国底特律的Mark在上海工作了3年,虽然公司离租住的小区挺远,他一直避免开车上班。Mark说,中国司机的驾驶技术总让他心惊肉跳,司机在拥挤的车流中左冲右突,在斑马线上不避让行人、不打转向灯随意变线、逆向行驶、红绿灯附近变道插队……好像不违章就不能开车似的,太让人害怕了。 “中国人做事很着急。排队如此、开车也如此,似乎大家都在赶时间,在公路上开车喜欢超车、强行并线、红绿灯加塞等,他们以为这样会让自己更快些,实际上,这会让交通更堵塞。”为了避免让自己心塞,Mark在出行的方式中自动将开车删除了。 老外眼中,中国人开车究竟有多可怕? ◇◇驾照考试有多难◇◇ 对于许多在中国的老外来说,若想在中国开车,必须持有中国政府颁发的驾照才能上路,因为中国不承认外国驾照。而这一关,真是有点难。 表面上看,持境外驾驶证的外国人申请中国驾照的门槛不高:只要是合法停留的身份,护照上签注停留时间为90天以上,准备一些必要的资料(申请表、身体条件证明、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表、相片及回执),就可以到所在车管所提交申请。只要通过科目一的理论试,中国驾驶证就能到手。   然而,对于不谙中文的外国人来说,这实在是巨大的拦路虎。车管所受理申请,但不提供外文考试资料。金盾网上可轻松查找到英、法、西等8种语言的考试大纲,仅此而已,没有外文版的考试题库或道路交通法规。虽然驾照考试有英语版、俄语版、日语版、韩语版、意大利语版、德语版、法语版、西班牙语版和阿拉伯语版,但这无异于,画了一个圈,让你在圈里找内容,但圈里什么都没有。   “考100道题,题库却有1000道,太难背了!”一位外国友人感慨,一个外国人单凭自己的能力在中国考驾驶证,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参加了英语版的交规考试,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来自英国的亨利对记者说,“我不是唯一一个被交规考试折磨的外国人,其他外国人走出考试中心时就像被炮弹震懵了一样。交规考试太变态了。”   亨利在中国留学,有一定的中文基础。为了更好地应付考试,亨利硬着头皮看了几天题库,一次、两次、三次,直到第四次他才通过。“我现在完全不记得考试内容了,你现在问我一条交规,我还是无法回答。” ◇◇中国式驾驶◇◇   比考试更难的,是如何应对不遵守规则的中国驾驶者们。   彼得·海勒斯,中文名何伟,曾经的《纽约客》驻北京站记者,他在那本著名的《寻路中国》中对中国式驾驶有过精妙入微的描写——   在北京的时候,总有外国人对我讲,我真不敢相信,你能在这样的地方开车。我这样回答他们: 我真不敢相信,中国驾校毕业出来的驾驶员们驾驶的出租车、公共汽车,你们也敢乘坐。一旦上了路,所有人都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问题不在于交通流量——2001年,我在中国北方做自驾巡游的时候,中国的机动车数量仅相当于美国的五分之一。但是,恶性交通事故的数量却是美国的两倍多,政府报告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达到了75万起。这是个新驾驶员辈出的国家,而新驾驶员又多出在新兴城市,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后果将是致命的。   如果比较熟悉周围环境,驾驶员们驾车的状态会好一些。在北京,驾驶员们在老城区开车一般很熟练。从传统上来说,最早修建于13世纪的胡同社区和狭窄的砖墙小巷构成了北京的街区格局。每当我把车开进胡同的时候,看着那些砖墙如此近距离地迫近我,禁不住浑身冒汗,然而,其他驾驶员好像一点都不担心。他们不但耐性好,驾驶技术也很好: 在胡同里开车的北京驾驶员能够避开迎面驶来的桑塔纳轿车,在一群群小学生之间麻利穿行,紧挨着明代砖墙不到一厘米的地方把车停放妥当。如果胡同驾驶员们的娴熟技艺能够推广到全国的道路系统中去,也许我们大家都会平安无事。   在中国,这个转型期来得太快,很多驾驶员使用道路的方式直接沿用行人使用道路的方式——人们怎么走路,就怎么开车。