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正在参与本话题

多地查扣央视“315点名”产品

  • 日本食品被下架 16日,北京商报记者多路走访位于北京的永旺、麦德龙等超市并发现,超市多在3月16日早晨下架了所有日产的食品。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朝阳区的一家永旺超市时发现,店内未见任何日产食品。店内工作人员透露,“3·15曝光日产商品有核污染危害,所以超市已经在早晨将日本产地的食品下架了”。一位了解该超市的业内人士表示,3月16日上午,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实地检查了朝阳区永旺超市。与此同时,711总部已通知北京所有门店自行下架日本进口食品。 截至16日上午9点,北京市18家连锁超市和全市农产品市场、京东等电商平台均已开展进口食品自查工作,暂未发现来自日本核辐射地区的进口食品。
  • 原产地为日本的食品均已下架 据悉,目前无印良品在济南有恒隆店、振华商厦店、领秀城贵和店三家门店。16日,济南时报记者分别探访了位于恒隆以及振华商厦的两家门店,门店收银台上都摆出了无印良品的官方声明。 16日下午,在无印良品恒隆店记者看到,店铺内食品饮料区货架上很多区域还空着,工作人员正在对货品上架。据工作人员称,曝光产品原产地并非核污染区,不过目前店内所有原产地为日本的食品均已经下架,工作人员将货架换上了国产以及部分韩国产的食品。 与此同时,记者探访了位于绿地中心的济南绿地全球商品直销中心以及位于泺源大街中银大厦的UU洋行两家进口商品超市,发现店内均已经不见日本产食品的影子。两家门店工作人员介绍,店内日本产食品均于近日下架,不过工作人员拒绝透露过多信息。
  • 产地不明商品暂时下架 16日上午9时许,迎泽区庙前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站工作人员来到辖区一家超市。在这家超市进口食品专区货架上,工作人员看到多款从日本进口的产品。现场,一款中文标签标示为“丸荣蓝莓味复合果蔬粉(固体饮料)”产品引起执法人员注意。经查验,在该产品的外包装上,用日语印制有“东京都”(12个辐射源产地之一)字样,但由于产品未明确表明,“东京都”到底是产品公司注册地还是生产地,执法人员暂时无法对其进行查扣处置。该监管站站长丰立君表示,食药监将尽快与产品经销商及生产商取得联系进行核查。目前,该款产品作暂时下架处置,稍后会根据经营者提供相关资质做进一步处理。 随后,在该辖区其他商超,执法人员同样对其他三款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其中包括一款芥末膏、一款胡椒粉和一款挂面类产品。与此同时,万柏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长风西街监管站也于第一时间出动,对辖区多家超市、便利店以及保税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经查,除一家销售进口食品的便利店暂时处于停业阶段外,其他门店暂未发现相关产品。
  • 无印良品12品种商品被下架 16日下午,思明区市场监管局中华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前往无印良品中华城店进行了执法检查。厦门网记者在该店看到,被央视曝光的薏仁茶、鸡蛋圆松饼两种食品仍然在售。监管人员对该店销售的十几种食品进行检查发现,无糖咖啡饮料等产品都存在同样问题:加贴的中文标签上产地一栏仅标注“原产国:日本”,而执法人员撕开中文标签后,显露出来的原包装日文标签有明确的“东京都丰岛区东池袋4-26-3”字样。 对此,店内销售人员表示,公司总部已对此事件统一作出回应,各门店未接到对相关产品的处理通知。据了解,在厦门,无印良品现有中华城、SM二期、世贸三家门店,均正常营业中。 然而,执法人员要求中华城门店将相关产品暂时下架。据清点,被下架的涉及糕点、饮料等共计12个品种106个批次,125件商品。
  • 无印良品食品未下架 16日早上,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中心分局接到通知,来到园区永旺梦乐城、园区无印良品店进行检查。相关负责人告诉姑苏晚报记者,目前永旺梦乐城已将所有日本进口食品做下架处理,对产品进行详细调查,查看是否来自国家禁止入境的日本核辐射地区。相比之下,无印良品的食品没有下架,一边正常销售一边进行排查。
  • 下架可疑进口食品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无印良品专卖店、大型超市等专项检查。截止16日,共暂停销售并下架封存疑似来自日本核辐射污染区的进口食品4429件(包/盒)。
  • “不管是不是来自辐射区都下架” 16日下午,东莞时间网记者在汇一城永旺超市听见超市员工向顾客解释为什么日本进口食品已经下架:“3·15晚会一曝光,我们就下架了所有日本进口的食品、农产品,不管是不是来自辐射区,都下架了。”与此同时,佛山的永旺超市内所有日本进口食品一律先下架。广州市场上,多家超市已进行自查,目前暂未发现有问题的进口食品。永旺、华润万家、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甚至暂将所有日本进口食品下架。
  • 卡乐比麦片被下架 15日晚间,云南家乐福已经开始对所有日本进口商品进行排查。“我们超市当中的日本进口商品有40多种。在排查商品过程中我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因为过程繁琐,目前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下架,然后再筛选排查。”家乐福人士说,关于商品退换,家乐福的规定是30天内除特殊商品,如化妆品、内衣裤这类都可以退换货。家用电器适用国家“三包”规定。 16日,在新亚洲体育城附近的一家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里面已经有一些空的货架。一店员说,这些空的货架有些就是央视3·15晚会曝光疑似为日本核污染区的问题产品,“日本卡乐比麦片现在已经全部下架了,昨天都还有卖,今天一早我们就接到商场通知并将其全部下架。”
  • 暂扣无印良品183件商品 16日上午,海口市琼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海口琼山区无印良品店突击检查发现,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无咖啡因香茅薏仁茶(谷物饮料)仍在销售。当天,该店17个品种183包预包装食品因涉嫌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被琼山区食药监局执法人员依法暂扣。

