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当前深度脱贫难在哪?国务院扶贫办这样说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当前深度脱贫难在哪?国务院扶贫办这样说

深度贫困地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一体,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

新京报快讯(记者 马瑾倩)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表示,深度贫困地区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6月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欧青平围绕“聚焦深度 攻坚克难”介绍有关情况时作上述表示。

深度脱贫难在哪?

基础设施差,致富内生动力不足

欧青平介绍,深度贫困地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三区为一体。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中,革命老区县有55个,少数民族县有113个,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边境县。

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相对来说,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地广人稀,资源贫乏。例如在藏区高原等地,许多项目工程每年的平均施工期不到半年,给脱贫攻坚带来很大的难度。

同时,深度贫困地区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比较低。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比较低,脱贫致富内生的动力不足。因为长期封闭,很多地方的老百姓虽处于贫困状态,但对生活的满意度不低。

深度贫困地区往往是生态脆弱的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灾害频发,带来了生态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此外,深度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对贫困户的带动能力也是非常有限,因而深度贫困地区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

治理成效如何?

贫困发生率比全国下降速度快了3.2个百分点

欧青平介绍,2017年6月中央部署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确立334个深度贫困县,2018年实现减贫480万人,占全国减贫总数的38%。334个县的贫困发生率比2017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比全国下降的速度快了3.2个百分点。

近年来,各部门陆续出台了40多个配套性文件。以土地政策为例,自然资源部出台了专门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土地政策,深度贫困地区土地增减挂钩的指标可以跨省交易。到目前为止,2018年,帮扶省份完成跨省交易调出指标达到15万亩,累计筹资740亿元。

2018年到2020年,中央财政对深度贫困地区投入的资金达到2140亿元,其中用于“三区三州”的将近一半,达1050亿元。同时,大力动员社会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由全国工商联推动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在已经有7.64万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8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受益。

下一步怎么做?

推动消费扶贫,注意防范扶贫贷款还款等风险

欧青平表示,从贫困人口的规模上看,334个深度贫困县没有脱贫的贫困人口还有627万人,占全国未脱贫人数近一半。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这些地方的脱贫成本更高,难度更大。

到2020年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脱贫?欧青平介绍,即保障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他表示,深度贫困地区“三保障”的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以全国安全饮水问题为例,目前全国还有大约100万人尚未解决保障,其中南疆四地州就占了1/3。

下一步,我国将把推进消费扶贫作为壮大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针对任务完不成的风险,扶贫小额信贷还款的风险,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后,不能长期可持续脱贫的风险等,国务院扶贫办都将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