他们喜欢扎堆前行,只要有可能,总是紧紧跟在别的车辆后面。他们不大使用转向灯。相反,喜欢依赖汽车之间的身体语言: 如果一辆车贴着左侧行驶,那么你可以推测得出,它即将进行左转弯。此外,他们还长于即兴发挥。他们可以把人行道作为超车道使用,如果能够快那么一点点的话,他们可以在环岛交叉路口逆向行驶。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开过了出口,他们会直接开到路肩上,往后倒,然后立马右转下道。每当交通拥堵时,他们喜欢从边上挤过去,跟他们排队买票时的做法如出一辙。   收费站也可能十分危险,因为多年排队的经验,使人们形成习惯,总在不断地估量什么才是最佳选择,并以此快速做出判断。驶近收费站时,驾驶员们喜欢在最后一刻变换车道,因此事故频发。驾驶员们很少查看后视镜。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则被视为妨碍视线,车灯亦然。   不幸的是,驾驶员们仍旧不了解车头灯的玄妙之处。很多人不开灯行车,直到天色一片漆黑时,他们才开启大灯。几乎没有人会在雨天、雾天、雪天,或者光线暗淡的情况下使用灯光——其实,这是让中国的驾驶员颇感烦心的少数几种行为之一。人们不介意你是否在后面跟得太紧、从右侧超车,或是把车开上人行道,就算你把车停在高速路出入口的匝道上,也没有人会眨一下眼睛。可是,如果你在滂沱大雨中开着车灯行驶,对面驶来的驾驶员会毫不例外地把他的车灯闪动几下,以示不满。   不过,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能够保持镇定自若。很难想象得出还有别的地方,人们用这样糟糕的方式开车,还能从中得到乐趣。在开阔的道路上,似乎每个驾驶员都刚刚从胡同里解放出来——突然加速,展开竞赛,而最惊悚之处,莫过于超越其他车辆。在山坡上,他们要超车;在弯道处,他们要超车;在隧道里,他们要超车。如果被别人超了车,他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反超那辆车,就好像在比赛一样。   何伟2001年拿到中国驾照,这本书出版于2011年。即使到了今天,这样的描述依然鲜活、准确。   接受采访的外国朋友无一例外地指出,中国司机连转向灯都不开就随意变线,无视等候的车辆蛮横插队的行为最让他们受不了。   “你抢我也抢,越抢越乱越慢”的现象每天都在城市的各条道路上演。   来自法国的路易斯说,在法国不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法国人生活节奏慢,在红灯面前会悠然自得地等待,享受音乐、聊天、风景,急什么?“两条路同样是直行车道,法国司机也不会换线,即使另一条路空荡荡没有车。”    如果说和欧洲司机在文化氛围、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那么同处亚洲的日韩,交通秩序也与中国有着天壤之别。韩国人姜马陆说,韩国人从小受到的交通教育是,只要看红绿灯,不用左右看车。因为所有人都遵守规则,小学生、老太太绿灯过马路,从来不担心会被车撞。 ◇◇用喇叭宣泄的情绪◇◇   曾经有评论指出,“中国式驾驶”与“中国式过马路”一样都是规则意识缺失的表现。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与文化传统有关,与社会心理有关,也与现实中的很多困境与难题有关。   这种观点得到路易斯的认同。他相信,“中国式驾驶”并非独立的存在,它与文化、社会风气和性格有关。“无规则可言,浮躁,耍小聪明,凡事都想走捷径。”路易斯说。   此外,路易斯还注意到,驾校教练从来不会教导学员要文明驾驶,“他们教学的唯一目的和责任是让学员通过考试,文明驾驶不在教学范围之内”。   这一点在何伟的书中也有披露。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观察中国的驾校培训,发现教练从没教学员打转向灯,而是花最大力气练习单边桥。中午休息和教练一起吃饭,大家竟然都会喝点啤酒。   