进击的无印良品,甩回一巴掌:进口食品合规

针对2017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中所曝光的“无印良品部分进口食品产自日本核污染区”事件,本公司对此声明如下: 1)此次引起误解的原因是本公司所销售的进口食品日文标识上所标示的“贩壳者 株式会社良品计画RD01东京都丰岛区东池袋4-26-3”,而该信息为本公司母公司名称及其法定注册地址,并非本司所售进口食品的产地。 2)3•15晚会所曝光的两款进口食品的原产地如下: 无印良品无咖啡因香茅薏仁茶(谷物饮料) 原产地:日本福井县 无印良品鸡蛋圆松饼(热加工糕点) 原产地:日本大阪府 3)本公司向全国消费者声明,本公司进口及销售的来自于日本国的食品,均严格遵守2011年4月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局2011年第44号公告)《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公告》及2011年6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国质检食函【2011】411号《关于调整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措施的通知》的规定,未进口及销售任何中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日本核污染影响区域的食品。本公司进口及销售的进口食品均有【原产地证明书】,且证明书正本已提交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每批次进口食品的报关报检单证齐全合规。 声明人: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 2017年3月16日
查看全文
进击的无印良品,甩回一巴掌:进口食品合规

央视的另半张脸,是被极藻5S打了

这一款被曝的产品,早在2014年央视的两档节目中,CCTV4的《中国新闻》和CCTV发现之旅频道的《健康大本营》栏目,都曾得到正面的宣传。
查看全文
央视的另半张脸,是被极藻5S打了

26年315晚会,都打了哪些假?

