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权健无限极拉下神坛 大过节的送保健品还合适吗?

中国新闻网

关注

原标题:大过节的,送保健品还合适吗?

擦亮眼。

大包小包的麻烦与沉重也是年味的一种。不管是孝敬父母还是串亲访友,相信大家都不会空着手。但是有一种常见的礼物却在近期上了不少头条。

随着权健、无限极等品牌频繁传出负面消息直至被拉下神坛,保健品市场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频频出手治理。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月30日召开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媒体通气会上,市场监管总局表示,“百日行动”以来,全国已检查“保健”类店铺1.6万余个,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1300余次,开展协作执法近400次。

不能不说是大阵仗。

监管部门出手整治保健品市场,但不少消费者仍心有余悸。春节送礼送些保健品,本意是想送健康,但是今年,保健品还能不能送得出手?

买不买?

今年春节还能不能买保健品送人呢?这是个春节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多位专家表示,对于保健品,不要刻意夸大它的作用,但也不能一棍子将它打死。

从内蒙古4岁患癌女童家人听信权健抗癌宣传使用其“秘方”,直至女孩耽误病情,最终去世。到中国最大的保健品直销公司无限极,被曝出旗下产品导致3岁女童心肌损害、低血糖。一系列负面事件把保健品推上了风口浪尖。

然而从数据来看,中国人对保健产品是有需求的,而保健品市场也仍有发展空间。据Euromonitor数据,2018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627亿元,同比增长9.8%。而东北证券数据显示,随着渗透率以及购买人群消费金额的提升,中国保健品人均消费至少还有4-6倍的提升空间。

怎么买?

一方面有需求,另一方面又看到了风险,怎么办?一个切实可行的防骗手段就是“佛系”选购,不要追求像药物一样的治疗效果。

简言之,宣传者越说该保健食品能治治疗某些疾病,这种产品就越不靠谱。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孙桂菊认为,无论把保健品奉为神药还是谈保健品色变,都是因为缺乏对保健品的基本判断: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为目的。

给自己买应该“佛”,而作为过年的礼品,却不能大意。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曾撰文表示,如果想给亲友家人买些保健食品或者营养素增补产品,一定要深入了解亲友的身体状况。要考虑到他们的疾病状况、生理特点、日常饮食以及服用药物。

鉴于春节期间是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高峰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特别提醒,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其功能及适宜人群有针对性的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要求食用。

如果不确定自己收到或者想要购买的保健品是否正规,也可以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相关产品信息,给自己先吃一颗“定心丸”。而一旦发觉购买的保健食品不对劲,消费者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

怎么管?

在消费者自己擦亮眼睛的同时,扶正保健食品市场还要靠管。近期,一系列针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管理规定与办法相继推出。

要让消费者选对保健食品,首先得让人一眼看出市面上的产品哪些是保健食品。

1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正在对《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保健食品标签管理相关规定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新的意见稿要求保健食品一定把自己的“身份”明明白白地亮出来。

要求包括对保健食品标签设置特别提醒区以及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区应当位于最小销售包装包装物的主要展示版面,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30%。并且,“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几个大字需要出现在保健食品包装上。

不管是特别迷信还是谈保健色变,产品宣传都应该背锅。孙桂菊就曾指出,对保健食品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与保健食品行业的销售方式和夸大宣传不无关系。

去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健食品命名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治理存在暗示、“洗脑”意味的产品名称。

意见稿中规定保健食品的商标名、通用名不得含虚假、夸大或绝对化的词语;明示或者暗示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词语;庸俗或者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人体组织器官等词语。比如一款功能为“减肥”的保健食品,商标名为“好身材”就是不正确的。

加载中...