对于许多忍无可忍的老外而言,“入乡随俗”成了他们的选择。“插队的车源源不绝,我如果不抢,只能停在原地,永远就过不了这个路口。” “我很想遵守规则,但其他人都不遵守。只有我遵守,那只有我吃亏。”“我知道按喇叭是不对的,但是不这么做,更危险。”……   记者曾经听一位美国回来的朋友说,他的老婆在美国开了十几年的车,愣是不知道车上的喇叭在哪里!而何伟在书中说,在中国的汽车上,喇叭从本质上说具有神经学的意义——它负责传导驾驶员的本能反应。一个简单的喇叭声,至少能够表达十种不同的东西。   “一下短促的‘哔’声,用以引起注意。连续两声‘哔-哔’表示愤怒。如果是一阵特别悠长的‘哔----’声,那代表着驾驶员遇到交通拥堵了,他已经没有边缝可钻,正巴不得路上所有的人和车统统消失。如果有‘哔--------’声回应,说明他们动弹不得。另有一种略带口吃的‘-哔-……-哔-’声,代表着驾驶员除了痛苦就再无别的感觉。还有一种事后才摁一下的‘--哔’声,这一般是新手们的做法,他们通常反应迟缓,还没来得及摁喇叭,刚出现的状况就已经自行化解。也有一种基本的、短促的‘哔’声,这只不过是在告诉别人: 我的手依旧放在方向盘上,因此这个喇叭可以继续作为我神经系统的扩展。”   老外到了中国也被折腾成“路怒症”患者,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查看全文
老外眼中的“中国式驾驶”: “我愿意尝试任何事情,除了开车。”

中国式开车是如何养成的

  • 习惯:没有对驾车司机进行礼让行人的教育和相应要求 我们批评“中国式驾车”,不能只批评这种现象,而应该找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对驾车司机进行礼让行人的教育,并做出相应的要求。在马路上,驾车者是强者,行人为弱者,前者理应礼让后者(国外还有所谓“路权”的概念,即行人在人行道上走路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不可侵犯),但这样浅显的道理还是需要通过教育来让人明白,须知人的文明礼貌行为往往是在“早期教育”中,变成一种日常生活习惯,而陋习一旦养成,要改过来就比较难。试想,一个人如果在学习驾驶的时候,就像停车提手刹、转弯打边灯那样,训练他见行人必须停车礼让,考驾照的时候也有这项内容,那么待他学会驾驶,考得驾照,礼让行人便也和其他驾驶动作一样,成为了一种下意识的习惯。   推及说开去,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即社会中每个人的文明行为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的养成,其早期教育非常重要。现在每逢节假日过后,媒体总要批评诸如公共场所垃圾遍地之类不文明现象,却鲜有追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的早期公民教育缺位。正是这种缺位,使得一些所谓“国之痼疾”,譬如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多年来仍未克服,这实在不是一件小事情。   如果说“中国式过马路”——行人过街不看红绿灯,表现出来的是公民法制意识的淡薄,而“中国式驾车”——司机不礼让行人,则反映“尊重人”的观念在我们社会尚未深入人心,形成风气。这两个方面,正是一个转型中社会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根本性差距,需要我们下大气力,加强教育,切实改进。时下讲民族振兴的中国梦,振兴不仅要有硬实力,更要有软实力,软实力的强弱也体现在社会文明素养的高低上面。 ——《学习时报》