  • 家用电器频出危机,假冒伪劣产品横行 1992年第二届晚会,因“使用热水器而导致消费者死亡”让观众感触强烈。后陆续披露,非B字啤酒瓶和直排式燃气热水器、高压锅致死致伤、农民造假奥梦达羽绒进入大商场变成合资产品售卖等。1996年北京女孩贾国宇因劣质卡式炉爆炸毁容,更是备受关注,这也是我国首例精神损害赔偿案件。 为打击假冒伪劣、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1994年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双倍赔偿”条款,让知假打假获取赔偿的情形出现,“王海现象”引发热议,与此同时1995年共同发起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1997年王海得到晚会的肯定。
  • 假冒药品、医疗致残事故 期间315晚会先后设立晚会主题,对不合格医疗器械、胆囊摘除手术医疗事故、使用非汽瓶用钢板生产严重不合格、医院不合格氧气瓶、假药配方中毒案、滥用抗生素、儿童过量吸氧致盲、外国医疗垃圾进入国内临床等进行曝光。其中,1998年开设了针对农村的晚会专题——“为了农村消费者”,曝光了长沙等地传销、以及云南某厂生产的青饲料切碎机因设计不合理致使3000多名农民手指被切之事。
  • 虚假保健品广告 国内某超过三千家连锁店使用的却斑霜化妆品里汞超标、保健食品打着抗癌旗号。天价人胎素、多名孩子使用田婆婆洗灸堂专用湿疹膏后出现全身脓包。 其中,以2007年郭德纲代言的“藏秘排油”减肥茶广告最为关注。
  • 个人信息泄露,电视电信互联网被点名 公众传媒滥发垃圾短信、泄露手机机主个人资料泄露手机用户信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铁通,中国联通等电信巨头,存在发送垃圾短信,泄露出售客户信息等情况,招商银行亦因此被点名。互联网企业也被曝出,网易窥视用户,高德地图窃取用户信息,大唐电信下属股份公司手机隐私删除不了。 其中2010年,天时达牌和UT斯达康被指利用手机存扣费后门。
  • 众多品牌外企涉售后歧视 LG、索尼、东芝液晶平板电视的保修期短,屏幕不再保险内;惠普笔记本黑屏无法开机、苹果后壳坏不让换整机,尼康D600拍照有霉点回应称因为雾霾。 另一些外企如家乐福、麦当劳则存在用白条鸡冒充柴鸡、食品翻新问题,而美赞臣奶粉则爆出吃出肉虫。
  • 车主维权,4S店猫腻多 4S店被爆出,扣留合格证将新车变黑车,虚报配置,其中东风日产、上海大众、奔驰4S店更是小病大修以此牟利。 锦湖轮胎添加返炼胶降低成本,江淮同悦用生锈钢板替代防腐钢材,大众DSG汽车双离合器变速器存隐患,路虎出现变速箱故障以及8个批次的发动机冷却液产品不合格。
  • 电商平台隐形欺诈 国美用以旧换新骗国家补贴,饿了么平台默认黑心作坊进驻,淘宝大众点评刷好评,二手车交易平台被曝光二手车交易竞价猫腻。

你觉得“天下无假”可能吗?

可能
加大惩罚打击力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总有一天会“天下无假”
不可能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假货。

假,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西坡
2017年以来,网络上出现一个新的流行语:我可能XX了个假XX。比如,我可能喝了个假酒,我可能看了个假电视。我始终get不到这句流行语的幽默点,正如我不能理解一些演技差的演员竟然能靠自黑演技差来洗白。 一个没有演技的演员,如果“知耻”还有可能“后勇”,可是如果他以为自黑几句就可以把这事绕过去,那真无可救药了。同样,生活在假货之国,反正我是没有心情拿“假”来开玩笑。 逢年过节回农村老家,家人总会唠叨,不要在外边买东西,家乡卖的东西比外边便宜多了。我知道他们是怕我花钱,但农村东西便宜可能是不少农村居民的真实认知。 便宜可能是真便宜,但东西未必是真东西。农村大地上,长年活跃着大量神奇的品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李鬼。 比如,这里没有百事可乐有“白事可乐”,只是不适合在婚庆宴席上摆放。这里没有脉动有“脉劫”,喝的人都不相信封建迷信。这里有“康帅博”麻辣牛肉面,“帅”“博”二字从相貌和学历两个方向对食客做出了恭维。 旺仔牛奶改成了“旺子牛奶”,寄托了厂家对男童的祝福。奥利奥被粤利粤干掉了,广东人表示不服。 营养快线更名“营养直线”,一看就是直肠子。不喝雪碧喝“雷碧”,就这个看抗日雷剧更配哦。娃娃喝了佤哈哈,立马多学一个生僻字。“六果核桃”显然是“六个核桃”的方言配音版。 这些大胆、直白、丧心病狂的山寨品牌,已经很少在城市出现了。因为城里人早已踩过各种各样的雷,练就了识别假货的火眼金睛。而农村消费正处在起步阶段,农村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还很弱,所以乡土中国沦为假货泛滥之乡。 不过城里人也不能掉以轻心。假证、假发票这些平常物就不说了。小清新赶时髦海淘“洋货”,一不小心就买成了made in 莆田。莆田的假鞋产业俨然已成精,据说会有人雇佣黑客窃取原厂设计,在原厂产品还没上市的时候就做出来,最后实现同步发售。老板相当自信,“我这里的鞋就是让专柜的人看,也分不清真假!” 我曾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长多少心眼才够用?时间给我的答案跟韩信给刘邦的答案一样——多多益善。 只有一个办法了。选一个好日子,沐浴更衣,去一个假寺庙,见一位假禅师,喝一杯禅师亲手泡的假普洱,然后掏出你的假小米手机,刷一下朋友圈,又一次看到“不转不是中国人”,你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都是一个假人。 前些天马云有个提议很好: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假货。“销售一件假货拘留七天,制造一件假货入刑”。此论一出,响应者众多,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希望这次重视是真的。
查看全文

