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正在参与本话题

考试院:无法透露是否一定考红楼梦

2017年北京高考将《红楼梦》等6部名著列入考生必考范围。什么是“高考必考”、“高考一定会考红楼梦吗?”对此北京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对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是否必定出现红楼梦考题无法做具体的解释,不做具体解释是为了防止考生押题。 但《红楼梦》等6本考生必读的名著,在考卷中出现的概率要高过于其他6本选读名著。
查看全文
考试院:无法透露是否一定考红楼梦

[无奖问答]红楼梦“出题”的概率是多少?

调查状态:已结束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三道高考题,范围是十二本书,其中包括红楼梦在内的六本书为必考书目,另外六本书为选考书目。已知必考书目一定会出现,选考书目未必会出现,且一本书只能出在一道题里。请问红楼梦出题的概率是多少?(必选)*

1
55/154
其它
该调查已结束查看结果

学渣自白:《红楼梦》的题我没答全

我是来自江苏的文科生,学渣,经历了2012年夏天的那场高考,我记得文科附加卷40分中有一题考了《红楼梦》,在我的记忆里,那题我没有答全。 江苏文科高考附加题有十本必读经典名著,这十本书,到现在我也没有读完过一本,其中包括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即便电视剧我已经看过好多遍了。 高中的正式备考是从高三开始的,一年的时间里,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单词,连周末也要去课外辅导班“补课”。那时候,如果你还有时间和小伙伴出去玩儿,那只能说明你老师布置的作业还不够多。 就在这样忙成狗的高三时光里,选择了文科的我还要去读这十本名著。作为男生,我曾经很不情愿地响应过老师的号召,在周末勉为其难地翻过这些书,可是没有书能让我一次读满十页。于是,一本语文老师发给我们的经典名著精粹成了我应对高考的救命稻草——高考的最后一百天,我每天端着这本书背诵,以应对第二天的课堂默写,当然所有的默写都是为了应付高考。我还记得,老师说读完这本书,基本能达到读过十本名著的效果,我期待着这本“秘籍”能让我在应对高考附加卷时“事半功倍”。 最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无数的名著知识点整理卷子出现在我的案头,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背诵和默写,苦不堪言。没办法,谁让高考就考这些呢? 是啊,高考就考这些,我们拼命地背,结果还是没有押中所有的题目。所以,高考考经典名著要的是这个效果?大家一起背答案然后一起押题? 曾经“出题没有套路,全靠押,押到就是赚到”驱使着我们拼命记忆,现在我还记得那十本名著的知识点吗?大概都还给老师了吧! 哦,对了,我还记得语文老师进教室的第一句话,“来,拿出默写本,我们开始默写。”
查看全文

考了八年红楼梦的江苏语文老师这么教学生

江苏省高考必考《红楼梦》已经八年,马塘中学一位高三语文老师介绍教学经验时表示,一般要求学生至少读两遍名著,除此之外会引导学生借助《冲刺40分》等教辅材料梳理书中的情节脉络。最后一环节一般是做其他市的模拟题,例如南京,海安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书中情节的巩固。 至于押题,他认为“学生本身不具备押题能力,只能靠广泛地被教辅,提纲,再结合书中的情节完善自己的理解。"对于学生的建议,他分析,由于出题没有套路,学生最先应该做的就是再读完两遍之后,就要对书中的重要情节做梳理。"除此之外,没其他的办法。"
查看全文

江苏8次考红楼梦的题你会做吗?

  • 贾政两次大骂贾宝玉“孽畜”,表现出了什么态度?
  •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等人取笑的是谁?对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答案是刘姥姥。
  • “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 《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
  •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
  • 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 “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
  • “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阿Q正传》中,阿Q为了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B.《女神·湘累》中,屈原在洞庭湖上说:“我效法造化底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作者借此表现了五四个性解放精神。 C.在《边城》的结尾部分,傩送出走了,白塔倾圮了,老船夫也死了,老马兵觉得自己却成了翠翠“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 D.《哈姆莱特》中所写的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三人复仇的举动,既是为了各自故去的父亲,也是为了争得骑士荣誉。 E.《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答案是:(A、D)
  • 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老师:很少学生能静心读经典

陈年年
2:30
北京四中高三(6)班语文老师陈年年指出,原先高考指定了12部古今中外的名著,由于2017届首次必考名著,所以范围缩小至6部,每部作品都是在各自的时代和领域里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古典文学作品来讲的话,红楼梦应该是最经典的作品。 把《红楼梦》等名著列入高考必考范围在陈年年看来“这是个好事儿”。 陈年年表示,“市里做这个工作实际上是想推动孩子对于整本书的阅读,现在的学生很少有能够静下心来读经典的。另外就考试的角度而言,从以往的命题特点来看,设题的时候是会考虑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以及阅读的障碍,不会让学生为难的。“ 陈年年指出,这就像在学生心理埋下种子,以考试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阅读有意义的。愿意读的学生不用强制也会去读,不愿意读的通过这次机会,能拥有这一阅读体验对他未来成长经历会让他受益的。 设为必考范围是否会毁了经典读物?陈年年对此表示,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推动学生阅读经典的效果是明显的,令人担心的是,”教学老师在备考的过程中,把读书这件事变成应考这件事,这其实是在考验老师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保护,而不是通过平时的应试操作选择大纲的模式让学生了解整本书。”
查看全文

300万字的名著学生有时间读吗?