  • 路怒:过半车主有路怒症 四成有“造怒”行为 2015年成都女司机被打的视频和讨论,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广州日报》报道,这起事件后,深圳交警专门就“路怒症”类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过半受访车主自认有“路怒症”;遇到路怒族,有46.9%的受访者会视情况反击。对此,深圳交警表示,从今日起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强行超车、连续变线等“造怒者”。同时,深圳交警今起将启动全市3万多个摄像头,抓拍乱变线等交通违法行为。 调查:过半受访者自认有“路怒症” 据公安部的数据,2012年以来,由“路怒症”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逐年上升,截至今年4月,全国交管部门共查处“路怒症”违法行为达1.04亿起。据深圳交警统计,去年深圳共发生随意乱变线违法行为37.2万余宗,今年以来共查处随意乱变线违法行为18.4万余宗。 5月7日至10日,深圳交警通过深圳交警政务微信和互联网征集了2235名志愿者关于“我是不是路怒症”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有“路怒症”的占57.6%;遇见过“路怒症”的占71%,经常遇见过“路怒症”行为占21.1%;遇见路怒症行为会反击的占23.1%,看情况决定是否反击的占46.9%;曾经有开斗气车的占51.6%;车上有孩子,遇见“路怒症”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占92%。 测试:近四成车辆有“造怒”行为 深圳交警表示,调查显示,日常驾驶中,随意变线、加塞、强行超车、连续变线不打转向灯、违法占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以及妨碍他人正常通行、车窗抛物等不文明驾驶行为都可能引发路怒。 2015年5月8日至9日,深圳交警出动 “隐形战车”及设置固定监测点,分四个时段对广深高速、北环大道、滨河大道、新洲路、侨香路以及对龙岗区黄阁路清霞路口、红荔—金田路口、红荔—益田路口、福中—益田路口东行、福中—益田路口西行、笋岗人行天桥路段等路段进行测试。 其间,有2400辆汽车进入监测点,其中变换车道不打转向灯共792辆,占测试总数的33%;随意变线或一次变更多条车道(三条以上车道,含三条)共116辆,占测试总数的4.8%;反复穿插变道共14辆,占0.6%;进入导向车道变道的插队车辆共11辆,占0.45%。 引发“路怒症”这些是主因: “随意超车,强行并变线”占86.5% “路口肆意加塞、插队”占83.5% “变向不打转向灯”占62.3% “喇叭按起来没完”占45.7% “开车太慢”占39.8% “车流过大、堵车”占32%
  • 守法困境:“追逐竞驶”的危险驾驶罪如何判定 守法合规者面对屡见不鲜的越轨者总要吃亏,虽不能绝对地说出行的守法成本总是大于违法获利,但两者之间的比例也通常小得令人缺乏守法的动力 2016年,一段比亚迪车主与大众车主在道路上开“斗气车”的视频现身网络。视频中,大众车多次试图越实线强行变道,而比亚迪车也丝毫不让,最终视频以大众再次变道未果,被比亚迪顶翻结束。而事后网络上陆续曝出的交通队认定大众车全责、比亚迪车主声称已撞七车等后续信息更是为这一事件增添了几分曲折。 从网友评论来看,尽管视频反映出比亚迪车主在与大众车主的角力中并未明显减速,但支持比亚迪车主的声音仍然占了上风。对此,有观点认为这是一种对以暴制暴、私力救济乃至私刑崇拜,呈现出的是对生命的漠视,规则意识的缺失以及情绪暴戾化。这种解读有其道理,但它没有说明一个如此不合常理的观点为何会取得这样的广泛认同。我想答案很简单,在中国的道路上,守法合规者面对屡见不鲜的越轨者往往吃亏,虽不能绝对地说出行的守法成本总是大于违法获利,但两者之间的比例也通常小得令人缺乏守法的动力。简而言之,在目前的道路生态下,看上去总是好人吃亏。面对着比亚迪车的处境,公众很容易穿越回他们在道路上的无数个愤怒时刻。在那些情形下作为守法者他们选择了容忍,这也就意味着越轨者将他们的出行成本部分转嫁到了守法者头上。此时,当一个处于同样困境中的司机,竟能拿出与敌偕亡的勇气作出不一样的选择,当然能让广大守法司机们拍手叫好。 