假不等于便宜,那些年你买过最贵假货?

北京消费者陈女士:赶集网上3000元买了个假iPhone 5
2:14
四川消费者宋同学: 原价买到假李宁鞋
01:12
广州消费者陈同学:买到logo印反的假鞋
00:54

中国造假史:这些造假大案你一定都记得

【2004年】安徽阜阳特大奶粉制假案件 罪犯薛师团无实际经营地、无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情况下在河南涉嫌生产劣质奶粉2000余吨。 【2005年】:苏丹红一号事件 2005年3月4日,亨氏辣椒酱在北京首次被检出含有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不到1个月内,在包括肯德基等多家餐饮、食品公司的产品中相继被检出含有“苏丹红一号”。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2006年】:苏丹红4号染色“白洋淀特产”红心鸭蛋、“藏秘排油茶”等虚假宣传广告 一种标称为“白洋淀特产”的红心鸭蛋,是鸭农在饲料中添加致癌性很高的工业色素苏丹红四号“染”出来的,在北京、石家庄等华北市场上热销。 来源: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 郭德纲代言“藏秘排油茶”虚假宣传 【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三鹿婴幼儿奶粉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导致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 在调查过程中,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中国奶制品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2009年】:全国曝出多起学术造假事件 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整体框架完全一样,除了把地点“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 【2010年】:地沟油事件 地沟油,城市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有淘者对其进行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 2011年3月15日 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而该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 【2013年】:剧毒农药种生姜、硫磺熏制“毒生姜” 2013年5月9日,山东潍坊农户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引发全国舆论哗然。 一些不法商贩大肆使用硫磺、药粉炮制“色泽鲜亮”的生姜出售。 【2014年】:江苏兴化注水猪肉事件 注水肉是人为加了水以夸大重量增加牟利的生肉,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常见的一种劣质产品。屠宰前一定时间给动物灌水,或者屠宰后向肉内注水制成。注水可达净重量的15-20%。注水肉颜色一般比正常肉浅,表面不粘,放置后有相当的浅红色血水流出。 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新闻》节目 【2015年】:十万张韩国假面膜流入中国 国内出现韩妆热,多款知名韩妆品牌产品假货充斥市场,尤其以面膜造假最为猖獗,比如“可莱丝”面膜。 【2016年】:山东假疫苗事件 2010年以来,庞某卫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从上线疫苗批发企业人员及其他非法经营者处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5.7亿元。 来源:现代快报、人民网、中国之声、新华社、央视等
查看全文
中国造假史:这些造假大案你一定都记得

