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最权威编年体新中国简史,是如何出炉的?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最权威编年体新中国简史,是如何出炉的?

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介绍,这也是目前反映新中国历史时间跨度最长、最为权威的编年体的新中国简史。

10月10日,人民出版社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出版座谈会。

新京报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事记》,突出反映党领导人民探索、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及其重大理论、制度创新成果,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队和国防、“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介绍,这也是目前反映新中国历史时间跨度最长、最为权威的编年体的新中国简史。

那么,这本最为权威的编年体新中国简史是如何出炉的呢?有哪些新特点?

曲青山:《大事记》简明扼要、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在座谈会上说,《大事记》简明扼要、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客观、准确、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对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重要帮助作用。

左四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左五为人民出版社社长蒋茂凝,向有关单位赠书

他表示,《大事记》的出版恰逢其机、正当其时,也为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提供了重要参考。党史和文献部门以及党史和文献工作者要应用好《大事记》的功能,发挥好学习宣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研究党史、新中国史的作用。

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蒋茂凝称,《大事记》是中宣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主题出版图书,也是权威党史、新中国史读本,对于读者提纲挈领地把握新中国发展的主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吸收有关专家及部门修改意见,共收入条目757条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大事记》收入的条目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始,一直到2019年9月20日,全书按照编年体体例共计收入条目757条,其中十八大以来的条目占到三分之一。

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李颖介绍,今年2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成立《大事记》编写组,按照高标准严要求进行编写。对《大事记》各条目,编写组逐条逐句逐字斟酌推敲,历时数月,吸收有关专家及有关部门的修改意见,最终形成757条、6.38万字的定稿。

“《大事记》在突出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和确立过程,用了很多笔墨。”李颖说,在《大事记》即将出版前,将“9月20日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召开,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最后一个条目。

“精选大事要事,避免文山会海”

新中国70年,每年大事要事很多,如何挑选?人物如何平衡?

李颖说,根据院务会确定的编写思路、选目原则,编写组紧扣主题主线,重点反映成就,精选大事要事,避免文山会海。

她介绍,编写过程注意收入对新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和推动意义的重大事件、重要部署、重要文件等,具体工作会议和文件精挑慎选。着重书写重大会议的成果和意义,通过会议展示重要制度和理论成果,以及重要选举结果,而不拘泥于过程和细节,更不是记流水账。在事件方面,也不是有闻必录,而是经过比较和精选。

“编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权威性、准确性、生动性。编写组对每一句话逐字推敲,确保每个条目都能立得住、立得稳。”李颖说,编写完成后,送有关专家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对所提有价值的意见进行了吸收,大大充实了《大事记》。

《大事记》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李颖称,编写组还将若干相似性质的事件,以及一个重大事件的连续进展情况,以时间段为界,采用适当打包方式,集中于一个条目。“像重大建设工程、反腐败、一带一路等,适当集中处理,给读者整体观感和纵向了解。”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4年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周永康开除党籍处分作为条目之一,写入了《大事记》。

书中写道:12月5日 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周永康开除党籍处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十八届中共中央共批准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严肃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从党的十九大闭幕至2018年底,先后有77名中管干部被立案审查调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针对反腐,《大事记》还写入了2018年8月17日-1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书中写道:习近平讲话指出,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锻造坚强有力的党组织,锻造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完成好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与10年前《大事记》相比,一些相同条目内容有修改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对比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09年9月)》,此次《大事记》中一些相同条目内容有修改。

例如,针对“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条目,10年前的《大事记》描述为: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强调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此次《大事记》则称: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领导机构,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陈云为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针对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10年前的《大事记》描述为:1月18日—2月21日 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谈话,精辟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次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此次《大事记》则称:1月18日-2月21日 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谈话,明确回答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指出,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别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次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记者 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