因此,在这个事件中,我并不为多数网民的立场担忧,他们的情绪实在是最自然不过的反应。围观者并不是在为比亚迪司机行为中的违法性而欢呼,他们是在为大众司机行为中的违法性受到惩罚和遏制而欢呼。我相信如果大众车的行为在现实中极为罕见乃至异常,围观者的视野自然会将更多要素纳入考量。再做老生常谈的假设,如果类似大众车主们的行为通常能够得到有效遏制,行车的整体秩序具有更强的刚性,这起事件也绝不会引起如此范围的关注与争论。 最后,不得不稍微谈及本案中的法律责任问题。如前所述,大众车是道路交通危险的引发者,它通过违反规则的行为给他人设定了两难选择,因此无论是从经典侵权责任构成中的主观过错还是因果关系出发,大众车的责任都要大于甚至明显大于比亚迪车主。因此对于这起事故引发的经济损失,大众车主无疑要承担更多责任。而对于事故是否涉及危险驾驶罪,从现有的证据实在难以判断。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危险驾驶罪中“追逐竞驶”一项,以情节恶劣为划定犯罪圈的法定标准,这一般需要结合追逐竞驶行为的具体表现及所造成危害的程度、后果等方面,分析其对道路交通秩序、不特定多人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的程度是否达到恶劣来判定,在实践中一般表现为需要满足严重违反道路安全规定,扰乱了沿途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或居民生活秩序,引起人员、车辆恐慌,以及造成不特定人员的生命财产损失或足以威胁途经人员、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等三项条件。因此,对于事件刑事责任的确定,需要以能够反映事件整体过程的证据为基础,仅凭时长不到两分钟的视频加以认定实在不够严肃。 ——《法制日报》

破解“中国式开车”乱象

  • “硬约束”与“软约束”双管齐下 解决行车文明问题需要“硬约束”与“软约束”双管齐下。在“硬约束”方面,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出台明确、严格的法律规范等。2012年号称“史上最严交规”出台后,曾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应,习惯于“中国式驾驶”的驾车族似乎难以接受。但若没有这种严格约束,马路上的风景可能会更糟。“软约束”是指驾驶人服从内心的道德律令,按照文明人的品行指标去行事处世。要让驾车人真正文明起来,仅靠来自外部的压力或内部的文明觉悟恐怕不够,而是需要两者结合,“软硬兼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
  • 建议开车玩手机扣6分罚2000 并坐牢
  • 不良交通行为纳入公民信用档案  2015年开始,宁波市公安局交警局公布,市民的不良交通行为将被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公民信用档案。   不良交通行为包括:   一次性记满12分的交通违法行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交通事故逃逸;故意遮挡、污损、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机动车超速50%以上等);   拒不履行交通事故调解协议或交通事故处理的违约行为;   办理公安交通管理业务时提供虚假信息。   这样的行为一旦成为不良信用记录,将给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你同意加大交通违法处罚力度吗?

同意
加大法规力度让车主不敢乱开车。
不同意
先改进路网建设,狠罚是懒政。

盘点各国“奇葩”交通法规:没有最严只有更严

  • 印尼:交规处罚剃光头 在印度尼西亚,司机违章后,会被当场罚款,然后没收驾驶执照,最终会被无情地剃光头发,以便使司机们生成“若要违章,想想自己头上的黑发”的畏惧感。