假货都从哪里来?中国名牌假货地图

假货哪里来?盘点全国名牌造假基地
/
2015年11月23日,广西贵港,造假企业车间里一片凌乱。警方经过半年的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伪造名牌洗发水大案,抓获伪造名牌洗发水团伙涉案人员25人,涉案金额超过亿元。
假货哪里来?盘点全国名牌造假基地
/
2014年3月14日,济南槐荫公安分局兴福派出所捣毁一个制作销售假冒名牌机油的窝点,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当场查获各类假冒机油,假冒机油商标一大宗。
假货哪里来?盘点全国名牌造假基地
/
2014年8月4日,深圳市罗湖市场监管分局日前查获了一批假冒名牌小包,其中货主还提供造假的代购发票、POS机签单等等。 赵炎雄摄
假货哪里来?盘点全国名牌造假基地
/
2014年1月7日,重庆云阳县公安局在人和街道莲花垃圾填埋场销毁假冒“特供茅台酒”和“飞天茅台酒”552瓶,价值100余万元。
假货哪里来?盘点全国名牌造假基地
/
2013年11月20日,成都,合江亭工商所执法人员在店里清查时,店内的桌子上摆满了高仿的世界名牌钱夹。
假货哪里来?盘点全国名牌造假基地
/
2013年11月20日,成都,香槟广场的这家A货店内摆满了奢侈品牌皮鞋,一双只卖几百元。
假货哪里来?盘点全国名牌造假基地
/
2013年04月23日,广东省广州市,警方展示缴获的假冒品牌手表。
假货哪里来?盘点全国名牌造假基地
/
2007年4月23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工商分局商标科的执法人员在天成市场的一个摊位上一下查出了800只假冒的“派克”钢笔,同时在另一摊位上查到了近百只假冒的派克签字笔和大量笔芯。
假货哪里来?盘点全国名牌造假基地
/
2012年6月1日,广州工商和警方破获特大生产假冒国际名牌案,涉案金额1.5亿元 。在仓库中,记者看到Gucci、Prada、Chloe等国际知名品牌的高仿皮具。
假货哪里来?盘点全国名牌造假基地
/
2012年5月22日,广东惠州惠城区一家专门生产假国际名牌手袋的皮具加工厂被工商巡查人员当场查获,约6000个国际名牌手袋成品、半成品被封存,涉案金额约20万元。堆放在仓库中的各种名牌包样品。

看过网络时代的假,更加怀疑人生

有一种打假叫“见光死”,如今这世道,女孩子的自拍也有人信?失去滤镜,没了P图,心目中的女神在现实生活中就成了“假”女神。 好不容易攒够钱,让人帮忙代购了一双Adidas NMD潮款。当你看到街边小贩也穿着一双假鞋的时候,内心是奔溃的! 健身5分钟,自拍半小时,修完图差不多健身房就要打烊了,所谓健身网红能把身材P瘦而背后的杠铃还是直的,功力可不只一点点。 你以为只有假鞋、假自拍、假身材?还有假男朋友!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是希望这个商品别是假货。。。
查看全文
看过网络时代的假,更加怀疑人生

古人如何打假:唐朝卖家造假要受鞭刑

制假、造假、缺斤短两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其实自古就有。那么,古人是如何打假的呢? 【周朝】: 通过立法打击 出自《礼记·王制》:“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车(指为出军赋的车乘)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度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 如果商品的尺寸、数量、颜色等达不到标准就不许卖。 食品还没有成熟,是不允许拿出去卖。 没有达到成熟期的动物,也绝不允许拿到市场上兜售。 【东汉】:学术打假 从源头上入手,刊定各种典籍,以减少作假的可能性。 【汉朝】:制定法规 食物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肇事者及相关官员。 【唐代】:三天内退货 卖家:售卖行滥和短狭的东西,要各打八十大板。 食品造假者:明知食品变质,卖家应当立刻焚毁,违者打九十大板; 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的,如果导致人中毒,根据情节及后果加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如果致人死亡,要对兜售者的以过失杀人论罪。 退货:只要消费者在购买时立有合约,买回后三天内发现问题的,都可以找卖方退货;卖方不退的,可以向官府举报,由官府强令卖方退换,并‘笞四十’,也就是抽卖方四十鞭子。 【宋代】:商人组成“行会”,按照行业类别登记在册。 商品的质量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会长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对于出售变质、有毒的食品,处罚和唐代一样严厉。 【明清】:商家对自己的专利产品添加防伪验证。 来源:山西晚报 中国新闻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等
查看全文
古人如何打假:唐朝卖家造假要受鞭刑

“日本制造”也曾粗制滥造?