如果将《红楼梦》等六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换来的是学生案头堆成山的解读经典的参考教辅和老师押题的重点,那么“给学生减负”和“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口号都将成为空谈。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将出版。相比去年,今年《考试说明》的语文科目中,《红楼梦》等6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 将经典名著列为高考必考的内容是好事。众所周知,高考是中学教育的风向标。在全民阅读量普遍偏低的今天,这将有利于引导中学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养成阅读经典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 必考经典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确应当得到肯定,但好事未必能办好。为何是这6本而不是那6本的争议我们可以暂时搁置,单就6本必考书目而言,《平凡的世界》89万字,《红楼梦》73万字,《老人与海》60万字,《边城》41万字,《红岩》41万字,《呐喊》22万字……仅要求学生把6本书读完就有300余万字的任务量,更别提其中所蕴含的诸多道理、曲折婉转的情节和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了。除此以外,根据江苏高考八年来对经典作品考查的出题思路,可能被出成高考考点的内容就更是不胜枚举了。当然,我们不排除优秀的学生能够读完这些经典名著,但要求所有学生在三年备考期内通过阅读就能应对考试,恐怕有些强人所难。 更何况,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压力山大”的备考过程中能把必读书目读完的学生已经非常不易,还要求他们在高考时能答出“标准答案”来,是否真的合理?这到最后不就把阅读经典演变成了死记硬背“标准答案”了吗?这真的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吗? 另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一旦学生通过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阅读仍不能在考场上应答自如、获得理想的分数,那么老师和家长们必然会“急功近利”为他们添置解读经典的参考教辅。而为了更有针对性和更加节省备考时间,越来越多的名著备考知识点整理题会出现在学生的案头。这是我们设置必考经典作品的初衷吗? 所以,将《红楼梦》等六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除了高考如何出题要仔细斟酌以外,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文/韩文鋆
查看全文
300万字的名著学生有时间读吗?

网友:高考又来毁名著

海淀路39号朱学东 北京

【听说红楼梦高考必考了,神经】要想毁掉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的阅读,那就是让它入选中国的语文教材;要想彻底毁掉一本书一篇文章,那就让这本书这篇文章列为高考中考语文试题。如果要彻底毁掉一个人对阅读的兴趣和审美趣味,那就让他成为中国的学生,甚至包括幼儿园。

爱森斯坦你为什么那么多话 海外 日本

以前觉得鲁迅写作一般般,看完也没觉得什么,现在有了一些社会经验了才发现大师真的是大师!所以经典一定要好好读,哪怕是强迫的,以后一定在某些方面有意义和作用

文创客 北京

红楼梦纳入必考范围 不得不点个大大的赞[good]自古以来显学为优,《红楼梦》纳入2017年北京高考必考范围,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不同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八九十年代,21世纪更注重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文化产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春天。有需求才有市场,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是文化产业最大的市场。培养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欣赏能力,这些都需要从学生时代开始。

real--ZN 江苏 南京

我高考前11本名著看了那么多遍,考试时40分的附加题还是不会呀🙃🙃 ​​​​

娱乐圈儿深扒 福建 厦门

红楼梦里那么多乌七八糟的内容,学生看就算了,还考?

高考,别再糟践名著了!

《中国青年报》
世上也许没有比现时高考考名著更糟糕的事了。 早在10年前,我曾经在某报刊上刊发了《高三了,我们还在读名著》一文。那时,高考还不考名著,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陶冶学生的心灵,铸造学生的人格。 3年之后的2008年,江苏高考开始将名著纳入文科附加题了。刚开始,我很幼稚地欣喜激动了一阵子。但其后发生的一切却让人大失所望,大跌眼镜。 名著被切割成一道道考题摆在学生面前,其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读红楼,要知道金陵十二钗是哪十二钗,要知道大观园的女儿们各自的住处名称;读三国,要知道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是哪几关哪几将,要知道“三气周瑜”是哪“三气”,甚至章回的题目;读《呐喊》,要能对应人物和篇名,要能记住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诸如此类,名著阅读的各种训练题铺天盖地而来,学生不读名著而只做名著阅读训练题。于是,书商们邀请“专家”编写各种名著复习资料,把名著解剖瓜分,就像活体解剖一样,连一根汗毛、一绺毛发都必须看得分明。名著被撕成了碎片,学生成了背诵复习资料的机器,名著阅读的一切意义全部垮塌了。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大浪淘沙,它们经受住了历史的淘洗,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经受住了各种犀利眼光的审视,最终沉淀下来了,它们对人生进步、对生命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从中汲取宝贵的、丰富的、不竭的营养,滋润着自己的心灵,获取人生的幸福。艺术殿堂里的这颗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无价的瑰宝,岂是干瘪的道道训练题能轻易解析得了的?这不是亵渎又是什么? 试想,做过这类训练题的高考学子们,考试结束,他们还有多大兴致去真正地读一次名著!他们还没有走出校门,就已经对名著心生厌倦了,甚至连再看一眼的愿望都没有了,遑论去读呢? 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是拒绝功利的,经典的艺术尤其如此。对于名著,我们应当心怀敬畏、景仰之心,虔诚地正襟危坐,将心安定下来,沉入地读进去,读到三月不识肉味的境地,读到豁达而又宁静地面对人生的一切幸与不幸的境界。这才是真读名著啊! 只要有考试,就会有应对考试的办法,就会免不了肢解宰割和死记硬背。在没有找到科学的能够促使名著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去的办法之前,还是别考了吧! 放过名著,别让名著再遭践踏! 文/孙善网
查看全文

高考毁名著的说法你赞成吗?

正方
赞成。考试和读书是两回事,高考题目拆解了原有经典文章,用标准答案来衡量,还不是毁吗?
反方
反对。影视剧胡拍乱拍,各种营销借势红楼梦,都没有毁掉名著。高考怎么就能毁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