  • 美国:严重超速将被罚终身禁驾 美国高速路一般限速不超过70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违规的话动辄罚款数百美元。屡犯者要吊销驾照。车速超过100英里者,可能被控“二级谋杀罪”和被罚终身禁驾。
  • 印度:当场朗读交规 “堵车”世界闻名 交通违章现象让当地警察非常头疼 2005年警察们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如果司机违章了,警察把他叫到一边,不用吊销驾照,不用缴纳高额罚金,警察只是拿出印有交通法规的两页纸,让违章司机在众人面前大声朗读。念完了,还要签上自己的大名,保证下次不会再犯错。
  • 南非:行车必须让鸵鸟 南非的交通法规规定,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必须给过街的牧人和牛、马、驴、骡子、羊、猪和鸵鸟等动物让路。虽然很多人对于这条规则不屑一顾,但是如果在牧人请求或示意的情况下不停车,司机会被处以高达535美元的罚款。
  • 土耳其:随车必带千斤顶 在土耳其租车,最好检查一下车内是否备齐了反光三角路标、急救箱、备用轮胎、千斤顶和灭火器等工具,因为在马路上随时会被交警截停检查,而以上这些都是必查项目。如果被交警发现没带这些东西的话,就会吃到35美元的罚单。
  • 俄罗斯:默许闯黄灯行为 俄罗斯黄灯原则上禁止通行。按照俄罗斯的交规,黄灯原则上是禁止通行的,但如果司机来不及刹车,闯黄灯则被默许,不会被罚款或扣分。
  • 日本:超速三次判刑4个月 水溅行人要受罚 日本由于国土狭小,汽车众多,交通事故不断。因此,交通法规甚为严格,超速行车三次者,就判刑4个月,更不用说严重事故的肇事者了。 此外,日本人重礼仪讲礼貌是出了名的,这在道路行驶中也有体现。当地人对开车时忽视路人而将路上积水喷溅到行人身上的行为十分反感。因此,在日本雨后驾车就要格外小心,否则就会被罚款。
  • 韩国:闯黄灯罚款6万韩元、扣15分 按照韩国的交通法规,闯黄灯会被处以6万韩元(约合350元人民币)的罚款,被扣15分。但是,一般情况下,如果司机在通过停止线时绿灯突然变成黄灯,不会被罚款扣分。
  • 德国:住宅区时速限30公里/小时 德国的公路被分为联邦级、州级和乡镇级三等,对不同的路段规定有不同的车速限制。通常对联邦公路规定的最高车速为100公里/小时,市区内仅为50公里/小时,住宅区内只允许30公里/小时,只有一部分高速公路无车速限制。
  • 伊朗:闯黄灯与闯红灯性质相同 伊朗交规规定,闯黄灯与闯红灯性质一样。处罚也相同,每次罚款100万里亚尔,约相当于200元人民币。扣分情况根据不同对象处罚不一样,私家车司机一次扣5分,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扣10分。伊朗每个驾照一年有30分。
  • 新加坡:违法两次就吊销驾照 在新加坡每个司机的驾照共有12个积分,每次违法除要缴罚款外还要扣掉6分,开车时打手机一次性扣9分。基本上违法两次就要吊销驾驶执照。
  • 法国:半数罚款与停车有关 从2011年8月1日起,法国违章停车基准罚款额将从11欧元上调至17欧元。在法国,违章停车是指不缴费而在收费停车区域内停车,不按汽车行驶方向停车,不遵守部分道路只能在马路单侧停车的规定,未在车内前挡风处放置停车交费计时单。
  • 巴西:违规司机送到幼儿园“回炉” 在巴西的圣保罗市,司机只要一犯规,就会被送去幼儿园“上学”,同孩子们一起玩在虚拟的公路和叉道上驾驶儿童玩具汽车的游戏,在孩子们的嘲笑和指责中反思过错。
  • 英国:酒驾吊销驾照109年 英国对于涉及酒后驾驶的立法很完善,早在1871年就已经规定酒后骑马、驾马车以及操作蒸汽机属于违法行为。到1925年有了正式针对汽车的酒驾法。在英国,对于10年内3次被判酒后驾车,吊销驾照109年。

告别中国式开车:狭路相逢 有修养者胜

南方都市报