如今,国内消费者热衷于追求“日本制造”,从保温杯到电饭煲,从纸尿裤到马桶盖,都一窝蜂似的跑去日本买或者找代购海淘日货。“日本制造”在国内消费者心中逐渐成了质量的保障,也成了 “工匠精神”的代名词。然而,国内消费者所不知道的是,“日本制造”也是经过了几十年的产品变革,由粗制滥造的“东洋货”转变成了今日的口碑产品。 ★☆★☆法律严惩“造假” 在日本造假的代价很大,不仅法律明确规定严惩假冒伪劣,消费者对残次品也绝不姑息。造假或者质量不合格者,轻则企业倒闭,承受力差的还不乏自杀的情况。日本《商标法》,《民法》,《刑法》,《关税法》等法律中均有打击造假售假相关行为的条款。 商标法第78条:在知道假货情况下进行销售属于侵害了他人商标权利,有可能被处于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最高100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并有可能同时处于有期徒刑和罚款。 刑法:欺骗消费者以假乱真的销售构称诈骗罪,最高可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商标法第78条第2项:即便是在网上贩卖假货也侵犯了商标权利,有可能被处于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最高50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 ★☆★☆“日本制造”曾是贬义词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制造”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主妇们经常抱怨买到的都是到处是窟窿的卫生纸,而对于这种质量低劣的产品,生产厂商对此并不感到羞耻。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战后经济十分困难的阶段,再加之能源与资源缺乏,民众已经习惯使用质量低劣的产品,甚至不得不接受降低标准的食品。 在那个伪劣产品盛行的时代,一些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日本主妇们在民间组成了消费联谊会,开始与厂家斗智斗勇。大多时候,日本主妇们并不采用法律武器和伪劣厂商们交锋,而是通过“媒体曝光”这种传统方法。 消费联谊会(或者说质量监督协会)是纯粹的民间组织,完全与官方脱钩,以取信于媒体。除此之外,商品检验过程公开化,所有的信息都有数据支撑,甚至邀请厂商派人前来挑毛病,所以老百姓对这些主妇很信任。她们还允许厂商自辩,比如主妇们检验出一卷卫生纸有一百个窟窿,厂商说平时我们都只有十个窟窿的,你们恰好拿了质量很不好的一卷。只要你说的话有依据,消费联谊会也会给厂家解释权,不会反驳,最终裁定权还是取决于消费者。 此后,日本主妇们也开始监督乱涨价以及旅游中遇到的纪念品质量差的问题。随着日本商品经济日渐繁荣,百姓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百姓更加愿意多花些钱去买质量好的产品,日本商品也渐渐实现了由强调数量到强调质量的转型。 ★☆★☆“日本制造”进入逐利时代 随着近些年全球经济的低迷,日本各行各业生存压力加大,为了降低成本、追求高利润,再加上政府监管不利,“日本制造”不断被爆出以次充好、期满顾客。有学者称日本已进入到“逐利时代”。 ☆吃 2015年3月,日本媒体曝出北海道某烤肉连锁店以次充好,用来源不明的普通牛肉冒充优质的“松阪牛肉”,以高价专“宰”外国游客。 ☆住 日媒在16年5月曝出,日本东亚建设工业公司在羽田机场C跑道的防震地基改良工程中偷工减料,灌注的药液含量只有标准要求的5.4%,却向日本国土交通省作了100%符合要求的虚假汇报。 在此之前的2015年10月,日本三井不动产集团承认其销售的横滨市都筑区的大型公寓项目出现严重倾斜。倾斜原因是承建方日本龙头企业旭化成建材公司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使得该建筑物的地基柱高低不一,造成“楼歪歪事件”。据调查,旭化成公司在日本参与的地基根柱项目共有2376个,其中有266个项目都存在数据篡改和挪用。 ☆用 日本家电巨头东芝公司自2008年度第二季度至2014年度第三季度期间,虚报了总计2248亿日元(约合133.7亿元人民币)的税前利润。日媒称,东芝前社长田中久雄等历任3名社长出于利益至上,把正常交易情况下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称为“挑战”,将下属置于不得不虚报利润的境地。 ☆行 2016年4月20日,日本三菱汽车公司被曝至少有4款在日销售微型车的燃效数据作了篡改,实际数据比显示数值高5%至10%,涉及车辆或超200万辆。 2016年5月18日,日本铃木汽车公司承认他们对16种在日销售车型的燃效数据作假,作假数据汽车超210万辆。 下图为:上世纪6、70年代,日本主妇正在检测卫生纸质量.
查看全文
“日本制造”也曾粗制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