路怒症,无疑是近期一个热门词汇。继女司机被暴打事件之后,一名奔驰男司机插队被骂后撞死老人,事件一个比一个触目惊心,后果也越发严重。总有那么一些司机,他们路怒症发作时,就会做出害人害己的蠢事。还是那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何等从容,比别人慢几秒又怎样,难道你就亏大了吗?狭路相逢,有修养者胜,他有可能输了时间,却能赢来人心。 在国外,司机们开车修养已经成为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礼仪。欧美国家在路口看到有些老人过马路比较害怕,会主动下车扶他们过。后面的车辆也习以为常,不会笑话他们,更不会按喇叭催促。即使是近邻日本,司机们在变道超车后,也会开双闪表达敬意。事实上,南都记者在国内也看到过开车谦让的车主,但实在屈指可数。日常用车过程中,如果别人让了自己,最好也不要太含蓄,建议摆一下手向对方示意一下,表达你的谢意,别看这只是很简单的一个细节,将有助于增强社会的正能量。以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情景,均与开车修养息息相关。 ◇◇后面响起救护车鸣笛声,本能打转向灯   车主向先生在驾车上班途中,经过解放桥,听到后面响起了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于是,他本能地打转向灯,将车切换到旁边的车道,准备让救护车过。   专家提示:像向先生这种主动让救护车、消防车等特种车先行的行为,也是交通法规所倡导的一部分。但是,有车主反映,在自己主动让行之后,后面的车辆马上紧跟上来,完全没有让特种车先行的意思。如果很不幸,救护车就差那几秒钟,错过了挽救一条生命的时间,那些不让救护车先行的司机,几乎可以等同杀人凶手。   ◇◇旁车争上应急车道,绝不盲从   张小姐五一期间在高速公路遭遇塞车,眼看后面的车辆不断通过旁边的应急车道超车,但她依然不为所动,耐心地保持在自己的车道跟随前车慢慢行驶。   专家提示:像张小姐这种不随大流的司机,本身就显示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开车修养。相比之下,部分司机却借口满满:反正别人都占应急车道,又不仅仅是我一个,不跟上去就吃亏了。甚至有些司机还专门跟在特种车后面,变相地让对方替自己开路。   ◇◇双车道变单车道,挥手让对方先行   上百万超豪华品牌车主叶先生,平时驾车外出时,碰到一些双车道变换单车道的情况时,总是挥手让对方先行。如果旁边车道有车辆想变道,他也不会加速前行,与对方抢道。   专家提示:现实中,豪华品牌车主与非豪华品牌车主发生的事故屡见不鲜,尤其是当坐进豪华品牌车辆驾驶舱后,有些司机就仿佛自己高人一等了。在变道、切线问题上,他们觉得非豪华品牌就应该让着自己,一旦对方丝毫不让,甚至有别车行为时,他们就怒从心上起,随之实施一系列斗气行为,想教训一下对方。   ◇◇旁边车道有车想并线,主动礼让   阿伟日前在经过东晓路内环时,前面两条车道变换成一条车道,他看到旁边车道有一辆车想并线驶过来,于是,他主动让对方先行,然后自己跟在对方后面。   专家提示:在内环上,两条车道变换成一条车道的路段比比皆是。这种路段,也考验了一名司机的修养。往往有些司机总是要跟旁边车道的车辆抢道,擦碰、追尾事故由此而起。不过,你也要注意,当让了一辆车之后,就尽量紧跟对方。否则,旁边的车辆就会仿效前车,源源不断地变道过来。   ◇◇耐心等老人完全走过马路,再行驶   余先生驾车接近芳村增南路一个路口,前面虽然已经亮起了绿灯,但有两位老人脚步蹒跚地仍然走在马路中间,显然,他们的行动不便。见状,余先生将车停了下来,完全不理会后车鸣笛催促自己,耐心地等老人完全走过马路,自己再行驶。   专家提示:余先生与跟在他后面的车辆,两者间的开车修养高下立见。由于部分路口的交通灯时间设置的确存在问题,留给行人过马路的时间太短,这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很难在极短时间内到达马路对面。而车主们是机械地按照绿灯通行原则,还是给予老人们多点人性关怀,足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就像老雷说的那样,有直接关系的老人,可能会比较尊重,但对于毫不相识的老人,尤其是马路上慢吞吞过马路的“老东西”,有些司机就觉得对方很碍眼了。   ◇◇窄街相逢,主动让车不顶牛   在一条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行的内街,马先生准备开车出去,但刚好有一辆车驶了进来,结果两车顶在那里了。虽然对方有几分逆行之嫌,但马先生看到自己车后方刚好有一块空地,于是他就主动将车倒去那块空地,让对方先过去。   专家提示:在狭窄的内街或者车多的时候,类似这种“顶牛”现象时有发生。往往,处于直行的一方,会认为自己明明有理,凭什么要让对方,你不让我,就这么耗着,等交警来了,他也会判定我是对的。然而,一场交通堵塞就此发生。即使自己有理,有时也不宜过于执着谁对谁错。让人三分,难道就会要了你的命吗?   [应急技巧]   毕竟,开车修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具备。但有些车主主观上没有开斗气车的想法,却因为缺乏一些应急技巧,客观上带来了激怒别人的结果。因此,当我们碰到日常容易产生摩擦的用车细节时,至少应该具备一些“善意”的行车常识。   ◇◇降低车速,让对方变道   情景1:陈先生在行车过程中,极少进行多次变道穿插。尤其与前方车辆距离较远时,当他看到旁边车道的车辆想向自己车道并过来,也会降低车速,让对方变道,从来不会采取马上加速,将对方挤回原来车道的做法。   专家提示:类似这种情况,相信绝大多数车主经常会碰到。但是,除了新手,多数车主都不会像陈先生那样,让对方变道,而是本能地狠踩一下油门,加速前进,让想变道的车辆知难而退。碰到一个路怒症随时发作的司机,后面就会上演一场开斗气车的闹剧。   ◇◇尽量不并排行驶   情景2:马先生在日常的“善意”行车技巧中,通常会注意“尽量不并排”这一细节,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尤其是如果对方刚刚变道不成功,自己也有变道企图,但对方又毫不相让。他会主动让对方超过自己,自己离对方远一点,或者干脆让对方超越自己。   专家提示:如果旁边车道的车辆和自己任意一方曾经变道不成,自己又一直和该车并排行驶,车速也差不多。时间久了,就会让对方产生误会:你是想跟我对着干,一直在寻找机会?像最近奔驰司机撞死老人一案例中,奔驰司机追上对方并排走了很远,就类似这种做法。因此,主动远离对方,会打消对方产生路怒症的苗头。   ◇◇主动挥手示意对方先行   情景3:方小姐平时开车谦让有加,但有一次却与对方形成“互不相让”的局面,几乎产生事故。原来,她在路口碰到一辆横向通过的车辆,方小姐停下来让对方先行,但对方也停下来,等待方小姐通过。方小姐看对方没有动静,于是自己前行一下,谁知道对方也有相同想法,也动了一下,随后,双方又都停了下来。几秒钟后,双方居然又一起启动。这次双方距离更近,几乎撞在一起。对方摇下车窗骂了一句:你有没有搞错?   专家提示:这种双方因为谦让,却带来尴尬结果的例子,时有发生。其实,明明大家都有一颗礼让的心,但因为缺少准确明了的沟通,才会导致产生误会。碰到这种情况,建议主动挥手或者以其它肢体语言,让对方知道你是在让他(她)先行。   ◇◇岔道车辆让主干道车辆先行   情景4:邓先生从东濠涌行驶到接近东风路、小北路出口时左侧车道有很多从越秀南方向岔路上来的车辆,正排队准备切线,并过来自己的车道。当时,他左侧就有一辆车伺机要挤过来。邓先生并没有本能地向右侧避让一下,相反,还向着左前方轻微打一下方向,车头对着自己车道正前方,结果对方停下来。   专家提示:在两车道汇合成一条车道的时候,如果左侧有车要挤过来,新手们通常会本能地向右侧避让,但过分避让,也没必要。由于你已经不是正常处于自己的车道上,只要被一辆车成功挤过来,后面就会源源不断地有车辆采取同样的做法。而且,一旦出现事故,在责任界定上,也会消弥对你有利的因素。一般来说,岔道上的车辆应该让主干道车辆先行,但如果行驶到汇成一条车道的位置时,对方车头已经靠前,你最好就让一下对方。 采写:南都记者 梁罗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